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已是盛夏7月。一到了这个季节,冰镇饮料,冰淇淋是必不可少的解暑良品。

古代人是怎样吃冰的(古人如何吃冰世间情动)(1)

所谓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而夏天人们见到冰制类食品都会有一种心动的感觉。那么现代人吃冰如此便捷,我们的古代祖宗们到了炎夏也能和我们一样吃冰解暑吗?

《诗经》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藏之凌阴。意思就是,凿冬天河水的冰,放进”冰箱“夏天用。其实古人夏天所用的冰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于冬天的河流或者湖泊中,一是来自于人工制造。

先说第一种,在天寒地冻的三九天里,古人在河面上用冰镩把冰切成一块一块的,每一块都能承受人的重量,但是这时候并不把冰拿出来,而是让它继续冻,因为切成块的冰会上浮,受冷后下面会再冻,于是加厚的就比较多,有的甚至能厚达一米,厚度差水多后,人们会把冰块运到事先挖好的地窖里,地窖通常都建在河边或者湖边,也有的不是地窖,而是在地面上建的房子,但密封性会特别好。凌阴,在当时可是只有贵族才用的起的土豪“冰箱”。

古代人是怎样吃冰的(古人如何吃冰世间情动)(2)

凌阴

到了周朝,有钱又任性的天子,还专门设了管冰的岗位——“凌人”。“凌人”大哥手下有80个小弟,负责凿冰、运冰、取冰工作。如此大的阵容,嘿嘿嘿,当然不仅仅是为吃冰。三国时曹操所建的铜雀台以北有深达十五尺的冰井台,《全唐文》中的《冰井赋》中亦有深八尺的井窖。春秋时期勾践出行时还有供休憩纳凉、配备饮食的冰厨。但这时,老百姓吃冰,依旧是个梦。

古代人是怎样吃冰的(古人如何吃冰世间情动)(3)

铜雀台

直到唐代,吃货老祖发现硝石可以制冰。对,就是造火药的那个硝石。唐代大街上公开售卖的纯糖水老冰棍,就是用硝石的【大小盆结冰】原理制作的。大盆盛清水,小盆盛蔗糖水。大盆的水在撒入硝石后结冰。大盆里的小盆也受冷结冰。除了老冰棍,唐朝还有润如酥、高颜值的酥山。底层是冰,仕女再将热奶油浇淋,堆成一座小山,还要插上花朵、彩树等装饰品。最后要放到冰窖中冷藏。《章华仕女图》中的酥山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吃货杜甫也是这样调制冰水,与佳人共享雪藕丝。到了富豪人家,比如杨国忠得势的时候,夏天在家里设宴,曾用大块的冰雕成山,围于宴席四周,结果大伏天在里面喝酒都还要穿薄棉衣,效果丝毫不逊色于今天的空调。

古代人是怎样吃冰的(古人如何吃冰世间情动)(4)

到了宋代,各类网红店遍地开业,冰饮进阶到PLUS版。南宋临安的“雪泡豆儿水”、北宋汴京的“砂糖冰雪冷元子”、“雪泡梅花酒” 木瓜汁、卤梅水、红茶水、椰子酒、姜蜜水,要啥有啥。品种太丰富,以至于宋孝宗吃冷饮吃到到拉肚子,《本草纲目》和《宋史》都偷偷记载着。假使穿越到宋朝,有商业头脑的人,可以考虑做冰棍生意,成为土豪。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有诗《荔枝歌》为云: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从诗中可以推测出,卖冷饮的收入相当丰厚。若是冰雪事业开展得当,发家致富指日可待。

元代时出现了冰淇淋的雏形——冰酪。套马杆的汉子他最爱吃牛奶,香甜的奶冰加一点果浆。资深吃货忽必烈,对冰酪爱得不要不要的。皇室专供 ,一人独享,外面的人不准制造。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一书中说:“东方的黄金国里,居民们喜欢吃奶冰。”后来,奶冰的配方由马可·波罗偷渡带回了意大利,意大利贵族们试吃后惊为天人。然而,自私的贵族喜欢吃独食,所以长达三个世纪左右,冰淇淋一直是意大利贵族专属。

直至1533年,美第奇家族的富婆凯瑟琳·德·美第奇,远嫁法国去当王后,冰淇淋制作配方才被泄露出来。到20世纪初,一个叫弗兰克·埃珀森的11岁男孩,在某天夜里,他无意间将一杯苏打水和搅拌棒留在了室外。第二天,他发现了世界上第一支冰棍。1904年, Ernest A.Hamwi在一个冰淇淋商人旁边卖华夫饼。由于冰淇淋的碟子用完了,Ernest灵机一动,就把华夫饼卷成圆锥形来装冰淇淋,甜筒便诞生了。

从国外到国内20世纪,国外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冰棒,民国时期传回我国。中国早期的冰棒没有包装纸,直接拿在手里吃。1932年,上海海宁洋行开始生产有包装纸的冰棒。之后,出现了承包80、90后童年夏天的冰棒。那些年,五毛钱的绿豆棒冰,分食七个小矮人,吐绿舌头吓同桌,娃娃头雪糕来卖萌。如今,哈根达斯、DQ也吃过不少。但我再没有尝过小时候冰淇淋的滋味了。

古代人是怎样吃冰的(古人如何吃冰世间情动)(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