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与附子理中丸都是经典名方,同属于温里回阳剂,主要针对于阳衰里寒证。具体地说,附子理中丸属于温中祛寒药,适用于脾胃虚寒证,四逆汤属于回阳救逆药,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四肢厥逆等。

附子理中丸能不能代替四逆汤 附子理中丸与四逆汤组方类似(1)

二方出处相近,四逆汤载于《伤寒论》,附子理中丸是由宋代阎孝忠在《伤寒论》理中丸基础上加上一味附子组成,收录于《阎氏小儿方论》中。

二药组成类似,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甘草组成,附子大辛大热,其性走而不守,功善回阳祛寒补肾,干姜温中散寒补脾阳,故常用于急性肠炎吐泻过多,手足厥冷,苔白滑,脉沉微者或急性病大汗出四肢厥冷虚脱者;也有用于脾肾阳虚之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腹泻者。附子理中丸是在四逆汤基础上增加了白术和人参(或党参),也可认为是四逆汤、理中丸合方,健脾燥湿、补气益脾的作用得到加强,多用于脾胃虚寒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等。

附子理中丸能不能代替四逆汤 附子理中丸与四逆汤组方类似(2)

四逆汤药少力专,药力峻猛,回阳救逆,且汤剂见效更快,故多用于危急重症;附子理中丸比四逆汤补益的作用强,且丸剂一般药性偏缓,温中健脾多用于慢性疾病。

四逆汤和附子理中丸虽同为温里回阳剂,都有温中祛寒的功效,但在临床使用时应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和阳虚程度的不同,区别使用,一般情况下温中祛寒用附子理中丸,回阳救逆用四逆汤。另外二方均性属温热,过量使用容易耗伤阴液,所以可以配合适量的养阴和血的药物,对于阴阳两虚的患者更应注意。更为重要的是要明辨寒热的真假,对于真热假寒证,不能误用温里回阳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