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1)

文化在一个城市的呈现往往反映在地标建筑上。

对于西安这座城来说,它的文化属性被兵马俑、华清池、大唐不夜城等知名景点反复强调,反复认可,好像这座以大唐文化闻名的城市,只有这几个地方值得停留,这也是外地人对于西安的初印象。

每一个从西安车站出来的外地人,行程路线都大致相同,匆匆一趟,他们欣赏过这里的繁华夺目,也在摩肩接踵的嘈杂里逐渐遗忘,感官被征用又被放弃,像是参加了一场异常盛大的聚会,结束了,心里什么都没有留下。

就像《小王子》里写的那样“我只是途径了它的盛放”。

大唐文化只能如此表达吗?

漫糖的主理人用她的诚意之作告诉我们,文化在一座城市的呈现——也可以在甜品上。

没有故作修饰的装潢,没有煽情造作的营销,只是一群想要致敬长安,致敬盛唐的伙伴,耗费两年时间用心血和真诚做出来的一家甜品店。

- 01 -

轮廓

致敬是因为热爱,这份热爱从你迈进漫糖的第一步,就能感受得到……

入口处铺着白色鹅卵石,墙面是干净温暖的奶白色,富有历史感的青石砖让人似乎一脚就能踏进时代的年轮里。暖色系沙发搭配着深咖色的亚克力桌面,舒适感扑面而来,恍若走进了一座小型艺术展厅。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2)

垂下来的唐朝仕女布幔隔开视线,增加了美感和私密感。另一处充满年代感的木柜上,放着富有质感的折扇和从市场淘回来的铜镜,瓷盘被挂在墙上,居于一隅,讲述着另一个时代的故事。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3)

独占一面墙的“糖”字作品很是巧妙,乍看是非常有设计感的墙面,可是当你站在入口处的第三块青石砖上,再一抬眼,一个赫然的“糖”字就浮现了出来。不单纯是描边勾线,这个“糖”字里涵盖了众多西安有名的地标元素:大雁塔、钟楼、玄奘雕塑、书院门、西岳华山、兵马俑、仕女捣练图、丝绸之路……元素之多,可见用心。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4)

店里的各种花艺编织作品非常适合拍照,由专业花艺师精心制作,透着大自然的野生之美。大朵的干花绣球和藤蔓交织显露出来的是唐妞的神韵,一段掏空的树干摇身一变就成了容器,放入干花,传达出万物共生的理念。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5)

最吸引眼球的,是操作台上方长达六米的编织作品,从左下角两个小的藤编花瓶逐渐蔓延上去,攀附在墙面上。这是漫糖团队将在山里寻味时捡回来的树枝反复刷漆晾晒后,和竹席结合,二次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树枝和竹席相互缠绕包裹,尖梢向四面展开野蛮生长,破开了整个墙面空间的钝感,蓬勃的枝条展示着生命的张力,旺盛,倔强。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6)

看似简单的水壶也有用心设计,表面被定制的皮革或者细藤条包裹,实用又美观。以及,一处小型唐朝园林微景观也值得一看,郁郁葱葱的植被里,蜿蜒的小路四通八达,一草一木皆有章法。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7)

至此,轮廓游览完毕;

坐下来,到点单环节。

仿唐代奏折卷轴式的菜单,是漫糖独有的仪式感。每一款甜品都有主理人亲自手绘的圆形卡牌介绍它的成分和出处,并且可以带走留作纪念。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8)

- 02 -

司甜谱、司饮谱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句诗承载一段佳话,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也因为这句诗,漫糖诞生了第一款甜品——「红尘笑」

靠近就能闻到属于荔枝的清爽气味,入口时不会是所有味道浑浊混合的口感,先会吃到榛子巧克力外壳的脆,再是香草慕斯的滑,紫苏叶和荔枝做成的流心最是惊喜,这三种味道会依次在口腔里徐徐展开,丰富而独立,整颗甜品吃起来软滑香甜,余味十足,还带有一丝竹叶的清香,让人意犹未尽。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9)

而它的制作过程,光是听听都觉得复杂无比:选用新鲜荔枝去核留果肉,加入紫苏叶做成流心,裹上香草奶油慕斯,最外层以榛子巧克力脆壳包裹,形状是刚摘下来的荔枝饱满圆润模样,底层铺开茉莉花茶冻,再把乌龙茶冻做成冰块的样子垫入,脆啵啵和原味戚风的加入使得口感更上一个层次,最后,将甜品盛入竹筒,插上专门订制的竹叶插器,「红尘笑」才得以制作完成。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10)

接下来,是主理人将香料加入甜品的大胆尝试——充满异域风情的「长恨歌」

巧克力比斯基与伯爵花椒慕斯互相融入,橙香奶油包裹着香料,一口下去,滑腻中的一丝酥麻冲击着味蕾,在被奶油和巧克力充斥口腔的时候,又有一丝酸甜悄然嵌入,内里铺就的杏桃果冻,让整个甜品浓醇中带有一丝清甜,很好地中和了巧克力的味道。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11)

香料、巧克力比斯基、杏桃果冻,三者碰撞又融合,回味无穷。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这是甜品「棠梨谢」的灵感出处。

