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上流传着两句话:“江东有二乔,河北甄宓俏”, “一女乱三曹”,说的是冀州有绝世美人甄宓,原为袁熙之妻,曹操攻下邺城后,本想纳之,结果曹丕抢先一步将甄宓纳为妾室,而曹植见过甄宓后,魂牵梦绕,爱慕不已,但又不敢明示,因而为她写下《洛神赋》,以表达爱意。

曹植和甄宓到底什么关系(曹植洛神赋是暗恋嫂子甄宓而作吗)(1)

(《军师联盟》张芷溪扮演的甄宓)

历史真相是不是如此呢?甄宓确有其人吗?历史上真实的甄宓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曹植的《洛神赋》是否为甄宓而作?她和曹植到底有没有暧昧关系?下面,我们就拨开迷雾,去到历史里探寻一番。

甄氏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但她既不叫甄宓,也不叫甄洛,这些名字是后人给起的,她的名字不详。

甄氏,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袁绍为他的次子袁熙纳甄氏为妻。后再嫁曹丕,是曹丕的第二任正妻,魏明帝曹叡生母。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以后被赐死,曹叡即位后追尊甄氏为文昭皇后。

不管甄氏的真实名字叫什么,后人都叫她甄宓,为行文方便,姑且将错就错,就称她为甄宓吧。

一、曹植《洛神赋》是否为甄宓而作

曹植的《洛神赋》,可谓神来之笔,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全赋辞采华美,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后世有很多人抄写《洛神赋》,如晋代王献之作《洛神赋帖》(现藏首都博物馆);或用自己的想象将《洛神赋》中的场景画成画作,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现仅存宋摹本)。正如元代唐珙所言“当年子敬洛神赋,欧褚临摹不知数。”无论书法作品还是绘画作品,足见人们对于《洛神赋》的喜爱和珍重。

《洛神赋》描绘了一个美艳绝伦的女子: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洛神赋》只说写的是洛水之神宓妃,后来,人们将宓妃和甄夫人联系在一起。以讹传讹,人们就相信赋中所写的美女就是魏文帝曹丕的夫人甄宓,也就是曹植的嫂子。

曹植和甄宓到底什么关系(曹植洛神赋是暗恋嫂子甄宓而作吗)(2)

(《军师联盟》张芷溪扮演的甄宓)

最早将《洛神赋》和甄宓联系在一起的是唐代学者李善。他在《昭明文选》中注释《洛神赋》时写道:

“魏东阿王(曹植)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曹操)回于五官中郎将(曹丕)。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

黄初中入朝,帝(曹丕)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郭女王)谗死,帝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植。

植还,度辕轩,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此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词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令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耳。’言讫,遂不复见。

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珮。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

这段注释生动有趣,极富浪漫情调,把曹植与甄宓的关系说得暧昧不清,留下了“宓妃留枕”的典故。唐代李商隐有《无题》诗就写到“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传说,曹植天赋异禀,年少聪慧,十岁左右便能吟诗作文,颇得曹操赏识。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授有官职,而曹植因年纪尚小,遂得以与甄氏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后,曹丕于220年称帝,定都洛阳,建立魏国,是为魏文帝。甄氏被封为妃,后因色衰争宠而被赐死,据说死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十分凄惨。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曹丕。甄后生的太子曹叡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惊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明帝曹叡继位后,为避母名讳,将《感甄赋》改为《洛神赋》。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人们就把甄后认定成洛神了。

曹植和甄宓到底什么关系(曹植洛神赋是暗恋嫂子甄宓而作吗)(3)

(《军师联盟》张芷溪扮演的甄宓)

甄宓于黄初二年六月被魏文帝曹丕赐死,《洛神赋》则写于黄初三年。故而人们传说《洛神赋》是曹植为怀念其嫂甄宓所作,表达了曹植对甄氏的爱恋与怀念之情。

唐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曹植的《洛神赋》就是为嫂子甄宓而作的。说曹植暗恋甄宓,因未能如愿,内心愤懑郁闷才写下这篇文章。那么,在历史上,曹植和甄宓真有可能相恋吗?他们真有这段绯闻吗?

