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 原生家庭(马东的家事)(1)

01

网络真人秀语言节目《奇葩说》正在热播,坐在当中敲木鱼的主持人马东已经同样的姿势坐了7年,无论何时他都能把场子带在自己的掌控中,看似严肃的他开起玩笑绝不含糊,而如果你觉得他只是搞笑,那又错了,他思想的深度非常人所及。

他长得既不帅,也不酷,有时候还显得憨态可掬,却有着明快的现场判断力和犀利的思维。幽默机智细胞与生俱来,总有一种处变不惊的松弛。

马东是1968年生人,50岁之外的人了。小时候被父亲送去澳大利亚上学,其后回到北影电视专业学习了两年,在湖南台干了一段时间,之后进入央视,曾任2011年春晚总导演。2013年辞职央视,到爱奇艺做了首席内容官;2015年宣布成立米未传媒。事业轨迹一直没有离开传媒。

马东 原生家庭(马东的家事)(2)

02

由于父亲太过知名,所以小时候很难离开父亲的光环,基本上被以“马季的儿子”来称呼,儿子也没白做,口才和马季老师一样的好。

童年的马东,并没有多少父母的陪伴,3岁之前都是在保姆家过的。直到后来的小学到中学父母基本都缺席,甚至,小时候的很多时候,由于动不动就让他学父亲说段相声,马东都会因为是马季之子而感到累赘和沉重。

马东 原生家庭(马东的家事)(3)

高中毕业后,父亲说:你出国吧,一句话送马东去了澳大利亚。用了家中的所有积蓄,搭上了父亲好多人情,马东走上了连自己都不清楚未来的异国求学之路。

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忙于事业的马季在对待儿子教育问题上的无奈,可以理解那种没有时间陪伴的状态,出国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了。当然,对于年轻的马东来说,也怀揣了美好的理想。

悉尼并未给他热烈的拥抱,由于前期已经把父亲的积蓄用光,为了生活,马东不得不去打零工,早上去麦当劳,白天上学,晚上去餐馆洗盘子; 周末还要去刷油漆、盖房子;唯一的奢侈就是每两周能吃上一次 10 澳币的黎巴嫩披萨。

马东 原生家庭(马东的家事)(4)

几年学习下来,拿到了一个IT的毕业证。在拿到当地的永久居民权后,27 岁的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曾经生活 8 年的地方,悉尼成为了一个只是理论上“可以来来回回的地方”。

“悉尼很美,但跟我没关系。”

直接促使他决定回国的,还是父亲来澳洲的一次演出,他全程跟随了,同时已经成人的他在心里暗自做了职业对比,他看到父亲演绎这份职业的鲜亮,决定回国发展。

马东 原生家庭(马东的家事)(5)

在于父亲的交集中,还有一件事就是在追求妻子的过程中,父亲助了一臂之力。

在和妻子彭小盛好之前,马东几次表达都未获对方同意。马季见儿子整天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了解到原因大概是女孩子害怕自己家庭耀眼,缺少点自信。他主动和马东说:别泄气,爸助你一臂之力。

马季随中国广播说唱团赴长沙演出,特意让儿子和老伴于波陪同前往。他在心里琢磨了一个局。演出结束,将彭小盛约到咖啡厅见面。马季真诚地表达了家庭的意见,我们完全是普通人,希望女孩子不要有任何心里负担,我们只会把你当成女儿。彭小盛心结去除,答应和马东相处。

马东 原生家庭(马东的家事)(6)

03

马东与妻子相识的时候,是在湖南卫视,当时两人一个是主持,一个是编导。十年 27 岁的彭小盛是湖南长沙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四年相处,她也默默爱上了马东。

随着马东从长沙调动到北京,彭小盛也跟随他来到了北京。2004 年 5 月,他们低调地举行了婚礼。

婚后的彭小盛由于性格中过强的自尊,始终有心结不想接受这个“下嫁”的名声。所以总是幸福感没有溢满小家。当然,两口子还是很恩爱的。特别是老爷子离世的那段时间,她给了马东莫大的精神支撑。害怕马东精力不振,主动开车送他上班;晚上打来热水给丈夫洗脚,好改善睡眠。

马东 原生家庭(马东的家事)(7)

2008 年 11 月 15 日,彭小盛在医院诞下女儿马苏拉。孩子的来临,更加让彭小盛抽不出身,她干脆从央视辞职了。

然而,彭小盛的不平衡始终没有放下,马东的事业越好,她心里就越平衡不起来。并不是她心里不够强大,而是真实地感觉到自己的才华的浪费。

一直到婆婆明显地意识到问题,召集了一次家庭会议,体会到媳妇的真正内心的心结,她把家里的财政和一切大权完全交给了媳妇,由媳妇说了算,彭小盛一直未能真正融入家庭的心开始融化。

马东 原生家庭(马东的家事)(8)

相夫教子又如何,只要有那份尊重在,只要有那份自由在,只要有那份平等在。

现在的彭小盛孩子大了后,又回归了职场,而马东几乎在任何场合都不吝啬对妻子的夸赞。20亿身家和相匹配的文化认知,不幸福也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