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件传家宝——“康巴丝”石英钟

文|王玉芹

我家有一块“康巴丝”石英钟,距今已有三十五年历史了,它至今仍然挂在我家客厅的墙上,时针、分针、秒针,仍均匀而有规律的,不紧不慢地迈着它的小碎步继续前行。它陪伴我们走过了三十五年的人生历程,也见证了我们全家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关于编钟的散文(我家有件传家宝)(1)

我的童年是和奶奶在老家度过的。那时父母都是小学教师,他们的足迹走遍大半个乡镇。因工作经常调动,无暇顾及我们的生活。在那个老师被誉为“臭老九”的特殊年代里,父母靠着微薄的工资收入拉扯着我们勉强度日。我到了上学年龄,记得入学的第一天,我怯生生地走进教室。我的启蒙老师程老师给我们小同学们讲故事、做游戏,一下子变得感觉上学真好!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老师说下午两点上课。我一下子就犯难了,什么时候是两点啊?怎么知道是两点?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家里有一台钟表或一部收音机真是很奢望的事。我回到家里匆匆吃了午饭,就和小伙伴一起来到了学校。这时,却发现学校的大门紧闭着,我们玩了很长时间,学校紧闭的大门才被打开。就这样,我从来没有迟到过。转眼间,该上三年级了,从此以后要增加早自习。没有看时间的表,奶奶就凌晨起来,仰望星空,或者靠听听鸡叫来判断时间。然后做好早饭,就催我起床。

关于编钟的散文(我家有件传家宝)(2)

记得第一次上早自习的前一天夜晚,怕第二天耽误上学,我整个一晚上都没睡踏实。第二天天不亮就起身出了家门。整个村庄寂静得听不到一声狗叫声,皎洁的月光映照出自己的影子。心里还真是有点害怕。最后,我还是壮着胆子来到了学校。

就这样,过了一年,父亲省吃俭用终于买了一块我家用来看时间的机械马蹄表。表的造型十分简单,圆圆的表盘上镶嵌着十二个阿拉伯数字,中间有时针、分针、秒针。它们按照各自的分工,不停地转动。表的背面有一个上发条的的按钮,还有一个定闹铃的按钮,但是每天必须要和它互动交流,否则它也有反抗罢工的时候。那就是每天必须及时地上弦(发条)。上弦可是个技术活,拧紧了不是顶了就是断了,拧松了或者忘记上弦,他就罢工休息,以示抗议。平时它就罩在一个用玻璃制成的“水晶宫里”,玻璃的连接处镶嵌着紫色的平绒布,看上去非常华丽。它成了我学生时代的最好的学习和生活好帮手------

直到1986年,我的工作单位第一次发福利,每人一块“康巴丝”石英钟,我才第一次见到不用上弦的钟表。我当时如获至宝,就把它挂在客厅正面墙的上方。

随着岁月更替,伴着时代变迁,我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的居所也从平房搬迁至多层楼房,又住进了高层电梯房,室内的家具、电器更新了一茬又一茬,钟表的种类也从单一的看时间,发展为美不胜收的智能钟表、手表、手机、艺术钟表等。

但父亲对陪伴自己多年的“康巴丝”却情有独钟。他经常与新闻联播节目显示的时间进行对照,对与北京时间仅差两秒的“康巴丝”石英钟赞不绝口。当然,也对依然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全家人的“功臣”更是倍加珍惜!

关于编钟的散文(我家有件传家宝)(3)

(注:作者王玉芹,中共党员,某国企退休干部)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