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寓言“杞人忧天”看道家的“虚静”

3分钟解读庄子10个寓言(从寓言杞人忧天)(1)

从寓言“杞人忧天”看道家的“虚静”

《冲虚至德真经四解》卷之三感后感

作者:诚嵩

来源:以武入道(ID:gh_rudao)

后素系列原创书品

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人人都知道。中学课文中也收录了,我们再来重温一下,看能不能得到更为深入的理解。所谓寓言,就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

3分钟解读庄子10个寓言(从寓言杞人忧天)(2)

摘录古诗文的全文翻译如下:

有个杞国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担忧那个怕天塌地陷之人的人,于是前去向他解释,说:“天是气的积聚,无处没有气。就像你弯腰挺身、呼气吸气,整天在天空中生活,为什么要担忧它崩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果真是气的积聚,那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向他解释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积聚起来的气中有光辉的物体,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呢?”解释的人说:“地是土块的积聚,充满了四方空间,无处没有土块。就像你停走踩踏,整天在地上生活,为什么要担忧它陷裂下去呢?”那人放下心来,十分高兴;那个为他担心的人也放下心来。

长庐子听说后笑着说:“虹霓呀,云雾呀,风雨呀,四季呀,这些是气在天上积聚而形成的。山岳呀,河海呀,金石呀,火木呀,这些是有形之物在地上积聚而形成的。知道它们是气的积聚,是土块的积聚,为什么说它不会毁坏呢?天地是宇宙中的一个小物体,但却是有形之物中最巨大的东西。难以终结,难以穷究,这是必然的;难以观测,难以认识,也是必然的。担忧它会崩陷,确实离正确的认识太远;说它不会崩陷,也是不正确的。天地不可能不毁坏,最终总会毁坏的。遇到它毁坏时,怎么能不担忧呢?”

列子听到后,笑着说:“说天地会毁坏的意见是荒谬的,说天地不会毁坏的意见也是荒谬的。毁坏与不毁坏,是我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即使这样,毁坏是一种可能,不毁坏也是一种可能,所以出生不知道死亡,死亡不知道出生;来不知道去,去不知道来。毁坏与不毁坏,我为什么要放在心上呢?”

3分钟解读庄子10个寓言(从寓言杞人忧天)(3)

杞人忧天并不是笑谈,并不能说这个杞国人对天地塌陷的担忧就是笑话的。类似天地会塌陷的问题,现在、以后一直都会上演。人类对宇宙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止,正是人类的不断学习探索,才造就了如今的现代生活环境和科学认知,消除了很多不解和恐慌。然而即使是最前沿的现代科学,对宇宙世界、生物医药、地球海洋等等范畴,也只是认知了很少的一部分,说是盲人摸象并不为过。类似千年虫,世纪末日的咒语、预言还可能反复出现。已经有科学家预言有一天我们的地球不在适合人类生存。

第二层,那个好心人认为天地不会塌陷的认知也未必正确,地球近几百万年来就发生很大变化,如今的珠穆朗玛峰脚下当年还是一片大海,当时人类可能还未出现。再过几百万年,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有可能不复存在,或者地球毁灭,或者人类灭亡。

第三层,世外高人长庐子对天地的认知按照现代科学理解,毫无疑问是错误的,但是天地作为有形之物,终有形灭的那天并没有错。

第四层,这则寓言真正的深意在于列子所说的,类似于天地是否会毁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读或对或错,自己认为对的也未必真对,认为他人错的也未必真错。但是都是非常遥远的问题,对当下的我们现实生存,并无实质影响。如果我们纠结于千万亿分一的可能性,而把这些担忧困扰时时放在心上,不能释怀,就是十分没有必要了。

3分钟解读庄子10个寓言(从寓言杞人忧天)(4)

其实我们的大多数痛苦郁闷都是源自于自己莫名的思虑。正是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自扰又扰人。对这些物和事,何不保持虚静的态度?清静经说,“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只有寡欲心静才能精神清静。

一个“虚”字,一个“静”字,蕴含着无限的深意,也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唯有扩大自己的心胸,才能尽性,方能悟道。

“虚”不同于佛家的空,虚也不是无,更不是绝对的零,而是若有若无,或有或无。大概就说坛经中所云,“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后感悟的虚空。宋儒张载用气来比喻,倒也是很好的类比。

3分钟解读庄子10个寓言(从寓言杞人忧天)(5)

太极图说开篇就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世界的事有动有静,只有静守本心,才能体会到大道无形,运行天地的道理。静对应的有浊,噪,动等字。静为躁君。清静经又说,“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道家的“静”也不是死水一潭的静,而是排除了主观杂念和纷杂现象之后的静。没有绝对的静,而是动中求静,所以名为虚静。

3分钟解读庄子10个寓言(从寓言杞人忧天)(6)

列子的思想有人称为贵虚学派。然而,虚静的最高境界连追求虚静的想法、动作都要虚掉,当然也不会强加有贵虚的名称了,所谓“虚者无贵”,所谓“夫虚静之理,非心虑之表,形骸之外,求而得之,即我之性。内安诸己,则自然真全矣。故物所以全者,皆由虚静,故得其所安;所以败者,皆由动求,故失其所处。”

作者:诚嵩

来源:以武入道(ID:gh_rudao)

后素系列原创书品

3分钟解读庄子10个寓言(从寓言杞人忧天)(7)

3分钟解读庄子10个寓言(从寓言杞人忧天)(8)

由于微信公共号取消了留言功能,欢迎后台留言,或加管理员微信共同学习。

3分钟解读庄子10个寓言(从寓言杞人忧天)(9)

请关注本微信公共号以武入道

转载须知

1. 标题前须标注【以武入道】,作者处标注原作者名;

2. 正文文末请添加“以武入道”的二维码。

近期“后素系列”原创书品

“后素系列”之缘起

顺应自然超物表------后素原创

从天地万物创立过程中窥探什么是“道”------后素原创

《列子》:活着其实如此 ——“后素系列”书品

身在红尘 心在静虚------像列子那样看破生死 你也可以潇洒走一回

谈生谈死谈骷髅,再谈心灵归宿

《列子》:活着其实如此(3) ——“后素系列”原创书品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3分钟解读庄子10个寓言(从寓言杞人忧天)(10)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