在中国文坛史上,张爱玲是一面特殊的旗帜,她的文字冷漠、傲然、苍凉、惨淡,她用云端里看厮杀的傲然与冷静静观俗世的故事,用敏锐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

《半生缘》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曼祯和世钧的爱情让我潸然泪下,那句“我们回不去了”为两个人的“半生缘”画了句号,也让读者的伤心沁入了骨髓。

大概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总有一些曾经爱的轰轰烈烈的人,到头来却要和挚爱擦肩而过,世钧和曼祯相逢后,他说要想办法将结局改写,可是最后还是不得不面对“我们回不去”的现实。就像书里说的对于中年人来说,每天睁开眼身边算是依靠他的人,他却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的人。身上的责任和义务常常让我们身不由己,激情和浪漫仿佛已经不属于中年时代。岁月不饶人,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等孩子长大,身上的担子卸下了,却发现自己再也没有精力去追逐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

世钧的无奈在于只能眼睁睁看着岁月流逝,却无力改写故事的结局。曼祯的可怜在于本想质本洁来还洁去,却要落入泥潭污垢中。但我觉得曼璐才是《半生缘》里最可怜的人,起码曼祯在历经沧桑后还能勇敢地活着,而曼璐像一朵艳丽的红玫瑰,人生还没来得及绽放就香消玉陨,她就像一根照亮了别人,却燃尽了自己的蜡烛……

半生缘曼璐临死前说的话(半生缘精致穷角色错位)(1)

本文将结合心理学的知识,从社会、家庭、性格三个方面分析曼璐走上悲剧道路的原因,最后总结作者的一点思考与启示。

一、从社会方面来看,曼璐的悲剧是盲目追求社会流行造成的,“精致穷”的背后隐藏着一颗不满足的虚荣心,一种“重男轻女”的思想毒瘤。

任何年代都阻挡不了人们对大城市的向往,现在我们称上海是“魔都”,在中国人眼中它是一种代表浪漫和梦幻的城市,《半生缘》里反复提到人们对它的憧憬,大都市、“十里洋场”,和它对比,南京都只能算乡下,就连人们想象中上海来的大小姐,一定也是精致、时髦、漂亮的。

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潮流下,一个小知识分子的家庭不顾千辛万苦也想在上海混下去,一家八口靠着爸爸在书局工作的微薄薪水挣扎在大城市的边缘。终于爸爸支撑不下去倒下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成了问题,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奶奶和妈妈都是爱面子的人,好不容易来到这么繁华的城市,突然要她们回乡下让她们怎么面对村里人的嘲讽。

奇葩说里有一期辩论提到“精致穷”这个词语,指那些明明没有能力过精致生活的人,非要过度消费,寅吃卯粮,“打肿脸充胖子”,不切实际地维持所谓的“精致”生活。

曼璐一家就是这种状态,明明六安乡下有两块田,两间房子,还请的起人看祖坟。如果父亲死后,一家人能回到农村,或许压力就会小很多,毕竟农村的消费肯定比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低很多。他们宁愿在城里靠吸食姐姐的青春度日,也要维持着外边精致、内在不堪的生活,一家七口都靠着姐姐卖笑、混迹风月场所赚钱度日,还要请佣人、住大房子来彰显都市人的高贵。奶奶和妈妈一方面享受着姐姐带来的优越生活,一方面又埋怨做舞女的姐姐给家里带来的耻辱,她们嘴上说着对不起姐姐,又担心回乡下弟弟们就无法享受到这么好的教育。她们为了维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幸福表象,交换的是曼璐口中的“赢了面子输了里子”的痛苦。

半生缘曼璐临死前说的话(半生缘精致穷角色错位)(2)

很多家庭女性的悲剧,都是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造成的,从古到今总有一部分“重男轻女”的家长用牺牲女儿的青春和利益换来儿子的功成名就。

这样的“樊胜美”似家庭最后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最后儿子变成没能力的吸血鬼,女儿成为赚钱养家,失去幸福和未来的奴隶!父母成为亲手屠杀子女未来的侩子手!

