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 迈进新时代

葫芦岛南部规划(辽西走廊启示录)(1)

绥中县六股河入海口湿地 杨欢 摄

当历史的车轮跨越千年,飞驰到20 世纪下半叶的时候,曾经饱受战乱和贫困侵扰的辽西走廊终于迎来了和平与安宁,也进入到了自己的黄金时代。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极大改善,交通畅达便捷,经济高速发展,绿水青山蓝天……

作为“新中国工业长子”成员,位于辽西走廊上的锦州、葫芦岛创造了许多工业奇迹——第一台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第一支半导体晶体管……兴城泳装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 40% 和 20% 以上。

中国铁路京哈线秦沈客运专线、沈山线、G1 京哈高速、102 国道、滨海大道陆续开通,汇成了辽西走廊陆路交通的五线谱。锦州港、葫芦岛港、锦州湾机场的建成通航,让辽西走廊成为真正的海陆空立体交通枢纽。

1949 年,锦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只有 9768 万元,到 2018 年,达到 1192.4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90 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384 元。而葫芦岛在 1989 年建市之初,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 1943 元和621 元,到 2018 年,分别为 29926 元和 12548 元,分别增长了 15 倍和 20 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西走廊在吹响东北振兴的号角中,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1 年 3 月,“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在辽宁落地实施,而锦州作为桥头堡,则快马加鞭积极融入“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努力打造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加快形成一条更为便捷的亚欧新通道。葫芦岛也提出打通东连沈大、西接京津冀、北通内蒙古东部的辽西走廊大通道等战略举措,正在实现新的飞跃。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浴火重生、迈进新时代的辽西走廊一定会像飞驰的列车,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外第一市”葫芦岛

葫芦岛南部规划(辽西走廊启示录)(2)

葫芦岛市连山区东城夜景 王熙洋 摄

As the West Gate of Western Liaoning, Huludao has witnessed a rapid development in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This year Huludao proposes an ambitious program to make the Liaoxi Corridor a great passage. As the hub of the passage, Huludao is to reach Shenyang and Dalian in the east,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 in the west, and eastern Inner Mongolia in the north. When the program is accomplished, Huludao will become a regional center of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station and a new change will take plac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ns. by G. Q.)

这里是辽宁西大门,扼守关内外之咽喉,千年古长城记录着她的悠久历史,浴血的塔山镌刻着她的无上荣光;

这里是关外第一市,连接京津冀与东北,澎湃渤海湾孕育了她的美丽富饶,激荡三十年书写了她的青春梦想;

这里,就是中国葫芦文化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北方花生之都、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葫芦岛。

作为环滨海最年轻的城市之一,葫芦岛于 1989 年 6 月 12 日由锦西市(县级)升格为地级市,掀开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2021 年 9 月,市第六次党代会又吹响了葫芦岛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号角!

葫芦岛南部规划(辽西走廊启示录)(3)

葫芦岛市建昌县龙潭大峡谷美景 田嘉 摄

01 孙中山、张学良与葫芦岛筑港史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葫芦岛,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引起广泛关注,还要和一个名字联系在一起,他就是孙中山。

1919年,孙中山在其出版的《建国方略》中提出应在葫芦岛建港,认为葫芦岛名列 9 个三等港首位,如开发建设,则“能取营口而代之,居二等港首位矣”,并对此作了详尽规划。

在孙中山之前,第一个提出建设葫芦岛港的是时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1908 年,徐世昌特聘英国工程师勘测葫芦岛,认定这里是“胜于营口,突于大连”的理想港口。1910 年,葫芦岛港首次兴建,清廷拨银招工,修筑“长约里许”的码头,但在次年辛亥革命的炮声中搁置下来。

1913 年葫芦岛港再度动工,终因经费缺乏而停办。1919 年东三省巡阅使、镇威上将军张作霖再度计划建港,但因内乱不止,经费无着,终为空想。

1929年,为抵制日本经济侵略,收回利权 , 当时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视察葫芦岛后,决心再度修筑此港。1930 年 1 月,与荷兰治港公司签订了包工合同,预计五年半完工。7 月 2 日,张学良亲临葫芦岛主持筑港开工典礼,举行了盛大的纪念碑揭幕式。汉白玉的纪念碑通高 1.8 米,正面阳刻“葫芦岛筑港开工”,碑文由张学良亲自撰写。这次筑港成为东北乃至全国的重大事件。当时 , 国内各界纷纷赞扬此次筑港行动是 20 年来的伟大壮举,堪称“中国复兴之曙光”。然而 1931 年九一八事变,致使葫芦岛筑港工程不幸夭折,但筑港开工纪念碑至今仍竖立在葫芦岛港的西山坡上。

新中国成立后,建港造船终于成为宏伟的现实。葫芦岛港成为中国重要的军用港口,1960 年渤海造船厂建成投产,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重要基地。1984 年 12 月 6 日,葫芦岛港对内开放,2000 年 5 月17 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国家一类口岸。