对于曹植与甄宓的这段叔嫂恋传说,究竟有没有历史真实性,古往今来有很多学者通过考证,基本认为是不真实的。《洛神赋》为甄宓而作的说法牵强附会,不足为信。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年龄相差大。纳甄氏时曹丕18岁,甄氏23岁,而曹植仅13岁。曹植与甄宓年龄相差悬殊,年幼的曹植不可能对一个比自己年长十岁的已婚女子有过多的想法。而且,曹丕与曹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斗争,关系很紧张,《感甄赋》若是为甄氏而写,岂不是色胆包天,自寻死路。

(二)不符合伦常。图谋兄妻,在儒家观点看来是“禽兽之行”,如果曹植真和甄妃有违背伦常的行为,曹丕岂会装聋作哑?曹丕的儿子曹叡怎会饶了曹植?曹植虽也放任散漫、不拘礼法,但应不会做出叔嫂私通的有违伦理的事来。更荒唐的是,曹丕父子明知曹植对甄宓有“邪念”,还如此大度款待实在难以置信,就算曹魏时期民风开放也不至于到此程度。

(三)流传时间相差甚远。曹植和甄宓这段叔嫂情的传说,最早源于唐代李善,此前400多年并无此说。李善在注中说的是,魏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并把此枕赐给曹植。这极不合情理,显然属无稽之谈。堂堂帝王,对于这种图谋其妻的行为,绝对是不可容忍的,怎么还会向他赐枕呢!

(四)文章名字误传。《感甄赋》确有其文,但是“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在古文通假字中,“鄄”与“甄”相通。曹植在写这篇赋的前一年,政治失败,被任命为鄄城王,题名“感甄”实际是曹植在感伤身为鄄城王的自己。《感甄赋》实为《感鄄赋》。

(五)文章所寄托的对象不符。曹植在《洛神赋》序中也已表明“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宋玉借《神女赋》、《高唐赋》向楚王表明臣子之心。曹植此赋,是写给其兄魏文帝曹丕的,“纯是爱君恋阙之词”,也是借此向魏文帝曹丕表明自己的态度,隐喻君臣大义。

宋人刘克庄就说:《洛神赋》,子建寓言也,好事者乃造甄后以实之。使果有之,当见诛于黄初之朝矣。唐彦谦云:“惊鸿瞥过游龙去,虚恼陈王一事无。”似为子建分疏者。(《后村先生大全集》)

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伧父耳。”

清人何焯也说:“植既不得于君,因济洛川作为此赋,托辞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义门读书记·文选》)

也就是说,对于曹植与甄宓的这段绯闻恋情,学者基本都认为是不真实的,是后人杜撰的,《洛神赋》不是写给甄宓的,是写给曹丕的,并以此寄托自己情怀、表明自己的志趣。

曹植和甄宓到底什么关系(曹植洛神赋是暗恋嫂子甄宓而作吗)(4)

(《洛神赋》壁画)

而且,结合历史实际来看,曹植和甄宓也不可能产生什么恋情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曹植其人。曹植过目成诵,才思敏捷,有“八斗之才”的美誉。其父曹操对他青睐有加,特见宠爱,甚至“几为太子者数矣”,想把曹植立为接班人。但是曹植不争气,“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甚至“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一系列不顾形象、不守规矩的举动彻底激怒了曹操,对他失望至极。最后,在夺嫡斗争中,曹植彻底败给了曹丕。

曹操在建安二十二年,立曹丕为世子。也就是说,二人是政敌关系,经过此番斗争,二人的关系更为敏感。据《世说新语》记载,曹丕在称帝后召见曹植,要求其在七步之内作诗,如不成,则杀曹植。曹植遂作《七步诗》。曹丕称帝后,曹植自然被打压,难以施展政治抱负。曹丕儿子曹叡即位后,曹植多次慷慨激昂地上书,要求给予任用,但曹叡不予理睬。有才华不受重用,有抱负无法施展,最终,曹植在不得志中郁郁寡欢,于太和六年(232年)忧郁病逝。

曹植和甄宓到底什么关系(曹植洛神赋是暗恋嫂子甄宓而作吗)(5)

(曹植雕像)

再次,我们来看看曹丕。曹丕的才华与曹植比起来一点也不逊色,对文学及理论有突出贡献。在政治上,曹丕的能力远高于曹植,并且善于用情感笼络人心。曹丕也在220年称帝,建立魏国。曹丕称帝后,必然对曹植更加警惕,严加防范,不可能让曹植明目张胆写文章表明和甄宓的暧昧关系。如果真如后人传说的曹植暗恋嫂子甄宓,并且写文章表明爱意,那帝王的颜面何在?

