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那汉子。”

这个是《水浒传》里一个高频词汇,经常在梁山好汉里说出。

那么,到底有没有实指呢?到底是啥意思?

水浒传绰号是怎么来的(水浒传里一个冷知识)(1)

意思呢,当然有,相当于现在的“那谁”。

兀,是当时人们的口头语虚词,没啥实际意义,与他连接的那个字才有意义,加上“兀”,语气上带有轻蔑、愤怒、惊讶、感叹等语气。当然,具体到陕西话,“那里”被称为“兀达”,兀的音就有那的意思。“兀那汉子”就是“那个汉子”的意思。

且看《水浒传》里,不止是“兀那汉子”,“兀”还有其他用处。

武大道:“好兄弟,你对我说是兀谁,我把十个炊饼送你。

郓哥道:“炊饼不济事。你只做个小主人,请我吃三杯,我便说与你。”

水浒传绰号是怎么来的(水浒传里一个冷知识)(2)

接下来,武松也有用到。

武松看着王婆喝道:“兀那老猪狗听着!我的哥哥这个性命都在你的身上,慢慢地却问你!”

再有。

杨林却自认得,便对戴宗说道:“哥哥,此间地名唤做饮马川。前面兀那高山里常常有大伙在内,近日不知如何。因为山势秀丽,水绕峰环,以此唤做饮马川。”

上面几个“兀”,加强了说话者的意思,都带有明显的蔑视的意味。

水浒传绰号是怎么来的(水浒传里一个冷知识)(3)

下面再说“汉子”。

《水浒传》写于元末明初,语言受当时的影响。这时的汉语已受到蒙古语的影响。蒙古统治者,将中原人分为色目人、汉人、南人。汉族人的地位比较低下,总被称为“汉子”,类似北方人称南方人叫“蛮子”,汉族人将蒙古人称为“鞑子”一样,都有蔑称的意味。

其实,更早之前,五胡乱中原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已经将位于他们南方的汉族,称呼为“汉子”了。如《北齐书》中就有“何物汉子,我与官不肯就?”意思是你算个什么人物,我让你当官居然还不肯当?后来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里也有明确的说法:“今呼贱丈夫曰汉子”。

元朝时期,更是强化了这种说法。元朝灭亡后,语言已经成为习惯,并没有马上被纠正过来。所以,“兀那汉子”就像现在呼唤人为“那谁”一样,带有一种不屑与调侃的意味。

所以,“兀那汉子”在水浒英雄口里喊出来,别有一番意味。

水浒传绰号是怎么来的(水浒传里一个冷知识)(4)

随手举两个例子:

智深道:“兀那汉子,你那桶里甚么东西?”那汉子道:“好酒。”

还是鲁智深:

兀那汉子,休走!吃洒家一拳!

再有:

燕顺便起身来问道:“兀那汉子,你认得宋江。”

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