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表情符号(从符号学论网络表情符号与对象的关系)(1)

从符号学论网络表情符号

与对象的关系

[摘要]

网络表情符号是当今网络文化的微缩体现,理解表情符号就是理解网络文化。而要理解网络表情,首先需要理解网络表情符号和被表达内容之间的关系,即网络表情符号(再现体)和对象之间的联结方式。现有研究从网络表情的发展脉络出发,从能指层面上处理网络表情的形态变化,这种方式未能触及表情符号和对象之间的关联。本文首先界定了网络表情的定义,并回顾了网络表情符号能指分类,然后从皮尔斯三分法分析网络表情符号和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网络表情符号联结世界的三种方式。在处理了表情符号和对象之间关系后,指出了网络表情解码的全新途径。

[关键词]

网络表情符号;能指分类;网络文化

在各种复制技术异常发达的现代社会,图像能给我们传达更多、更便捷的信息。因此,网络交流的空间不再局限于语言文字符号,一些直观明了的图像已然进入网络交流范畴,“因为感性化的图像相对于理性化的文字,显然更能吻合大众的接受水平”。基于对读图速度的要求,一些清晰表达情绪、能够快速呈现的网络表情符号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流行。

在此背景下,如何理解网络表情符号就成了其中首要一个问题。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尝试从文本层面对网络表情符号做出基础性分析与解释。原因在于,符号学是一门研究意义的产生与传达的学科,而网络表情符号也是一种形式的意义产生与传达。网络表情符号研究既属于网络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与传播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相关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而使用文科的公分母——符号学理论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当前学界扩展研究路径,更对我们理解网络表情符号提供新的思路,对理解网络表情符号具有很大价值。下文主要从其概念、发展、分类及特点四个方面,尤其是分类问题,从符号与对象的关系角度入手,借助皮尔斯的符号三分法理论,从像似、指示、规约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将网络表情符号进行重新分类,试图对网络表情符号实现进一步理解。

一、网络表情符号的纯能指分类

网络表情符号是指在网络交流环境中,由文字或图形等组成,用来模拟与替代个体面部表情、眼神及身体表达,用以表达情绪与意义的双渠道表意符号。要理解这个定义,需要从两个层次来进行。首先,网络表情是一种符号,是在网络交流环境中出现与使用的。它的组成主要由文字或图形等符号。这是该定义的第一层次,主要说明网络表情符号的场景与构成,与其他场景中出现的表情符号区别开来。其次,网络表情符号的用途在于表达情绪与意义,替代与模拟真实存在的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网络交流由于缺乏面对面交流的语气、语调、表情、神态等信息,迫切需要表情符号来解释与补充。这是第二层关于其意义与用途的解释,是网络表情符号概念中最重要的部分。

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是这些用以表达情绪与意义的网络表情符号。网络表情符号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分化出各种形式,但只要其意义与用途与上述定义一致,就都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

先讨论网络表情符号的产生、发展与演变。表情符号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地点位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1982年9月19日上午11时44分,为了避免大家在BBS上的误解,让网友们愉快地聊天,该学校教师法尔曼(Scott Fahlman)首次打出了微笑符号“ :-)”,并建议用“:-)”表示笑话,用“:-(”表示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由该符号可以看出,当时的表情符号主要由键盘上的符号构成,形式较为简单直观。这是目前为止关于网络表情符号产生的一个重要事件,在网络表情符号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不容忽视。法尔曼也因此被称作“笑脸之父”。

此后,这种形式的键盘表情经过了一系列发展与变形:如笑脸这一情绪的符号,“:-)”和“:-D”就在情绪的强烈程度表现出差异;又如键盘表情的方向也发生变化,将横版“:-)”变成了“^-^””,融入了更多键盘符号元素,逐渐开始呈现新的面貌,受到广泛的欢迎。总的来说,键盘表情主要通过键盘上有限的符号组合,高度抽象化的面部,眼睛、鼻子、嘴巴等主要呈现的面部器官,简单直观地表现与传达情绪。

