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某一天,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数学老师张秀荣做梦也没有想到面前间宽敞明亮的高档住宅竟然是自己今年六十大寿的生日礼物!

而送出这份厚礼的人名叫陈志德,跟张秀荣却没有半点血缘关系。两人既不是亲戚,又不是朋友,陈志德究竟为何会给张秀荣送上如此大礼?陈志德又为何被张秀荣称为“胜似儿子”,走进这位张秀荣老师的世界里,我们会发现一个坚强而又励志的成长故事···

学生给老师买鞋子的感人一幕(老师送学生一双鞋)(1)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张秀荣从师范大学毕业。在当时那个年代,大学生毕业时学校还会为学生考虑分配工作单位的问题,张秀荣就被学校分配到了内蒙古武川县的某个较为偏远的山村任教。

那时的张秀荣年轻气盛,对未来的工作踌躇满志,怀着满腔热情接下了学校为她分配的光荣使命。然而当她刚到山村时便傻了眼: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落后,交通不便,水电不通,天气时不时还会黄沙漫天。任教的学校使用破砖烂瓦垒起来的,且不说漏风的问题,连几个像样的座椅黑板都没有···

虽然条件落后,但是张秀荣想到正因为这里缺乏教育,才有她能够发光发热的地方。于是张秀荣面对这些困难没有退缩,俨然决然地选择留在这里,为武川县贫瘠的教育资源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学生给老师买鞋子的感人一幕(老师送学生一双鞋)(2)

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教室里坐满了一群稚嫩又青涩的面孔,大家面对着新来的老师心中充满着好奇,但在表现上还是显得的十分害羞。在这群学生中,有一个又黑又瘦的小男孩却表现得十分活跃,虽然他身材瘦小,衣服上浑身上下都打满了补丁,但目光却炯炯有神,充满了对学习的向往。

在自我介绍环节时,他站起来,挺起胸膛,用洪亮的嗓音大方地介绍自己,让张秀荣一下就记住了这个特别的学生。这便是陈志德与张秀荣的第一次接触。

由于武川县深居内蒙古腹地,山地众多,土地贫瘠。农业与工业都无法得到正常发展,经济基础自然也就十分落后。作为内蒙古少数几个比较有名的贫困县,武川县的人们都不愿意呆在这个贫穷的地方,劳动力外流现象十分严重。张秀荣所在的学校也是如此。

学生给老师买鞋子的感人一幕(老师送学生一双鞋)(3)

由于教育资源匮乏严重,张秀荣的学校老师数量并不是特别充裕,一位老师往往要身兼数职。虽然她作为一位数学老师,但是在学校生活中不仅仅要承担起班里孩子们的教学任务,有时还要照顾到他们的日常生活。

起初张秀荣还不太适应这样的工作性质,但是山区的生活就是这样,生活条件是十分有限的。一些学生平日里要来上课,往往要走上十几甚至几十里山路,不得不为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想。渐渐地张秀荣也就跟这群孩子们混熟了。

在与学生们的相处过程中,张秀荣渐渐了解了陈志德的家庭状况。陈志德的家庭条件十分困难,一家有八口人。除去他的父母之外,陈志德还有一个哥哥和四个妹妹。一家有八张嘴需要吃饭,而武川县又是一个农业生产很困难的地方,家庭的负担自然会变得十分沉重。即便他每天上学放学需要走好几里山路,但是陈志德从没有喊过一声苦与累,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永远是一副快乐活泼的模样。

学生给老师买鞋子的感人一幕(老师送学生一双鞋)(4)

然而看着陈志德身上满是补丁的破衣服,张秀荣心里有着说不清的滋味。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数陈志德最聪明,他的小脑瓜永远是转得最快的,往往张秀荣刚写好题,陈得志的心中已经算出了答案。

不但如此,陈志德还十分乐于帮助同学,经常在课间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同学解疑答惑。张秀荣不明白上天为什么要去为难这样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让他的生活环境如此的困苦与艰难,而她自己仅仅能做的,也只有在学校中额外多关照一下这个阳光的小男孩,给予他更多的温暖与关爱。

时间很快便过去了一年多,学校班级在张秀荣的热心带领下,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临近中考,为了能让更多孩子通过学习走出贫困的山村,去武川县的县城上学,张秀荣开始为班级的学生在放学后免费辅导功课,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大部分的学生们遇到免费的课外辅导自然是十分高兴的,都选择在学校学完功课后再回家,而此时陈志德却一反常态,每当放学铃声响起,便早早收拾好书包离开校园。

学生给老师买鞋子的感人一幕(老师送学生一双鞋)(5)