二、从家庭方面来看,曼璐充当着拯救者的角色,同时她也为家庭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按常理来说,一个正常的家庭如果家里的主心骨、男劳动力倒下了,站出来的肯定是母亲和祖父母,绝对不应该是还未完成学业的姐姐,年纪小的成员只能起到辅助性作用。在电视剧《我爱我夫我爱子》中父亲不知所踪后,妈妈一个人出去打两份工,白天黑夜的干活,给别人浆洗织渔网填补家用,还要还父亲欠的债,年纪稍微大的姐姐在课余后也帮人织网赚点小钱,这样一家人勉强度日着,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如果这个时候,妈妈和奶奶能出去找找工作,做点小本买卖,在加上姐姐曼璐也做点正经的营生,一家人的生活也许能维持下去,不用曼璐去出卖自己的青春和尊严赚钱。知乎里有人说,奶奶和妈妈就是两条吃人的老殂,他们过惯了封建社会贫穷少奶奶的生活,自私自利,只知道吸家人的血来满足她们的骄傲。

为什么里面的张妈、周妈之流能一把年纪出来给人做佣人,小巷里的老头能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的拉黄包车讨生活,本应该站出来承担家庭责任的奶奶和妈妈却要躲在背后安享富贵?

这个时候只有曼璐,这个连中学还没毕业的女孩站了出来,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扮演着拯救者的角色,同时也成为了不幸家庭的受害者。

心理学博士卡普曼认为,在家庭关系中,家庭成员扮演者三种角色,分别是拯救者、受害者、迫害者角色。拯救者认为当一个家庭出现危机的时候,作为有能力的一方理应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半生缘曼璐临死前说的话(半生缘精致穷角色错位)(3)

就像《红楼梦》里袭人说:没理由看到老子娘饿死,通共就我还值几个钱。她为了不让全家人受冻挨饿主动答应卖身为奴。

中学没毕业的曼璐能做什么工作,而且一份普通的工作是无法支撑得起一个七口之家的生计的。曼璐只好走上不正当的道路,陪人跳舞吃青春饭赚快钱,世钧说舞女也分很多种,也有好的,曼祯说一个洁身自好的舞女是养活不了一大家子人的,全家的生活费、妹妹上大学的费用、弟弟的教育费用的全是姐姐赚来的钱,就连住的房子,也是和姐姐同居的男人买来送给她的。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要付出代价的,特别是吃青春饭的人,曼璐的代价就是牺牲身体和未来,她多次打胎弄出一身的病,还失去了一个女人做母亲的权利。她的妈妈曾经想劝她嫁个好男人,她和妈妈吵架,她知道没有好男人愿意要她这样的女人,她心里很自卑,她觉得她是残花败柳,她的日子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不敢奢望有什么将来。

半生缘曼璐临死前说的话(半生缘精致穷角色错位)(4)

可怜的曼璐为了家庭,拯救了全家人的生计,却牺牲了女人的青春和未来。曼璐的悲剧侧面也反映了在一个家庭中,合理的社会责任与权利义务分配的重要性,父母应该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等子女有能力才能反哺父母之恩,母慈子才孝,舐犊情才深,一个冷血自私的父母无法保障家庭的长治久安。

三、从性格方面来看,曼璐的忠厚、直率、天真其实不适合混迹风月场所,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是被命运操控的陀螺。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在历史上也有混得好的舞女和妓女,也有几个青史留名,又让自己过的幸福美满的,比如柳如是、李香君,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好运。曼璐虽然长相出众,哪怕就是在张爱玲那只刻薄的笔下,30多岁开始走下坡路的她,脸上涂的黑的暗黑,红的血红,但远看还是美的。20出头的时候,她也曾经有过大红大紫一朝看遍长安花的时候,她的客人曾经质量也很不错。