以南洋斑斓叶为舟,托着奶油慕斯蛋糕卷,中间的溏心是以梨冻和椰浆浮云奶油做成的,再辅以海棠果肉丁的清脆,上面点缀一片烘干后可食用的梨片,最后在甜品四周撒上椰片碎。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12)

整个甜品口感清新软糯,斑斓的独特香气萦绕,奶油的醇厚和椰子的清香互相融合,既消解了奶油的腻,又激发了椰浆的香甜,吃起来富有层次感,并且造型别致非常适合拍照,是漫糖备受好评的人气单品。

以及同样推荐的:「瑶池仙」「挽春秋」「渡扁舟」「庆余年」,每一款甜品都可以在唐诗古书中找到典故,期待你找到与自己最契合的那一款。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13)

甜品系列用心如此;

饮品同样不遑多让。

“满架高撑紫洛索,一枝斜嚲金琅珰”,饮品「紫琅」以初秋的鲜葡萄果肉打底,浓郁香甜的咖啡居于其上,奶泡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口感;点睛之笔是悬于杯口的冻葡萄,比常温的葡萄更甜,配合独特的冰沙质地,赋予口腔不一样的新奇体验。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14)

点单率高居不下的人气饮品「浮图」,将海盐菠萝气泡水凝固成冰,雕刻成大雁塔的形状,杯底是清新气泡水的果饮,塔浮在气泡水里,透着清爽和精致,最后浇灌上一杯浓浓的美式,咖啡与果饮交缠碰撞,激发出奇妙的口感,馥郁且有回甘。“慈恩塔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15)

「粉黛」同样是造型别致的饮品之一,形似敞口葫芦的透明瓶身把樱花的粉嫩和苹果的清甜诠释得恰到好处,整杯饮品是由浅至深的樱花色渐变,杯底加入了脆啵啵来丰富口感,喝起来清甜醒神,杯口悬着的金簪坠子轻轻摆动时,似乎见到了一位清淡悠远的唐代佳人,光是饮品的颜值就足够让人心动。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16)

其他诸如:「西园」「唐砖」「醉茉仙」等等,每一款饮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巧思设计,口味选择上既有咖啡的浓醇悠远,也有果饮的清爽甘甜。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17)

对长安甜食的朦胧感开始变得具象:挑一款甜品,品尝繁华骄奢;选一款饮品,遥望盛唐美景。

- 03 -

苦心作舟

“漫糖”也可以理解为“慢唐”,意为慢下来品味感受大唐。

之所以有此意,是因为漫糖主理人的父母曾经是支援西部建设的上海知青,把所有青春都献给了西安,她也出生在西安,虽然后来回上海读书,去北京和国外工作,但西安始终是故乡,对这片土地有最诚挚的热爱。希望西安的年轻和厚重都能被大家所感受和品尝到,慢下来细细体会,毕竟这里的盛唐文化值得被深化和品读。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18)

她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对于历史的表达,在视野范围内常常自持一城,难以触摸。这家店真正想做的,是无论你来自祖国的哪一个城市,都能在口中品鉴古食之甜,手指轻触器皿之美。用现代的表达方式,拨开历史的云雾,致敬长安,致敬盛唐。”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19)

而如何把长安风情融入甜品里,是当初摆在团队面前的最大难题。

在筹备的两年时间里,主理人带着团队研究地方风物志、细读唐诗里的长安、看《山海经》、《酉阳杂俎》,翻遍了古书,查阅过全国的博物馆和地方文物志藏馆,只为对长安的大唐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20)

对于甜品的食材选取和制作,一行人尝过山里的野山楂,喝过上百种茶,看过几百家店,讨论本地食材和进口食材如何平衡统一,研究西式甜品与中式甜品做法之间的不同和联动......最后选取了最能代表长安的食材,赋予它们历史故事和全新的面貌。

整个筹划过程不断推翻不断重塑。比如制作中反复甄选食材的「瑶池仙」,这款甜品的灵感来源于唐朝的霓裳羽衣舞,主理人想要让每位客人吃出弦乐环绕,吃出霓裳舞的惊艳,选材上就出现了难度,古代糖水是什么样的呈现方式,该用什么样的食材来调和?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21)

单纯的奶油、戚风、慕斯等等传统的甜品元素远远不够,在不停的尝试后,采用了最为复杂的分子料理做法。最后呈现出来的「瑶池仙」,原料上用的是日本柚子、蓝瑾葵、薄荷煎和本地的茯茶,经过二十几道工序,多个层次充盈,临上桌再打出薄荷泡沫置于甜品表面,让视觉与味觉得到双重满足。

感受大唐传统文化(外地人眼中的大唐文化)(22)

这样不计成本的付出,从商业角度看是绝对意义上的“不成熟”,可正是主理人和团队的苦心作舟,才实现了眼前的漫糖。


这家小店,归根结底,因大唐文化而诞生,也许是专属西安的甜品店,同时也是一份致敬长安的诚意之作。

在这里,允许你我把很多对于长安浮在空中的欣赏和容易流失的赞叹,通过甜品沉淀下来,细细咀嚼,再装进心里。给你一个大唐盛世,大糖盛世。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