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文旅扶贫花在哪里(文旅扶贫样本紫鹊界)(1)

文旅扶贫花在哪里(文旅扶贫样本紫鹊界)(2)

紫鹊界梯田景观。

红网时刻记者 陈雪骅 新化县报道

再过5天,湖南新化县紫鹊界风景区的正龙古村,将迎来一场浪漫的约会——“七夕百人相亲会”。

3天前,新化县刚刚举办了“大熊山帐篷文化节”。期间举行的拔河、快闪、文艺演出和千人晚宴、扎寨露营等活动,让不少慕名前去的外地游客流连忘返。

几乎与帐篷文化节同步,7月28日,“新化红茶万里行”活动启动。而就在一周前,“湖南省第二届黄精高峰论坛”在新化县“圆满闭幕”。

短短两周内,一个县竟有如此高密集度的文旅活动,实属罕见。

全域旅游“新化模式”

熟悉新化县县情的人士介绍,这种高密度文旅融合举动,近年来在新化已经屡见不鲜。

“紫鹊界、大熊山、梅山龙宫这些景区每年都有策划活动推出。如今年春节期间,在奉家镇下团村进行的过年直播电视节目,就让新化在全国范围火了一把。”新化县文旅部门负责人介绍,出现这种活动井喷现象,与“全域旅游”的战略定位关联紧密。

2016年3月,新化县迎来一项革新: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多位新化籍旅游业内人士如此认为。3年过去,全域旅游创建,在新化县的直观成果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6个。

文旅扶贫花在哪里(文旅扶贫样本紫鹊界)(3)

云雾是紫鹊界的“标配”。

去紫鹊界可以看梯田、看云海;去大熊山可看寺庙群、高山杜鹃和千年银杏;去梅山龙宫可领略大型溶洞的神奇;去县城向东老街,可在斑驳的老宅和石板路面上领略梅山古韵……此外还有奉家镇的渠江源景区、下团村古桃花源景区,还有三联峒景区和龙湾湿地景区,都极具个性品质和观赏水准。

新化县的文旅业,可谓全面开花。

那么,旅游业到底带动了新化县多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记者在新化县多个部门和乡镇采访,发现这个问题竟一时找不到答案。有人说涉及众多行业和乡村,“太分散了,无法统计”,有人说数据随时在变化,“根本摸不到精准数字”。

最后,只能在新化县旅游外事局办公室李璐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里,可以找到侧面佐证:

2018年,新化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3.66亿元。2019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新化县共接待各类游客26.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2亿元。

这两组数据,在雪峰山区域10个县市中,遥遥领先。全域旅游模式,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给新化县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文旅扶贫花在哪里(文旅扶贫样本紫鹊界)(4)

在紫鹊界游玩,得有耐心。长住的游客,往往才能一见小气候区的神奇多变。

世界级影响力

在上述旅游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中,有个数字大致可以揣测新化旅游的世界影响力及潜力:过去一年中,外国游客达1.8万人。这在旅游景区知名度相对较低的湘中一带,已算颇为难得。

而这1.8万人中,4A级景区紫鹊界占了很大份额。水车镇当地居民奉利君说:“我们经常看到外国游客去紫鹊界游玩,他们不同于本市本省的游客,往往一住就是好几天,他们喜欢看云雾中的梯田。”

在紫鹊界瑶人冲观景台附近经营农家乐的奉慧很认同这个说法:“外国游客来我们这里游玩、用餐、住宿,现在已经司空见惯了,前不久就有欧洲国家的一批游客来我们这里玩了好多天。”

迄今,在新化县所有景区中,紫鹊界的对外影响力仍有其明显优势。

紫鹊界目前有两项重量级荣誉,为全世界所知:

2014年9月,新化紫鹊界梯田水利工程被授牌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2018年4月,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紫鹊界风景名胜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梯田景观事业部部长龚韧说,紫鹊界梯田起源于先秦,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比云南哈尼梯田和广西龙胜梯田时间更久远,广西龙胜那边就是从新化移过去的瑶民”。

很多从世界各地风尘仆仆赶来的游客,就好奇于紫鹊界梯田景观及其独特的灌溉系统。

没有专用的水库水塘和沟渠,只需在田埂随便挖个口子,泉水便从上往下,流淌不息。——在多个描写紫鹊界的文本中,这句话常用来形容梯田灌溉系统的神奇独特。

因其神奇,据说在唐宋时期,便成就了紫鹊界“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有收”的农耕佳话。

究其原因,有专家认为,除了有特殊的岩石土壤“能储水”外,还因紫鹊界地处雪峰山东南麓,与雪峰山第一高峰苏宝顶、第二高峰白马山及其周边一样,存在一个独特的小气候区,“在这个小气候区,常年雨雾蒸腾,大气循环系统尤其发达”。

独特的就是稀有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种难以复制的地理人文环境,是吸引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前来紫鹊界游玩的根本原因。

文旅扶贫花在哪里(文旅扶贫样本紫鹊界)(5)

梯田的持续耕种和维护是一个大课题。

谁来持续耕种和维护梯田?

