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三年级是个转折点,也确实,一二年级的知识比较基础,学生成绩相差并不远,但是过了三年级之后,知识由易到难,学生的成绩差距会逐渐拉开。这一次对三年级学生进行的第二单元的测试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加答案(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1)

这次的测试,班上最高分86分,最低分仅10分,而且有好几个同学的分数在30分以下,成绩的两极分化开始显现,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一张试卷,看看难在哪里,为何有的同学得不到高分。

首先试卷的第一题还是看拼音写词语,出现的都是本单元生字新词,有(排列),(规则),(明亮),(邮票),(香甜),(留意),(霜叶),(赠送)等,这些词语中,学生出现错误的有"霜叶”的“霜”字和“赠送”的“赠”字。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加答案(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2)

生字教学在小学低中年级是个重点,怎么样教会学生自主识记生字是关键,在一个线上教学的平台上,我发现那里的老师教孩子们识字很有方法,真正做到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他们采用的识字教学方法有:

一:编字谜识字 ,有老师在教“告”字的是候,就编了一个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在教学“连”字的时候用“还不走,车来了”这样的谜语来引入, 让学生在在趣味中认识生字。

二、编儿歌识字, 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如教“问”字,编成“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再比如“三人为众,三口为品,三木为森”通过类比法让学生记住生字。

三、游戏中识字,最常见的就是偏旁部首找朋友,老师制作一些小卡片,让学生按照偏旁部首进行分类游戏。比如学生手举“三点水”,问道:我的朋友在哪里?然后能和三点水旁搭配的学生站上前,告诉大家组成的新字是什么。

这样的游戏也可以是拼音和字的找朋友,是将拼音和字搭配起来。借助这样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多向思维,提高了学生灵活识字的能力。这样的学习自然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这个课程的老师很多都是清北毕业,平均教龄10年以上,经验比较丰富,他们采用“双师”教学,一个老师授课结束,另一个老师马上跟进,这对小学生是很重要的,因为小学生很容易遗忘,需要老师跟踪复习。现在他们在搞活动,只要9块钱,一杯奶茶的钱就可以让孩子识字过程轻松起来,何乐而不为呢?感兴趣的家长可以自行点击链接查看

当然,常用的识字方法还有“增减笔画”、 “基本字加偏旁”、 “熟字去偏旁”、“换部件”等。只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识字教学的经验方法,通过各种教法、途径,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机械识记的方法。

第二题是仿照例子,写出形容下列季节的词语,每个季节写两个,这就考验学生平时的词汇积累了,比如描写春天的词语有:春暖花开,柳绿花红,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等等,而描写夏天的词语也不少,比如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酷暑难耐,暑气逼人等等,描写冬天的词语可以写:大雪纷飞,北风呼啸,寒风凛冽,鹅毛大雪等等。

第三题是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出现的词语有(秋)高气(爽),秋风(习)(习),一叶(知)(秋),(层)林尽(染),春(华)(秋)是,果实(累),(累),金(桂)(飘),香,(五)谷丰(登)等词语。选用其中一个词语造句,多数同学选的是“秋高气爽”,“果实累累”,这两个词语比较好造句。

第四题是读句子,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这里考的是一词多义,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一样,比如充满,在“心中充满憧憬”中就应该理解为“充分具有”,而在“欢呼声充满会场”中则应该理解为“填满,布满”。

第五题是用斜线划去下列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第一组中,颜色是称,其他三个词语则是分别说的一种颜色;第二组中的“春回大地”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而其它三个描写的是秋天的美景;第三组中的西红柿是蔬菜,其他三个是水果;第四组中的白菜是蔬菜,而其他三个词语是粮食。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加答案(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3)

第六题是按要求写句子,这样的题型考的是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和理解,还包括两道改写句子的题目,首先是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比如苏轼在《赠刘景文》中勉励朋友乐观向上的诗句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第七题是口语交际的题目,这样的题目考的是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同样是秋天,有的人感受到的是萧条,有的人感受到的时丰收,有的人感受到的是凄凉,有人觉得快乐,说说你心中的秋天。学生不管是说哪种感受,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逻辑,都是可以得分的。

第八题是阅读理解,课内阅读部分题目比较简单,只要读透 ,理解了短文内容,基本上都可以从短文中找到答案。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加答案(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4)

课外阅读短文题目是《甜藤儿》,写的是一种乡下常见的”藤“,并且借物喻理,得出:一开始你觉得苦的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往往是甜的。学生出错比较多的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这样的题目其实并不难,只要说得有道理都可以得分,很多学生知道大概的意思,就是不能够表达出来。

最后一题是作文题,本次作文是命题作文,题目是《美丽的秋天》,要求抓住秋天的一两处景物描写,把句子写生动,抒发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