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生经历和诗句(苏轼仕途多困厄)(1)

苏轼画像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系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早年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后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卒后谥"文忠"。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人生经历和诗句(苏轼仕途多困厄)(2)

问月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注】宫阚:宫殿。这里指月宫。归去:作者自比谪仙,故称上天为“归去”。琼楼玉宇:指月宫。不胜寒:令人难以忍受的寒冷。月名广寒宫,所以说"不胜寒"。朱阁:朱红色楼阁。绮户:雕花的门窗。婵娟:形容形态美好,这里指明月。

为回避与朝中掌权的变法派的争执自请外放,苏轼与其弟已经六年未见。那年中秋之夜大醉,对月抒怀。上片写望月:他把自己当作谪仙,本是月中人,于是举杯问月,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今夜天上又是什么日子?我想回去,又担心月宫高寒难忍。在清朗的月下起舞弄影,胜似天上宫宇。他想超然于物外,然而最终还是选定了现实。

下片写怀人:深夜斜月窥户,照着屋中不眠之人,想到与弟弟无缘团聚,所以向月发问你为什么在人们离别时偏偏这样圆呢?“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转而又想,既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那又何必为别离而悲伤呢?只愿大家健康长寿,虽相隔千里,但共赏这同一轮明月,不也是一种团聚吗?此词构思奇特,境界虚清,感情深挚,胸襟豁达,见解超妙,才气飘逸,历来公认为写中秋词的绝唱。

苏轼人生经历和诗句(苏轼仕途多困厄)(3)

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注】大江:长江。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作者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周郎:周瑜。雪:这里比喻浪花。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纶巾:青丝帛的头巾。樯橹:这里指曹操的水军。故国:旧地。华:白。酹:(古人祭奠)把酒洒在地上。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苏轼人生经历和诗句(苏轼仕途多困厄)(4)

惊涛拍岸

浩浩长江,日夜奔流,对比追思昔日英雄,心潮如波涌。据说古城西边是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古战场赤壁,这里的江山雄奇险峻山石高耸,惊涛拍击江岸,怒涛激起浪花千叠。江山如画,引来了当年多少南北豪杰在此演出了一场场威武雄壮的历史大剧。遥想周瑜当年,小乔初嫁的时候,正值春风得意,英姿潇洒,年轻有为。身为主将的周瑜,手摇羽扇,头戴儒冠,指挥若定,只在笑谈间,就叫曹操的战船灰飞烟灭,几十万大军在顷刻间覆灭。

回想历史,不禁感慨万千:周瑜二三十岁就功成名就,而如今我头发都花白了,却一事无成,不免深感自愧。回顾平生,正如一场梦,还是举杯邀江上明月一醉消愁吧。上片咏赤壁,赞美江山之胜,下片怀周瑜,赞美英雄年少得志,以感慨自身作结。全词词采飞扬,激荡着豪迈之气,历来以之为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苏轼人生经历和诗句(苏轼仕途多困厄)(5)

杜宇一声春晓

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

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总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

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款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注】弥弥:指视野所到之处都是。弥,意为遍,满。层霄:层云。障泥:马鞘,垫在马鞍下,垂至马腹两旁以挡泥。玉聪:白色的骏马。可惜:可爱。琼瑶:美玉,此指水中月影。杜宇:杜鹃鸟。

月光照着溪水,波影闪闪,天空飘着薄云片片。渡头前,白马忽然昂立,词人已经不胜酒力,就想在草地上暂眠。因为喜爱这一溪的月色,不愿使马儿踏碎水中白璧似的月影,于是就解鞍作枕斜靠在绿杨桥上歇息。杜鹃一声把他惊醒,只见天已经亮了。这一觉睡得真酣甜。词中的夜景既清朗又朦胧;春晨,杜鹃空谷传音,悦耳,悠远。词人陶醉在大自然美丽的怀抱,多么逍遥自在啊!

苏轼人生经历和诗句(苏轼仕途多困厄)(6)

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吟啸:吟咏,歌啸。芒鞋:草鞋。"一蓑"句:张志和《渔父词》:"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此暗用其意。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向来:刚才。萧瑟处:指遇雨处。

这首词写于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上片写道中遇雨,表现出作者处变不惊和开朗豁达的处世态度。不必听雨点穿林打叶的声音,不妨边漫行边岭唱诗词。手挂竹杖,足登草鞋,比骑马还轻松。平生就任其在烟雨中行走,怕什么呢?下片写雨霁。词人酒醉在行路中被寒冷的春风吹醒,发觉迎面的山头上斜阳照耀着,眼前是一片清朗的景象。回头看看刚才遇风雨的地方,反正准备回去了,也就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晴天了。天有雨有睛,人有顺有逆,终究都已成为过去,不必耿耿于怀。全词以自然现象而寓人生哲理,既形象又引人深思。

苏轼人生经历和诗句(苏轼仕途多困厄)(7)

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注】琢玉郎:指相思多情之人。一说这是指王巩"面如红玉"的姿容。分付:交给。点酥娘:这是夸赞聪明而多才多艺的柔奴。炎海:炎热的海边,指今广东一带。岭梅:指大庚岭上的梅花。