张秀丽知道陈志德的成绩优异,不必过多辅导,可她心里也清楚陈志德比谁都渴望学习,面对免费的课外辅导,陈志德反常的表现让张秀丽心里感到十分疑惑,碍于照顾到孩子的面子,她也并没有敢多问。

1979年9月,新的学期马上到来,张秀荣一手带大的班级已经升到了初三。初三意味着即将步入高中,学习气氛逐渐开始变得紧张起来。新的一学期开始,大家都鼓足干劲,加足马力认真学习起来。而在这时,张秀荣却注意到班里少了一位学生,而这个学生不是别人,正是陈志德。

张秀荣感到此事有点蹊跷,再加上近来陈志德的表现非常奇怪,于是她问大家道:

“同学们,陈志德怎么今天没来啊?你们当中有谁知道吗?”

大家一直摇头,齐声回答老师:

“报告老师,我们也不知道···”

这时一位与陈志德同村的同学站了起来,犹豫了一会回答说:

“老师,你最好还是去他家看看吧···”

少了陈志德的一天让张秀荣感觉日子过得十分漫长。当天放学后,她赶紧找了其他老师帮忙调了一下课,第二天一大早便亲自前往陈德志的家中一探究竟。

学生给老师买鞋子的感人一幕(老师送学生一双鞋)(6)

走了半天崎岖的山路,张秀荣好不容易才走到陈德志所在的村子。推开陈德志的家门张秀荣顿时明白了陈德志翘课的原因。

原来陈德志的母亲近期生了一场大病,卧病在床,他的父亲由于过度操劳身体也并不是很好,几个兄弟姐妹嗷嗷待哺,负担都落在了陈德志的头上。

此时陈德志正好刚放完放牛回家,看到张秀荣老师来到家里,他的鼻头一酸,哽咽着说道:“张老师,你怎么来了···”,张秀荣看着眼前灰头土脸的陈志德,心中充满酸楚,同时她也彻底明白了陈志德的难处。张秀荣坐下来,耐心地安抚着这个崩溃的孩子。

对于孩子翘课这一行为,陈志德的父母内心其实也十分愧疚。家里能搭把手的人,除了两个大人以外,也只有陈志德的哥哥了。但是两个男孩毕竟还小,所能做的事情也并不是很多。陈志德的父亲甚至也有过让陈志德辍学的想法。他听说县城招工,工资还不少,他想让陈志德外出打工挣钱,来补贴家用。

学生给老师买鞋子的感人一幕(老师送学生一双鞋)(7)

听到陈志德父亲的此番言论,张秀荣赶忙劝阻说道:“孩子现在还小,都还没有成年。不能因为打工一时挣的快钱耽误了孩子后半辈子的前程。更何况陈志德是学校里少数特别有天分的孩子,孩子现在最好的出路那就是好好读书啊!”

张秀荣好说歹说,终于劝住了陈志德的父亲。在她的百般劝说之下,陈志德的家人终于同意他再次回到学校上学。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张秀荣感叹人生命运的同时,也在劝诫着身边不少与陈志德情况类似的学生与家长。

陈志德知道自己能够重返课堂的机会是老师苦口婆心思想工作的结果,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他格外珍惜,在学校里他变得比往前更加勤奋刻苦,他心里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报答这份老师的恩情。

学生给老师买鞋子的感人一幕(老师送学生一双鞋)(8)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了初三毕业的时间。此时的陈志德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考入了武川县的重点高中。张秀荣作为陈志德的班主任,受到了全校的表彰。

陈志德作为张秀荣来到武川县任教带出来的第一批学生,就能够取得如此光荣且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她对陈志德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当鲜艳的大红花挂到张秀荣的脖子上时,陈志德比任何人都要开心,他的成绩不仅仅证明了自己,而向全校证明了张秀荣老师是一位合格的优秀人民教师。

接下来三年的高中时光,陈志德同样过得刻苦而努力。从高一刚一入学时起,他就时时刻刻紧绷着学习的弦,不忘当初张秀荣对他的教诲。在闲暇之余,他还不忘回到母校探望老师,经常跟张秀荣汇报自己近来的学习情况。

张秀荣此时更多的时候是充当着陈志德人生导师的身份,为他疏导自己的人生困境和迷茫时刻。在陈志德高中时期,他还经历了自己的母亲不幸去世,同样也是张秀荣在陈志德人生的至暗时刻安慰着这个痛苦的孩子。每次都是张秀荣在关键时刻让陈志德重新振奋起精神,在学习上鼓足干劲,每次考试都能拿到名列前茅的名次。

学生给老师买鞋子的感人一幕(老师送学生一双鞋)(9)