1995年,日本出现了最早的“绘文字”((emoji),这是一种形象化了的表情符号。Emoji来自日语词汇“绘文字”,假名为“えもじ”,其中“E”代表图像,“moji”代表字母。设计师栗田穰崇(Shigetaka Kurita) 创 作“emoji”的 原因是,希望拥有像“emoji”表情符号之类的东西,那就很可能可以让人在打字时,做到如同面对面的交流。绘文字出现后,日本许多运营商开始在第一版绘文字(emoji)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意,打造独立的编码系统。比起键盘符号,绘文字最大的特点是加入了颜色与图形, 使表情符号的表达拥有了更多的元素资源,为模拟表情与表达情绪增添了许多形象趣味。

苹果公司在绘文字的推广与使用过程中作用不容忽视,在其IOS2.2版本开始引入绘文字,并伴随相关系统的升级不断进行绘文字库扩展,依托其庞大的用户群体推广与普及了绘文字的使用,从IOS2.2 到IOS10. 3.1,苹果共计储存超过1803个绘文字表情符号。随着系统更新,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网络贴图表情的出现,则让表情符号的来源更加开放、形式更加丰富、内容也更加贴近生活。贴图表情最早是由 LINE(连我) 这款即时通讯软件平台率先推出的,虽然LINE在2011 年 6月才在日本上线,但是其借助极具特色的贴图表情大受好评,微信平台也在的影响下逐步上线贴图表情。除由运营商发布的贴图表情外,网友自发创作分享的贴图表情也是当今网络交流环境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形式。

与键盘表情、绘文字相比,贴图表情最大的特点在于个性化,任何形象都能够作为表达情绪的符号载体, 通过文字创作与意义叠加,使每个使用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表情收藏。这些表情形象可以是喜欢的动漫人物、文体明星、网络红人,甚至身边的亲朋好友乃至自己的形象,都能够制作成贴图表情在网络交流中分享传播。此外,贴图表情也不局限于静态呈现,还能够动态展示,不论神态、表情还是肢体动作,都能够逼真呈现,有效提升了网络交流的现场感与逼真性。

经过对网络表情符号发展历程的梳理,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这样的思路:简单来说,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经历了从键盘符号、面部表情符号、加入肢体的符号、卡通性格符号、网友创作的表情符号等各种形式的演变,在形式上从抽象到具象,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多元,经历了不断更新的发展过程。这种演变过程也是纯能指角度的分类过程,只考虑形式变化这一个维度,在发展演变中自动形成分类。这种变化的过程不只是技术的驱动,更加折射出了网络人际传播中传播方式的改变。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这几种形式的表情符号出现呈现历时性,但是其中并不存在绝对的替代关系,最初的键盘符号表情仍会出现在具体的网络交流中,而绘文字虽然在贴图表情出现与传播中受到冲击, 也并没有被贴图表情所替代。

二、网络表情符号与对象联结的三种方式

回顾文献,网络表情符号的分类探讨较为复杂,一般讨论较为充分的文献大都考虑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叶箐在《论坛中网络表情符号应用的理论阐释——新浪杂谈案例研究》论文中提出从输入方式、表达方式与情绪表达三个向度进行分类,在此三类型下将每一个维度分别分为二至三个小类;与此类似,王玉在《网络表情符号及其建构的文化认同现象研究》 中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了三个维度的分类,从组成元素分为由符号组成、由图像组成与由文字组成三类,从创作者分为商业团体创作与网民自己创作两类,从体征分为拟人态势表情与象征意义表情两类。这样的分类较为全面,几乎囊括了现下所有的网络表情符号,但几乎都是从纯能指的角度进行的分类,并未深入内部讨论分类的理据性;从皮尔斯符号分类角度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分类的研究更是少见,这是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部分。

分类在符号学角度即为分节,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分节必有意义,没有符号加以分节的世界不称其为世界。相关文献中有基于各个角度的分类,并且基于不同维度给出了更加开阔的分类思路。但基于皮尔斯观点的像似、指示、规约三方面进行分类的很少,甚至尚未发现。所以网络表情符号的符号学分类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与讨论。