苏轼的好友王巩因他而受到牵连,被贬岭南,歌女柔奴与之同行,三年后北归,苏轼写此词赞美她。我真羡慕"琢玉郎",老天交给你一位心灵手巧的"点酥娘"。她能自己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使人感到仿佛风起雪飞,使炎热的岭南忽然变为清凉之乡,陪你度过艰难的岁月。她万里归来更显得年轻,微笑时还带有岭南梅花的神韵。问她:"岭南不大好吧?"她却说:"令这颗心安稳之处就是我的故乡,"她身处穷境而安之若素。上片记歌,赞美她的美好心灵;下片记言,赞美她的人生态度。

苏轼人生经历和诗句(苏轼仕途多困厄)(8)

拣尽寒枝不肯栖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注】漏断:漏壶中的水已滴完,表示夜深。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幽人:幽居孤独之人,作者自指。缥纱:隐隐约约,似有似无。省:了解。

苏轼被贬滴黄州,刚到时寓居于定慧寺,这首词就写于这里。如钩的残月挂在秋叶调疏的梧桐树上,漏断夜深,寂无人声,不时有缥纱的孤鸿,仿佛伴着"幽人"独自在徘徊。上片用缺月、疏桐、静夜的寥落衬托幽人的孤寂。下片写孤鸿。失群的孤雁,惊起还不时地回头,惊恐不安,挑拣尽寒枝也不肯栖宿,只得停宿于荒芜冷凄的沙洲,但有谁能理解其内心的怨恨呢?词中的"幽人"与"孤鸿"两相映照,词人借孤鸿来衬托、抒写自己受贬谪时的心情和处境,寓意深远。

苏轼人生经历和诗句(苏轼仕途多困厄)(9)

林断山明竹隐墙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

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红蕖:红荷。杖藜:挂着拐杖。殷勤:恳切深厚的情意。

这首词写作者幽居的生活。上片写景:夏末秋初,远处的树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处,翠竹遮隐着院墙。墙外的地边长满枯草,蝉声纷杂。白鸟在空中时时翻飞,荷花映水,散发着幽微的清香。居所周围的景象是那样的自然而幽静。

下片写的是词人的自我形象。他挂着黎杖漫步在村舍外、古城旁,直到夕阳西下。幸得天公的深情厚意,昨夜三更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作者被贬在黄州,无所事事,表面上过着清闲自得的生活,却掩饰不住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时光的无可奈何的情绪。词中的景物描写,丰富而有序,由近及远,由上到下,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

苏轼人生经历和诗句(苏轼仕途多困厄)(10)

江海寄馀生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馀生。

【注】东坡:地名,在湖北省黄冈市东。营营:纷扰的样子,指为世俗之事而劳碌费神。縠纹:形容水波。縠,有绉纹的纱。逝:去,离开。

苏轼被贬黄州,住在长江边的临皋亭,后在不远的东坡筑雪堂,准备躬耕。这首闻写秋夜畅饮东坡,酒醉后回寓所临皋亭的情景。夜饮回来已大约三更时分,夜深了,他伫立门外,只听到家童鼾声如雷,敲门都不应,便"倚杖听江声"。

这时豁然有悟:既然长恨此身非我所有,自己无法掌握命运,何不抛开碌碌世事,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把有限的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中去呢?词表达了词人欲摆脱政治上多次打击的痛苦,进而想追求一种新的人生的理想。词写得洒脱飘逸,极富有浪漫情调。

苏轼人生经历和诗句(苏轼仕途多困厄)(11)

老夫聊发少年狂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韶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注】聊发:暂且一发。狂:狂放。黄:指黄狗。苍:苍鹰。锦帽豹裘:戴着锦缎制的帽子,穿着貌皮装衣。孙郎:孙权。"持节"二句: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御敌有功,战绩卓著。后获罪削职,汉文帝又派冯唐持节去赦免并恢复他的官职。天狼:星名,主侵掠,代指屡犯边境的西夏。

全词以一“狂”字贯串。上片写出猎之“狂”。老夫暂且一发年轻人的豪兴,牵着黄犬,擎着猎鹰,戴锦帽穿貂裘,随从千骑,奔上坡翻山冈。去告诉全城的人跟随我去打猎吧,我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弯弓射虎。下片写请战之“狂”。酒已酣胆尚开气更壮,鬓边增添几根白发又算得了什么何时能像云中太守那样再受朝廷重用,立功边疆那时我要亲挽雕弓如满月,望西北,射下天狼星。词中场面热烈,气势非凡。

苏轼人生经历和诗句(苏轼仕途多困厄)(12)

夜来幽梦忽还乡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注】千里孤坟:苏轼妻王氏葬在作者的故乡四川眉州,作者此时在密州,两地相距甚远。轩窗:门窗,窗。短松冈:遍植松树的小山冈,此指墓地。

苏轼人生经历和诗句(苏轼仕途多困厄)(13)

东坡塑像

此词是词人为悼念亡妻而写。十年来生死相隔,两相茫茫,即使不去想念也难以忘怀。你孤坟一座,又远在千里之外,彼此无法诉说别后苦况。不过即使真的相见了,你也会不认得我了。十年来宦海浮沉,奔波劳苦,我已是满面尘土,两鬓如霜了。

梦中回到了故乡,见到妻子像往常一样正在小窗前梳妆,夫妻两人只是互相端详而默默无言,唯有泪水纷纷滴落。幸福生活只在片刻的睡梦中,多么令人伤怀。最后设想千里之外荒郊月夜的“短松冈”上,妻子定会年复一年地为思念丈夫而悲伤。全词写得缠绵真切,哀伤感人。

#宋词# #苏轼# #文化# #阅读# #文化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