但是就像曼祯说的,姐姐性格忠厚,直率,她混迹风月场所缺少谋略和手段,好的客人她抓不住,眼看着年纪一年比一年大,她的心理很痛苦。

开始走下坡路的她,不愿意面对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现实,骄傲脾气火爆的她被同事排挤,被客人嫌弃,在加上奶奶和妈妈的催促,让她做出了嫁给祝鸿才的无奈选择。

半生缘曼璐临死前说的话(半生缘精致穷角色错位)(5)

另一方面,她嫁给祝鸿才也是因为她性格中那种不服输,喜欢被人吹捧的虚荣感造成的。年轻时被人捧到天上的骄傲,让她养成了看男人不惯伸手就打的习惯,她的这种行为在喜欢她的男人眼中是撒娇,是娇媚,在厌倦了她的男人眼中,是下作,是放荡。

她说选择祝鸿才是因为拿的住他,可是证明男人有钱就会变坏,再也拿不住,曾经的穷光蛋有钱沟通就变成了“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作贱的金闺花柳质,一朝赴黄粱。

如果她意识到了错误选择带来的痛苦,能及时止损或许还能有出路,她明明知道这样的生活前途一片渺茫,但她骨子里的骄傲让她不愿意放弃好不容易换来的富太太生活,家里的两个“老殂”也不会让她放弃,否则糊涂的奶奶就少了“孙女嫁了金龟婿”的谈资。

委曲求全、助纣为虐的妈妈给她想的主意是要一个孩子。她已经不能生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祝鸿才确实很想要一个儿子,但他把给他生儿子的主意打在了漂亮的小姨子身上,他故意激怒没有主意的曼璐,一步步诱敌深入,最后让曼璐没有退路,走到了黑化的边缘。她曾经心中还残存的一点理智,竭力想把那种荒唐的思想打发走了,然而这种念头,像一只野兽的黑影,它来过一次就认识路了,咻咻地嗅着认着路...

她母亲鼓励曼祯追求她的前男友豫瑾的事情,让她的一点顾虑彻底打消。她以为妹妹背叛了她,她在豫瑾面前卖弄风骚,故作清纯,就是为了抢她的曾经的男人,虽然她一生已经完了,但她还剩下从前和豫瑾的一些回忆供她回味余生,但是给她妹妹这样一来,这一点回忆就变成了被糟蹋,碰都不能碰的东西。

仇恨让曾经承担起养家糊口重担的曼璐,最后成了迫害妹妹的主谋和帮凶,她从此从一个家庭的“拯救者”黑化成一个“迫害者”,这个家庭的短暂幸福是她带来的,这个家庭的不幸命运也是她带来的。

有一句歌词叫做“女人独有的天真和温柔的天性,是留给爱她的人”,或许曼璐的悲剧是没有遇到一个爱她的男人。曼璐以为豫瑾是因为忘不了对自己的感情,才会移情到妹妹曼祯身上,她以为祝鸿才对妹妹是一片痴心,只有曼祯能栓住鸿才的心。

半生缘曼璐临死前说的话(半生缘精致穷角色错位)(6)

其实张爱玲早就看透了男女之情的那点东西,在她的笔下,男女都是被命运操纵的陀螺,祝鸿才是操纵她和曼祯命运的陀螺,祝鸿才自己又是被命运操纵的陀螺。"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得到的就有恃无恐",就连鸿才得到遥不可及的曼祯后,也把她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洋芋头”。

总结:

造成曼璐悲剧人生的因素是复杂的,既有她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问题,但主要的还是来自家庭方面。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生活中很多悲剧都是看似微小的举动引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处处存在。也许当初妈妈和奶奶不那么自私,曼璐就不用做舞女,她的初恋情人就不会和她分手,她也不用嫁给祝鸿才,妹妹曼祯也不会失去幸福。一个家庭的幸福需要每个成员的作为,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撑起一片天。家庭成员权利义务分配的错位,必将会给这个家庭带来巨大的“隐患”,慎之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