(一)皮尔斯符号三分法

与索绪尔不同,在皮尔斯的符号学观点中有很多三分结构,如他认为符号结构就是由再现体、对象、解释项这三元结构组成。在讨论符号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时, 皮尔斯认为符号与对象之间的联结关系显示出一种“本有的”联系,根据与对象的关系,符号可以分为三种:像似符号、指示符号与规约符号。

像似符号较为容易理解,最简单的就是视觉上的比拟与模仿,“一个符号代替另一个东西,是因为与之像似”。但是赵毅衡对像似概念做出了进一步扩充,他认为实际上的像似概念远比视觉像似复杂。首先,像似不一定就是图像性的,也可以是任何感觉上的,如听觉、嗅觉甚至味觉等,只要有某种感知上的像似,就能够称之为像似。其次,像似关系不一定有固定的模式,比如符号模仿对象,也存在对象模仿符号的情况。如龙的形象,在传说或图像中很生动,而实际上对象却不存在。这是对像似关系的逆向思考。当然,对网络表情这种依靠视觉呈现的符号而言,视觉像似易于分辨与归类,是最为直观与明确的分类形式。

指示符号,就是看到符号就能联想到对象,这种联想往往基于某种关系,如因果、邻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也可以说,指示符号是具有方向性的一种符号,指向某种想要传达的意义。如箭头符号,就是最简单的指示符号,表示方向与强调,将对象放到一种特定的关系中去,还能够与其他符号共同组成新的意义形式。

规约符号,是靠社会约定符号与意义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符号的解释需要一定的社会规约来实现,因此不同社会的规约不同,对符号的理解与解释就相应地不一样。对于网络表情符号而言,规约符号很大程度上是指需要一定的社会意义背景才能够理解的符号, 如结合网络语言、事件进行创作的贴图表情等。具体案例将在后文中详细论述。

对于上述三种关系,赵毅衡给出了精妙的总结:“像似性是使符号表意生动,指示性使对象井然有序,规约性让符号表意准确有效。”需要明确的是,三种符号之间并不存在非常明确的界限,相反,三者还经常进行组合。很多符号并不是完完全全地属于某一种类型,可能是某两种甚至三种形式符号类型的结合。在后续分类中,也将遵循这一现实情况,一个符号最主要体现三类中的哪种关系,就暂时将其划分为哪一类,以避免分类标准的不确定。

(二)网络表情符号类型的重新定义

表情符号是用以表达情绪与意义的双渠道表意符号,既然是一种具有其独特用途与含义的符号,就需要从分节的角度对其进一步理解,也就是通过分类重新定义表情符号。皮尔斯的符号三分法,对符号的分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符号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定义符号的类型,这种分类形式的优势在于覆盖全域,若无必要,基本上无需进行文献回顾中的分情况讨论。同时,也为网络表情符号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的理论基础,不仅仅是形式层面的分类讨论,更是深入文本结构内部的剖析,对我们理解表情符号、网络交流与网络文化提供了另一种角度。下面分别从像似、指示、规约三个层面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分类,并试图结合一些具体的表情符号实例进行说明。

像似符号,符号与对象之间产生联系的重要条件是像似,二者存在某一方面的像似,使人们在看到符号时能够联系到其所代表的对象。诚然,广义地说表情符号都是像似符号,其产生的原因就是为了模仿与替代真实的个体表情,并表达情绪。但当我们将观察的角度缩小,就会发现表情符号之间的差别始终是存在的,广义角度的统论恰当却不够详细,正确却不够严谨。

如何读懂表情符号(从符号学论网络表情符号与对象的关系)(2)

图1

在网络表情符号发展历程中,键盘符号、绘文字与很大部分的贴图表情都属于像似符号,只是在像似的表现手法上存在差异。以最基本的微笑表情为例,下列表格中像似表达经历了从抽象到具象的变迁过程。能够看出,由键盘符号组成的微笑最为抽象,用点和线组成了一个简单的面部结构。此后,微笑变得越来越形象、具体和鲜活。甚至直接截取人物形象的表情,是一种越来越明确与逼真的像似。