三年光阴荏苒,陈志德的高中时光也飞快结束。在他高中毕业时,陈志德又以全县第二的成绩成功考入了长春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是今天吉林大学的前身之一,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一手操办的高专业学校,在当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名校了。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陈志德最先想到的就是张秀荣,立刻向张秀荣家的方向飞奔过去。看到自己学生能考上名牌大学,张秀荣满意地摩挲着这份录取通知书,她明白手中薄薄的一张纸中凝结了陈志德多少年的汗水,她终于体会了一把什么叫望子成龙的心态。

踏入名校,陈志德感觉到大好的前程在向他招手,可他不知道的是真正的苦难还在后面。

学生给老师买鞋子的感人一幕(老师送学生一双鞋)(10)

步入大学,最先难倒陈志德的就是经济问题。相比较贫穷的武川县,长春在当时是一个比较繁华的大城市。悠久的工业历史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在这里,物价自然要比武川县高了好几个档次。初来乍到的陈志德在交完学费以后生活费几乎所剩无几了,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把重心放在了学习以外的地方。

然而陈志德在大学的第一年,他的父亲也因病离开了人世。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也倒下了,在陈志德悲痛的同时,他也需要为生活考虑,为了能攒够学费和生活费用,他省吃俭用,比以往过得更加节省。不仅如此,在陈志德周末和课余时间他也放弃了学习,当家教、做清洁工,但凡是能挣到钱的,无论是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愿意去做。

学生给老师买鞋子的感人一幕(老师送学生一双鞋)(11)

深冬的长春比内蒙古还要冷,陈志德为了省钱,每天无论外出打工还是回校上课都是选择步行。然而面对长春刺骨的寒风,他脚上一双单薄的步鞋从初夏穿到现在。踩在街道厚厚的积雪下,陈志德的双脚被冻得通红,一度失去知觉。回到宿舍后每到晚上双脚便开始又痛又痒。打开手电一看,原来脚底板已经生了好几个冻疮了。

陈志德的舍友与老同学看到他被冻疮折磨得痛不欲生,轮番劝解他买双像样的棉鞋。沈阳的寒冬一双薄布鞋是扛不住的。陈志德打工这么辛苦,一双棉鞋钱还是其实还是出得起。然而他为了省钱,却总是把“反正春天回来的”挂在嘴边。

后来陈志德的同学回到母校探望张秀荣时,把这个难忘的印象讲给了老师听。听完老同学讲述,张秀荣回想起当年与陈志德第一次接触时那个浑身打满补丁的衣服,十分生气地说:“省钱哪有这样省的,身体是本钱,要是把身体冻出毛病了,那将来还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吗!”

说罢,张秀荣从抽屉里拿出这个月刚发的工资,点了一下一共四十元。她从这沓钱中抽出一半,打算寄给陈志德。考虑到陈志德太过懂事,知道是自己的钱他肯定不会接受,于是张秀荣又掏出纸和笔,给陈志德写了一封简短的书信。

学生给老师买鞋子的感人一幕(老师送学生一双鞋)(12)

她在信中写到:“陈志德同学,最近听到老同学讲到你的情况。这二十块钱请你收下,拿着钱去给自己买双棉鞋。如果你不肯接受的话,我就不认你是我的学生了,你以后也不用再来看我。”

要知道四十块在当年其实并不算一个小数目,张秀荣肯掏出这笔巨款的一半来给陈志德用作生活费用,充分证明她心中还时刻牵挂着这个充满苦难的孩子。

事实证明这封简短的书信十分奏效。陈德志在读完老师的来信后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虽然信中张秀荣的语气坚决而又冷酷,但字里行间中充满了老师对他最热切的关怀。毕竟现在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牵挂他的也可能就只有张秀荣一个人了。

学生给老师买鞋子的感人一幕(老师送学生一双鞋)(13)

有了张老师的命令,陈志德不敢违背。后来他跑到当地的批发市场,与商家讨价还价,磨破了嘴皮子,最后只花了五块钱买到了一双质量不错的大棉鞋。

他还让商家写了一个凭证,上面写好价格和日期,将凭证和剩下的钱一并寄还给张秀荣。这样两全其美的办法,让陈志德在花销最少的情况下,买到了最好的东西。

再此以后陈志德终于不用在冰天雪地中穿着单薄的棉鞋四处奔波了。踩在厚厚的雪层里,他再也感受不到脚底传来的冰冷,取而代之的是如火炉般温暖的触感。陈志德开心极了,在雪地中开心地奔跑了很久···