而且,古代礼法严格,尊卑有序,曹植必不敢“感甄氏”而作《洛神赋》。《三国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曹丕宴请诸官员,席间命甄氏出拜,众人都匍匐在地,不敢正视甄氏,唯独“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平视甄氏。曹操听说后认为刘桢大为不敬,将其罚为苦役,终身未再受到重用。由此可见,古代的礼法是多么严格,对于甄宓来说,根本不是一般人就可以随便接近的,更不敢有越礼之举。那曹植也必然不敢越雷池一步。

曹植和甄宓到底什么关系(曹植洛神赋是暗恋嫂子甄宓而作吗)(6)

(曹丕雕像)

《洛神赋》其实是感怀之作。曹丕称帝之后,碍于母亲卞氏的压力,才没有对曹植加以迫害,只将曹植数次徙封,把曹植调离政治中心。曹植也从衣食无忧的公子,变成了被监视、防范、打压的对象。

黄初二年(221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今山东鄄城);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

在赋中,曹植虚构了一位美丽的女神形象,把她作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热爱和仰慕。最后恋爱失败,表明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曹植一生不被重用,空有满腹才华和一腔抱负无处施展,郁郁不得志,写下《洛神赋》只是表明自己的政治抱负,感怀自己的境遇,和甄宓并没有关系。

二、历史上真实的甄宓

甄氏叫什么名字,史料上并没有确切记载,甄宓或甄洛其实是后人根据《洛神赋》而误传的。

根据《三国志》记载,甄夫人或文昭甄皇后,是中山无极(今石家庄无极县)人,公元183年生于书香门第,她的家世显赫,是东汉时二千石显官甄邯的后人。父亲甄逸还曾经做过上蔡令这样的小官。

甄宓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年幼的甄宓哭得十分伤心,完全不像是一个3岁的孩子。她也并没有因此而缺乏管教。她8岁的时候,家门口来了个戏班子,匡匡锵锵很热闹,小姐妹们都去趴着窗口看,只有甄宓没去。家人就很好奇啊,就问她:“小孩子都爱凑热闹,你怎么不去呢?”甄宓说:“这些不应该是女人该看的东西。”

曹植和甄宓到底什么关系(曹植洛神赋是暗恋嫂子甄宓而作吗)(7)

(《军师联盟》张芷溪扮演的甄宓)

甄宓非常爱好读书写字,兄长们笑话她,说:“女子应该多学女工,你读书难道还想做女博士吗?”(博士是古代的官名)。聪慧的甄宓答道:“贤淑的女人,都得从古代的事情中吸取经验教训,不读书怎么行。”

甄宓不仅聪慧好学,而且豁达仁善。汉末天下大乱,甄家曾是望族,尚有余资,家人以高价卖粮积累金银珠宝。甄宓见此情形,劝说家人:“乱世囤物求财,不仁不义也,不如开仓放粮,惠及乡邻。而且,我们家里囤了那么多黄白之物,在这乱世,会被人眼红盯上,到时候家里就要遭大难了。不如趁现在把家里的米粮拿出来分给吃不饱肚子的乡亲,广结善缘。”家人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因此开仓赈灾,赢得了乡邻的一片赞誉,甄宓及其家人从此在当地威望颇高。

袁绍听说了这个贤良美丽的女子,就替他的二儿子袁熙做主,将甄宓纳为袁熙的妻子。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的大军攻破冀州。袁熙乘乱跑到了幽州,留下了母亲刘氏,而甄宓严守妇道,留下来照顾婆婆。眼看城破人亡,两人抱头哀哭。曹丕见到甄宓貌美,就将她纳为妾室。

《世说新语》记载:

太祖下邺,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文帝问之,刘答“是熙妻”,顾閴发髻,以巾拭面,姿貌绝伦。既过,刘谓后“不忧死矣”!遂见纳,有宠。

《魏略》记载:

及邺城破,绍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入绍舍,见绍妻及后,后怖,以头伏姑膝上,绍妻两手自搏。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

《资治通鉴》记载:太祖之入邺也,帝为五官中郎将,见袁熙妻中山甄氏美而悦之,太祖为之聘焉,生子叡。

而按照蔡东藩《后汉通俗演义》的记载,当时曹丕纳甄宓的情景是这样的:

攻破邺城后,曹丕提剑下马,走入后堂,看到一个中年女子暗自垂泪,下方蹲坐着一位少妇,头枕在膝盖上,头发散乱,暗自哭泣。曹丕问道:“你们是谁?”中年女子答道:“我是袁绍的妻子刘氏。”然后用左手拨起了少妇的下巴,右手指着说:“这个是次男袁熙的妻子甄氏,年轻胆怯,请将军垂怜。”曹丕对刘氏说:“原来是刘夫人,请甄夫人也抬起头,不必惊慌。”刘夫人连忙推起甄宓,让她向曹丕道谢。曹丕帮她把发髻挽起,用手巾擦拭面庞,看见甄宓容貌美艳绝伦,顿时呆住。原书的描写是“丕留心注视,(甄宓)已哭得花容狼藉,脂粉模糊,但一种娇羞情态,已是欲盖弥彰,动人怜惜;当下揽袖近前,替她拂拭,一经去垢,露出庐山真面,端得是桃腮杏眼,妖艳绝伦。”