指示符号,看到符号就能联想到对象,这种类型的表情符号通常带有一定的方向性。如下图中“楼上说的有道理”表情,明显体现了一种指示性,将解释者的注意力引到对象身上。“楼”的概念最早从贴吧中开始出 现,网友形象地把一个帖子比作一幢楼,回复的帖子是楼层,第一个回复就是一楼,第二个回复叫二楼……以此类推。表情中的“楼上”,就是指在自己前面回复的人。这种带有明确指向性,将需要表达的意义与位置联系起来的表情,属于指示符号。

如何读懂表情符号(从符号学论网络表情符号与对象的关系)(3)

图2

规约符号,依靠社会约定符号与意义的关系,符号的解释需要一定的社会规约来实现。对于网络表情符号而言,规约符号很大程度上是指需要一定的社会意义背景才能够理解的符号。并且,网络表情符号存在于网络环境中,这种社会意义背景通常是网络事件、网络流行语或网络热词等,故规约符号在网友自创的贴图表情中尤为常见。

如何读懂表情符号(从符号学论网络表情符号与对象的关系)(4)

图3

如何读懂表情符号(从符号学论网络表情符号与对象的关系)(5)

图4

上图中两个表情符号属于典型的规约符号,分别名为“周冬雨的凝视”与“马思纯的微笑”。不了解背景的人在网络交流中收到这两个表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疑惑,比如符号形象明明是卡通鸭和海绵宝宝,为何会产生如此命名。这就需要社会规约来对符号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通过对比图能够发现,正是由于明星周冬雨与卡通鸭、马思纯与海绵宝宝分别在嘴唇与牙齿部分的形象像似,才会产生这样命名的表情符号。而不了解这种规约的人,不认识两位明星,也不会理解该表情符号的意义,这就是规约符号的一种体现。

此外,在社交平台的网络交流中经常出现下图表情,画面中的形象拿着一把长刀,旁边标注40m表示长度,配有文字“我允许你先跑39米”。该表情通常以戏谑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不满与告诫,但不了解含义的人会对“40m”的刻度表示疑惑。其实该表情的创作与传播是以一则真实发生的新闻事件为基础的。2016年6月26日,由于腾讯新闻编辑手误,将新闻标题误写成“监拍女子持40米长刀当街砍人”,引发网友热议与调侃,并在事件发生后创作了大量段子与表情符号,该表情就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40m长刀”表情的规约是热点新闻事件,对该事件的了解程度决定着对相关表情符号的理解与解释程度。

如何读懂表情符号(从符号学论网络表情符号与对象的关系)(6)

图5

如何读懂表情符号(从符号学论网络表情符号与对象的关系)(7)

图6

以网络流行语或热词为规约背景的表情符号也有很多,这些表情符号与网络热点联系紧密,是对网络现象的记录与再创作。在网络流行语不断更迭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感觉自己萌萌哒”等众多相关表情。下图中“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就是里约奥运会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接受采访时说的,此后快速走红网络,控制不了体内的洪荒之力也成为网友调侃的常用语。

如何读懂表情符号(从符号学论网络表情符号与对象的关系)(8)

图7

如何读懂表情符号(从符号学论网络表情符号与对象的关系)(9)

图8

如何读懂表情符号(从符号学论网络表情符号与对象的关系)(10)

图9

规约符号在符号与对象之间设置了一段过程,这段过程就是关于相同意义背景的认知与了解。网络交流背景下,表情符号的传播、使用与理解不再停留在基本的像似层面,而是结合网络语言、事件与现象的综合产物。从像似、指示、再到规约,这三种类型的表情符号共同折射着网络沟通方式的形象化与多元性。

三、网络表情符号的解码新方向

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研究方面研究较多,大致可以概括为网络表情符号的自身特点以及在各种场合的使用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如魏玮在《网络表情符号的情感表达探讨》中指出,网络表情符号的自身特点可以大致归纳为形象直观、方便快捷和多元时尚三项。除了网络表情符号的自身特点,魏玮还指出网络交际中,网络表情呈现出的特点也值得重视,如使交流更加有趣,为文字赋予情感色彩;创造亲切语;使交流含蓄、达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等。顾宇蓉在《网络表情符号初探——以表情为例》中认为,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辅助交际手段,网络表情符号具有即时性、象征性、注释性、创新性、形象性、娱乐性等特点。