张秀荣的此番善意再次鼓励着陈志德从困难之中爬了起来,向着未来进发。后来陈志德顺利考到了大庆石油研究院担任研究生,在这里结识了不少良师益友。从研究生到博士,他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一路狂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学生给老师买鞋子的感人一幕(老师送学生一双鞋)(14)

从学校毕业之后,陈志德靠着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番事业,获得了不少成就,但无论他挣了多少钱,荣获了多少荣誉,他都不会忘记曾经那双五块钱的棉拖鞋带给他的温暖。这份来自心里底层的温暖持续不断的激励着陈志德,在事业上不断的上进攀爬,升职加薪。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张秀荣作为曾经的优秀教师如今也到了即将退休的年纪。2007年,张秀荣即将迎来自己的六十大寿。陈志德当年同窗的那些老同学也是曾经备受张秀荣关爱,如今自己的恩师即将过生日,大家想借着这个机会一起重新团聚一下,为张老师庆生的同时也找回一些当年属于他们的青春与快乐。

陈志德的同学们常在电话中嘲弄他说道:“当年张老师就数对你最好,你可是张老师的心头肉啊,老师生日那天你可不能不来。”

陈志德也很无奈,由于工作繁忙,自己可能确实无法按时到场。虽然人未能来,但是陈志德在心里已经默默盘算起了更大的计划。

学生给老师买鞋子的感人一幕(老师送学生一双鞋)(15)

张秀荣生日当天,几位当年的学生一起为老师安排进了一个高档饭店庆生。几轮酒下肚后,大家放开自我,有说有笑,一片热闹非凡的场面。看到这群当年从武川县这个贫困小县走出来的孩子们如今过得这么幸福,张秀荣内心比他们都快乐。陈志德此时打来电话祝贺张秀荣生日快乐,今天他在外地出差,等回到内蒙再给老师补上一份厚礼。

张秀荣听到陈志德那熟悉的嗓音心里十分开心,她摆摆手,说道自己什么礼物也不需要,看着大家幸福美满,就什么都知足了。

然而几天之后陈志德回到武川县,刚见到张秀荣后,就把她带到了一个地方。这里是一处位于武川县城中心的高档住宅小区,他带张老师走上楼,来到一户装修华丽的住宅门口。

这套房子既宽敞又明亮,装修风格赏心悦目,家电设施也一应俱全。陈志德郑重地对张秀荣说道:“张老师,以后这套房子就是您的了。这套房子虽然不是特别大,但是也足够您和家人生活了。”说罢陈志德从皮包中又掏出一摞捆好的现金,“还有这十万块钱,虽然不多,但是是我的一份心意,请您一并收下。”

学生给老师买鞋子的感人一幕(老师送学生一双鞋)(16)

原来张秀荣的老家一直居住在农村破旧的自建平房中,不仅生活环境简陋,而且距离医院、商场等公共设施也比较远。张秀荣把毕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教育事业,反而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并不是那么在乎,也没有讲究那么多。

如今张秀荣年事已高,腿脚也不如以前勤快了。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生活中的难题逐渐显露了出来。虽然这些问题困着张秀荣多年,但是陈志德的一番操作确实惊讶的目瞪口呆。

于是张秀荣赶紧推脱道:“小陈啊,谢谢你的心意。你的这份心老师收下了,但是钱和房子我一样也不能收。这都是你辛苦攒下的财产。”

然而陈志德却说:“张老师,若不是没有您,又怎么会有如今的我呢?您还记得您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寄的那二十元钱吗?在我心里一份是永远的温暖,每当我遭遇困境的时候,正是有您才会激励我一直向前。这套房子是您应得的。”陈志德的一番话说完,早已泪流满面,他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个长春的深冬,一位少年踩着一双棉鞋在雪地里兴奋的狂奔着,释放着心中的情绪。

张秀荣被陈志德真挚的感情打动,最后同意搬进这套豪华的新房子里。

学生给老师买鞋子的感人一幕(老师送学生一双鞋)(17)

如今又过去了十多年,陈志德每年都会回到武川县探望自己的恩师,每当张秀荣的邻居跟她打起招呼:张老师,您儿子又来看您啦!”张秀荣总是笑着说:“不是儿子,但胜似儿子!”

乌鸦有反哺之义,羔羊有跪乳之恩,陈志德用实际行动向自己的老师表达着自己诚挚的内心。其实感恩,并不是一句口头之语,也并不是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回馈如此厚重的礼物。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走心,才是一个人最应该做到的。今年被中央授予“七一勋章”的最美女教师张桂梅,同张秀荣一样,都是一心将自己奉献在教育事业上,一辈子兢兢业业,为的就是成就更好的我们。让我们对老师的无私的风险致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