曹植和甄宓到底什么关系(曹植洛神赋是暗恋嫂子甄宓而作吗)(8)

(《军师联盟》张芷溪扮演的甄宓)

曹丕说,我是曹丞相的儿子,不会伤害你们全家老小。说完乖乖按剑坐在屋里,不敢唐突了佳人。没过多久,曹操来了,刘氏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赶紧上前,不顾颜面地表示,愿意把自己的儿媳妇送给曹丕当丫鬟。曹操见曹丕对甄宓有意,就让曹丕纳甄宓为妾。

据说,甄宓貌美,更善于修饰。在她所居住的宫室里,有一条口含赤珠的绿色灵蛇。甄宓每天都留意观察这条蛇,从它盘曲卷绕的姿态中学习新奇的发式。因此她的发型每天都不同,被称之为“灵蛇髻”。

建安十六年,曹操带着卞夫人出征,让曹丕与甄宓留守邺城,出征途中卞夫人染病,留在孟津治疗。消息传来,甄宓心神不定,坚持要往孟津去为婆母侍疾。第二年正月,卞夫人随班师的曹操大军返回邺城,甄宓前往迎接。当卞夫人所乘的轿子刚刚出现在远处,甄宓便已欢喜得泪流不已。卞夫人看见儿媳如此模样,也不禁感动得流下眼泪,拉着甄宓的手说:“你怕我上次生病也会像从前那样反复难愈吗?唉,我只不过是偶感不适,小病而已,十几天就好了。你瞧瞧我的气色,好得很呢。”甄宓孝顺的表现,赢得人们的一致赞誉。卞夫人见人就夸:“我那个大儿媳妇,可真是孝顺的好孩子啊。”

曹植和甄宓到底什么关系(曹植洛神赋是暗恋嫂子甄宓而作吗)(9)

(《军师联盟》张芷溪扮演的甄宓)

甄宓改嫁曹丕,成了曹丕的小妾。一开始的时候,曹丕对甄宓非常好,甄宓替曹丕生下了曹叡和东乡公主。可是,一方面是甄宓比曹丕年纪大,年华易逝,青春难驻。另一方面,曹丕经常在外地打仗,常年累月不回家,二人的关系就日益冷淡了。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于他,退位后的刘协把两个女儿也献给了曹丕,再加上郭贵妃和李妃、阴贵人等人受宠日隆,甄宓与曹丕的感情更加恶劣,因此她的怨言越来越多。

甄宓被冷落后,凄苦哀怨,写下了一首抒发哀伤、怀想旧情,怨恨曹丕薄悻的诗作《塘上行》。曹丕读诗后恼羞成怒,在即皇帝位的第二年六月(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派使者前往甄宓独居的邺城旧宫,逼她服下了毒酒。甄宓死时年仅39岁。据说甄宓下葬之时,披头散发,用糠塞口,非常凄惨。

曹植和甄宓到底什么关系(曹植洛神赋是暗恋嫂子甄宓而作吗)(10)

(《军师联盟》张芷溪扮演的甄宓)

在民间,曹操、曹丕、曹植与甄宓的关系越传越离谱。不仅传出曹植与甄宓这对叔嫂恋,甚至传出曹操也想占有甄宓的说法。

关于曹操对甄宓也有想法的传言,最早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

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这段记载说曹操早就听说甄氏生得美貌,所以攻破冀州后,立刻差人去找甄宓,但被儿子曹丕抢了先,气得曹操破口大骂。

曹操“好人妻”众所皆知,但不至于和儿子争一个女人。《世语新说》是一本杂记,更多记录一些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多是杜撰的,所以这段关于曹操与甄宓的记载不足为信。

曹植和甄宓到底什么关系(曹植洛神赋是暗恋嫂子甄宓而作吗)(11)

(《军师联盟》张芷溪扮演的甄宓)

甄宓其实是一个被严重误传的女子,她命运坎坷,先嫁袁熙,后嫁曹丕,失宠被赐死,一生并没有什么成就,生前也没有赫赫大名。倒是几百年之后,由于人们的随意联想,移花接木,将《洛神赋》中的女神说成是甄宓,更传出“一女乱三曹”的狗血剧情。其实,甄宓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子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