对于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各学者都有不同角度的认知与归纳,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所总结与提炼的是否确实为网络表情符号所独有的特点,如若放置在其他形式的符号或载体上皆能说通,这样的总结则没有意义。在解码方面,关于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或许能够提供一些新的方向以供思考。

(一)符号整合

从文本角度来说,网络表情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复合型符号,每一个表情符号都是线条、图形等元素共同组成的,一些贴图表情还增加了文字符号,使表情意义更加丰富。这一特点将表情符号与网络交流中出现的图片、文字等形式的符号区别开来,表情符号的结构形式更加多样化与复合化。

(二)无限衍义

皮尔斯提出符号三元素方案,将符号的可感知部分称为“再现体”,符号所替代的部分称为“对象”,符号所引发的思想称为“解释项”,如此将符号从内部分为三部分,并指出“符号必须处在这样的动态三元关系中, 才能进行具体的表意活动”。在符号的接收者心里,每个解释项都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再现体,构成一个新的符号并期待被理解与解释,由此产生一系列理论上“无限”的动力性符号衍义过程,“过程性与动力性是皮尔斯符号学体系的重要特征”。表情符号同样具有这个 特点,其意义解释是不会完全终止的。如绘文字中的“涂指甲”表情,就在解释中不断产生新的意义。由最初的原本的意义“涂指甲油”,逐步扩展为“爱美的态度”、“追求品质的生活”,甚至用以表示使用者自己“精致骄傲的形象”,该表情在不断的使用与解释中产生新的意义,解释过程也在不断进行,似乎没有终结。这就是表情符号解码的另一重要方向:无限衍义。

如何读懂表情符号(从符号学论网络表情符号与对象的关系)(11)

图10

(三)自由创作:编码与解码的逐步开放性

一般而言,符号的解释项在于解释者,不同的解释者依靠不同的意义背景会对符号意义产生并不一致的解释,是一种开放性的表现。但表情符号则是在编码与解码两个过程中都体现出开放性,诞生之初的“:-)”与“:-(”,经过使用者不断扩展,形成了一系列抽象表情;如今网友自创的贴图表情,更是自由创作的绝好体现。在网络环境中,这种自创的贴图表情更多地被称为“表情包”,网络环境中的任何形象,如文体明星、卡通动漫人物、网络红人,甚至热点新闻中出现的各种人物、事件等都能够成为创作元素,任何网络话题都能够成为创作的背景。以表情包为代表的表情符号,在编码与解码的过程中充分保持开放性,这也是表情符号最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

(四)双重表意:直观表意与反讽相结合,网络文化的直观体现

表情符号不仅能直接表达情绪,而且能在不同场合体现反讽,意义层次丰富。以微笑表情为例,经过不断地使用与意义叠加,最终形成具有复杂意味、意义指向不明确的表情。在不同情境中使用这一符号,往往代表不同意义。而这些意义中,多数表示一种负面含义,与微笑的本意相违背,网友们还将这一表情称为“迷之微笑”,用来表示其意义的不确定性。通过对于实际网络交流的观察与实践得知,在代际网络沟通中,中老年用户坚守了微笑表情的本来意义,以此来表示真正的微笑。于是,微笑表情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既保留了原始的开心的意义,也被赋予更多发散性与具有联想性的意义,正是这种意义指向不明的表情符号,使得表意朦胧含蓄,甚至在一些场合表现出完全相反的意义。

以上是对表情符号特点的简要总结,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特点是在表情符号发展的现状中进行提炼与总结的,并非一成不变,而与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相一致。随着表情符号的不断演变发展,这些特点在今后的研究中或许会有所补充。

四、结语

网络表情符号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文化的微缩体现,这需要我们从内部理解表情符号与对象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表情符号的研究从定义、发展、分类及特点等基础性方面开始,远远没有结束。只有由表及里逐步体会表情符号,理解符号与对象的关系与解码新途径,才能在今后的研究中充分理解与分析这一符号形式,并对网络文化做出符号学角度的阐释与补充。

本文刊载于《丝绸之路》

2017年第20期,第8-12页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期编辑:汤文莉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全文PDF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