02 从重工业强县到面向大海经济转型

葫芦岛建市前虽然只是锦州的一个县,但在当时却是全国知名强县,工业基础雄厚,当时的锦化是中国最早的化工生产试验基地,由其研制成功的“锦纶”面料,曾经陪伴中国人民度过了一个时代,也为这座辽西小城赢得了“化学工业摇篮”的称号。葫芦岛锌业股份有限公司到 1995 年的产量跃居亚洲第一。

如此强大的工业基础,擎起了整个葫芦岛,但在骄傲自豪的背后,葫芦岛人民没有躺在成绩单里过日子,及时加力经济转型,绥中电厂、葫芦岛港、徐大堡核电、建昌光伏发电、大唐热电等项目相继开工投产。

而葫芦岛作为全省第二长,拥有 261 公里海岸线的城市,从撤县建市的那一天起,便把身体转向大海。从兴城海会到国际泳装博览会,以海为媒的会展经济,让这座重工业城市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起源于草根经济的兴城泳装,作为葫芦岛市产业转型的先导者,用 30 年的时间,从单打独斗的作坊、地摊发展成为产业集群,成为建市以来地方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到 2017 年底,泳装年产量 2.2亿件(套),年销售额 140 多亿元,泳装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 40% 和 20% 以上。

转身向海,除了兴城泳装产业外,发展港口经济为葫芦岛的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促进效应。2000 年 10 月 2 日,葫芦岛港历史上第一艘国轮外运货船“天目山”号从港口新建的万吨级码头启航,揭开了外贸运输的新一页。“以港促产,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共荣”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近年来葫芦岛坚持做优增量、做大总量,促进城市综合实力逐年提升,在全省率先成立工作专班,“三篇大文章”取得阶段性成果,27 种产品纳入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名录,培育 70 家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了中国北方花生之都。数字化农业成功试水,建成中国最美智蜂小镇示范基地。夜经济、智能配送、电商直播等新兴业态竞相绽放,并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03 经济发展 民生改善 现代大都会应运而生

葫芦岛作为辽西走廊的重镇,其交通优势一直为人看重,中国铁路京哈线秦沈客专段、沈山线、G1 京哈高速、102 国道、滨海大道陆续开通贯穿全境,汇成了陆路交通的五线谱。

交通路网建设让葫芦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城市发展迈入高速时代。他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开了创新驱动、合作发展的新局面,营商环境大大改善,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 100%,成为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他们谋求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三城同盛”,连山、龙港、兴城实现三位一体、互联互通、深度融合,构建城市发展大格局;他们怀揣绿色梦想,坚持蓝天、碧水、净土并重,打胜了绿化美化、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三大生态战役,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 100%,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36.4%,实现了“抬头可见绿,隔窗可观景,出门可游园”;他们创新融合特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放异彩,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他们坚持脱贫攻坚、决胜小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17.19 万建档立卡人口全部稳定脱贫,203 个省级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省级贫困县建昌县脱贫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今天的葫芦岛,社会和谐稳定,市民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各大商业街、购物中心让人流连忘返;傍山临海的龙回头、回环曲致的龙湾栈道、亲海的 313海滨、兴城海滨、恢宏大气的和平广场、现代动感的比基尼广场游人如织;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龙湾公园、植被丰裕的龙背山公园热闹非凡;古韵悠悠的兴城古城、恬静清雅的觉华岛、巍峨耸立的九门口长城、气势磅礴的海上碣石,让人触景成诗。龙湾中央商务区、绥中东戴河新区的建设再次点亮了葫芦岛的城市激情与活力。首山国家森林公园、白狼山、永安长城等旅游景区相继开发,葫芦岛的旅游业已呈现出全区域的发展态势。

今天的葫芦岛,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提高。据统计,1989 年建市之初,葫芦岛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 1943 元和 621元,到 2018 年,分别为 29926 元和 12548 元,分别增长了 15 倍和20 倍。

04 力争实现“七个突破” 书写未来发展新篇章

2021 年 9 月 27 日,中国共产党葫芦岛市第六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对葫芦岛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力争实现“七个突破”:综合实力取得新突破,打造繁荣葫芦岛;创新能级取得新突破,打造创新葫芦岛 ;开放水平取得新突破,打造活力葫芦岛;营商环境取得新突破,打造魅力葫芦岛;区域协同取得新突破,打造品质葫芦岛;生态建设取得新突破,打造美丽葫芦岛;民生福祉取得新突破,打造幸福葫芦岛。

今天的葫芦岛,已经成为辽西地区人口与劳动力、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的集聚区,成为辽西走廊地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辽西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辽宁重要的沿海工业城市,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东北地区重要的港口与物流中心和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在葫芦岛叠加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东北振兴等政策红利深度释放的背景下,相信未来的葫芦岛,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打造开放合作新前沿,优化区域发展新布局,开启乡村振兴新阶段,繁荣城市文化,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打造宜居宜业新福地,健全民主法治,开创平安和谐新局面,打通东联沈大、西接京津冀、北通蒙东的辽西走廊大通道,建设区域性交通物流枢纽城市等战略举措,一定会谱写出更加壮丽美好的时代篇章。

编辑:徐博彦

责编:景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