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期的高僧鉴真和尚,14岁便在扬州大明寺出家,由于自身的刻苦好学,人到中年的鉴真便已精通佛法,并且掌握高超的医术。40年间渡苦难人,传授佛法戒律达4万多人,声名远播,人称授戒大师。

唐代四次东渡日本的高僧(唐大和尚鉴真第6次东渡日本的大致路线)(1)

当时的日本刚刚接受佛学熏陶,各方面教义、制度极度简陋,因此有日本僧人荣睿慕名而来,邀请他去日本宣扬佛法、讲学。鉴真欣然同意,然而先后四次受阻,第5次还遭遇巨大风浪,险些丧命于大海,直到第6次方才成功抵达日本。

我们来看看鉴真东渡日本的路线:

第一次因为沿海海盗猖獗,官府插手遣返日本僧人;第二次船只刚到长江口就遭逢巨浪返回;第三次有越州僧人控告日本僧人“引诱”鉴真,受阻;第四次鉴真的弟子密告官府阻拦;第五次在东海遭遇强大北方,被吹到海南岛去了……

唐代四次东渡日本的高僧(唐大和尚鉴真第6次东渡日本的大致路线)(2)

鉴真第6次东渡日本,是在公元753年。日本遣唐使来扬州寻找鉴真,唐玄宗想要派人去日本宣传道教遭拒绝后,禁止鉴真出海。

鉴真的初心不改,偷偷乘船到苏州,搭上了遣唐使团副使大伴古麻吕所乘的次船扬帆出海,经冲绳岛、种子岛、屋久岛,成功地抵达南部的秋妻屋浦(今鹿儿岛县川边郡西南),得到了日本孝谦天皇的隆重接待,派遣重臣出城迎接。

唐代四次东渡日本的高僧(唐大和尚鉴真第6次东渡日本的大致路线)(3)

高僧鉴真,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为传播佛法和中华文化殚精竭虑,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成为日本的律宗之祖。

鉴真东渡,为日本带去了古代中国唐朝博大精深的文化,不仅仅是传扬了佛学戒律,还有先进的医学和建筑技术,他主持修筑的满是盛唐气息的“唐招提寺”,历经1000多年的风霜依然吸引无数游客驻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