虽得益于天然的气候土壤滋养和后天的灌溉技术,部分梯田还是出现缺水问题,特别是紫鹊界核心景区2万亩梯田的养护和持续,仍是摆在当地政府和景区公司面前的难题。

过去几年,在紫鹊界核心景区,有涉及10多个村(现已合并)的梯田,因水利设施失修,加上劳力不够,长期缺水失耕,有近2000亩梯田旱化、硬化严重,一度成为荒地。

新化县政府这几年一直在做“修补”工作,如2014年投资537万元,启动了景区内月牙山、八卦冲梯田旱化治理。随后几年,政府继续投入资金,重点对核心景区梯田进行整治,目标是“力争水稻种植面积及农田灌溉率达到95%以上,争取将所有梯田全部恢复”。

梯田修复了,谁来耕种并持续维护梯田?

龚韧介绍,随着景区知名度提高和外来游客增多,目前紫鹊界“有100多家农家乐。以前是人力不够,现在是年轻人都不去外面打工,这些年基本上都回家了,因为家门口有钱挣”。

这些农家乐多为本地居民经营,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旅游带来的脱贫致富效应”。

然而,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这些农户普遍不再愿意从事梯田耕种,在餐饮、住宿等旅游收入的对比刺激下,过去耕田种粮的劳动强度和收益模式远远无法相提并论。期间虽有政府推出的耕种补贴等举措,但只能隔靴搔痒。

这时候,规模化种植稻米,被提上日程。

老马冲水稻合作社负责人邹满先就在紫鹊界景区内流转水田145.5亩,“合作社就在八卦冲观景台下方,共有10户贫困户加入,“所有贫困户在合作社中务工,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分红,加上务工,他们平均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现在基本上解决了贫困户脱贫问题”。

文旅扶贫花在哪里(文旅扶贫样本紫鹊界)(6)

大家在紫鹊界“老种子农耕文化展览馆”围坐畅谈。

谋划“老种子”事业

在景区内规模化耕种梯田,彰显了农旅融合资源,也似乎解决了谁来耕种和维护的难题。

山下的水车镇和旅游公司的展览室里,就有许多以紫鹊界为前缀名的特产——“(紫鹊界)贡米、天麻、干笋皮、稻花鱼、水酒、米酒”,琳琅满目。

但这些产品能经得住多久的市场考验?外界对其品牌质量和认可度有几许?

尤其在旅游业绩不是持续上升时,更需考虑良性循环的实现难度。长期居住在紫鹊界的罗忠实说,在他的记忆中“最好的光景,是2013年、2014年,那时游客最多。还有2016年的国庆节,有天最高收入6万元,算是破了纪录”。

而一旦耕种梯田的经济收益,持续低于餐饮、演艺等文旅产品收益,或者说景区内无法持续出产价高物美的产品,另一面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又居高不下,梯田维护难,仍将是一个长久课题。

幸运的是,紫鹊界面临的这个课题,时下极有可能被当地一个农耕项目从根本上予以破解。

这就是新化籍企业家、深圳市金屋环球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厚章创建的“老种子”事业平台。

公司给“老种子”的定义是:老祖宗一脉传承下来的,泛指一切可自留种能够循环种植的农作物。即通过寻找、培育、传承农作物老种子,倡导最原始的农耕文化,从根子上实现“健康农业、健康食品”的纯粹梦想。

经历7年的卧薪尝胆后,黄厚章与他的“老种子”团队,目前已在新化拥有3个农作物培育种植基地。

“我们对基地选址有严格要求,不能有任何污染,包括水源和土壤,基地上的农作物全部采用草木灰施肥,不打农药,不施钾肥,自然生长。”老种子团队青年骨干夏兴介绍。

这场原生态“复古”行动,得到许多企业家的响应,一些广州、深圳的朋友甚至慕名而来,参与基地劳动,甘当“老种子”旗下的一名伙夫、厨工,只要能吃上几顿“老口味饭菜”就心满意足。

在紫鹊界千米海拔的山坡上,有一座“老种子农耕文化展览馆”,黄厚章与他的朋友们有时候相聚于此,把酒临风,促膝长谈。

望着脚下那万亩梯田,黄厚章说:“只要把老种子事业进行下去,这里必将迎来一个良性循环的农耕文明生态,等到老种子遍洒紫鹊界,这里的旅游知名度和农旅融合肯定会水涨船高。这是一个多赢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