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著名的《麦秀》歌,痛惜纣王毁掉了商朝,其实这是一段被误解了3000年的历史。作为当时世界超级大国的国君,商纣王同历代帝王一样,固然有淫逸奢侈的一面,但这些所谓帝王的“毛病”并不能掩盖其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的主流方面。

历史上的商纣王不仅是一位容貌俊美、力大无穷的威猛美男,同时也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文治武功的英明天子。

帝辛即位后,可以说是励精图治,宏振商邦。针对东夷部落经常入侵国家,骚扰掳掠百姓的状况,商纣王御驾亲征,彻底将其消灭,一举解决了历代先王均束手无策的边境问题。

商纣王又率兵东征西战,攻伐八方,使商朝的疆域不断扩大。征伐的同时,他还不失时机的把中原文化向四海传播,进一步巩固了王朝的统治。朝歌(今河南省北部的淇县)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帝辛的江山,铁桶一般。”

郭沫若说:“商纣王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他的英雄末路有点像后来的楚霸王。

1958年11月,毛泽东主席在阅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后的谈话中表示同意郭沫若的考证,并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可以说我们现在的江山就是纣王给打下的基础。

纣王的真相(还原历史上真实的纣王)(1)

《作册般青铜鼋》是一件珍奇的晚商青铜器。此器是作册般根据商纣王在洹水所射的鼋而制作。

那么固若铁桶的商朝江山,为何会转瞬间就灭亡了呢?英明神武的商纣王为何会遭遇身败名裂的厄运呢?对流传了三千年的对商纣王妖魔化的记述,历史学家郭沫若专门进行了考证,后做过翻案文章,认为“后人是深受了周人宣传的毒。”特别是《封神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真实的情况是纣王伐徐州之后,继续向东打到了海边。这时作为商朝诸侯之一的周武王得知帝辛主力尚在东夷征伐,随即乘虚进攻。

面对这突来的袭击,商王只得组织东夷俘虏反击。只可惜俘虏虽多但还未来得及驯服,遇到周兵后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军寡不敌众,迅速溃败。

1959年2月25日在济南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上,毛主席又说:“商纣王是很有本领的人,周武王把他说得很坏。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后失败了。”

商周的灭亡与周文王的苦心经营以及周武王处心积虑地制造“舆论”宣传攻势也是分不开的。正如《诗经·大雅》的首篇《文王》,即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周文王姬昌的: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如果说牧野之战是周武王推翻商朝的决定性战役,那么战前誓师则是吹响商纣王身败名裂的号角。

为了寻找自己以臣伐君的正义理由,煞费心机的周武王与商王室的反对者多次罗列罪名,中伤帝辛,使商纣王的名声扫地。

与各路诸侯在盟津会师后,周武王庄严誓师,发布讨伐纣王的战斗檄文《泰誓》,历数了商纣王执政以来自绝于天的种种“劣迹”和“罪恶”。《封神榜》中纣王的形象基本就是从这次演讲的内容中得来。

周武王的这一招无疑是毒辣的,但确实是奏效的。他那怒发冲冠、激烈愤慨般的煽动演讲,一下子就把以下犯上的谋反之战,变成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正义之举。

公元前1046年,商朝开拓疆土达到高峰时,西周联合一些早怀二心的诸侯突然发起“武王伐纣”之战。

为了让商纣王成为众矢之的,周武王在牧野之战的战前做了战争总动员,亲自宣读《牧誓》,重申商纣王的种种罪恶。经过两番庄重的战前誓师,不仅使商纣王荒淫残暴、无恶不作的腐朽统治者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埋土扎根,也使整个队伍同仇敌忾,群情激愤,斗志昂扬。

周军浩浩荡荡的抵达牧野,准备向商都朝歌(今河南省安阳市附近)进攻。而此时纣王因主力军在外征战未归,只能仓促地组织充当奴隶的外族人俘虏进行抵抗。而主要来自东夷的俘虏不愿为商军卖命打仗,结果出现战场倒戈。

经过一番“血流漂杵”的厮杀,商军溃败,周军乘势杀入朝歌,商朝六百年的基业轰然倒塌。不过,商纣王没有选择苟且偷生,而是选择了以身殉国,被火焚烧后的他仍是一副铮铮铁骨。

纣王的真相(还原历史上真实的纣王)(2)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西周早期青铜器。器内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的事件,史称“牧野之战”

在帝辛死后,周王朝给了他一个侮辱性的谥号“纣”,让后人将其名与暴君等同。《诗经·大雅·大明》是周朝开国的一篇叙事诗,史诗般地记述了这场战役的场景: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矢于牧野,维予侯兴。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商朝的覆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王室内部的权斗。帝辛的哥哥微子联合与帝辛政见不同的两个叔叔箕子和比干,一起反对帝辛。

微子的母亲生微子的时候还是妾的身份,后来成为正妻后才生下了纣。父母想要立长子微子为太子,而太史则依据法典为此事争辩,认为有正妻的儿子在,就不可立妾的儿子做太子。微子因此没有成为商王的继承人,他一直与纣作对,最后不惜联合西岐出卖殷商王朝。

后来微子被周武王封为宋,才有了春秋时期的宋国。箕子也在纣王与武王交战时逃到了朝鲜,隔岸观火,后来被周武王封在朝鲜。

在《党的文献》1995年第4期上有毛主席对这段历史的评价:“他这个国家为什么分裂?就是因为这三个人都是反对派。而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通外国。给纣王翻案的就讲这个道理。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的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不投降。微子是汉奸,周应该封他,但是不敢封,而封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后来武庚造反了,才封微子,把微子封为宋。”

纣王的真相(还原历史上真实的纣王)(3)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图卷》,南宋马和之。《桓》篇讲述天下太平盛世,周武王克商,天下安定王朝稳固的景象

《麦秀歌》就是箕子朝见周武王时,途经故都朝歌时而作。箕子目睹宫室毁坏荒凉,淇河之滨,朝歌原野,遍地小麦正扬花秀穗,但今夕纵异,触景生情,心甚伤之,欲哭则不可,愤然吟诗: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大意是:故都城池啊,已被光润的麦芒覆盖,竖起尖尖枝叶还在茁壮生长。那个年轻而顽劣的国君啊,只叹他当初不愿与我同盟。

箕子用一首歌将自己洗白了,留下麦秀之悲供后人哀叹。

谢谢您的欣赏!欢迎您留言、点赞、转发、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