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中证指数跟红利指数有什么不同红利指数的前生今世?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中证指数跟红利指数有什么不同?红利指数的前生今世

中证指数跟红利指数有什么不同红利指数的前生今世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有朋友问螺丝钉,红利指数2021年涨幅不错,2020年4-6月份低估的时候,投资的中证红利等指数基金,到现在收益也有29%了。

不过,看到市面上有很多红利指数,像上证红利、中证红利、深红利等等,这些红利指数有什么区别呢?

为什么现在大盘不景气,红利指数反而接连上涨呢?

上证红利VS中证红利

红利指数是一个舶来品,最早是诞生于美股的「狗股策略」。

这个策略,是每年从道琼斯指数中,挑选股息率最高的10只股票,每年重新筛选一次。

后来,这个策略就被开发成指数,按照股息率,来挑选股票。

这是红利指数的典型特点。

到了A股,就被开发成了上证红利和中证红利指数。

这两个指数,都是根据股息率来挑选股票,区别在于:

这两个指数规则上是有些相似的,只不过挑选股票的范围、股票数量有一些区别。

中证红利覆盖范围更广一些。

不过,这两个指数确实有一些重合。

上证红利和中证红利的指数基金,诞生的时间很早。

目前,上证红利只有场内基金。

中证红利的指数基金品种,更多一些。

早些年,主要是大成中证红利,富国中证红利。后来场内也有了中证红利ETF,都是中证红利相关的指数基金。

整体上,上证和中证红利规则相似。

红利指数的改版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冷知识。

上证红利和中证红利,2013-2014年改版过一次。

在2013年之前,红利指数是「挑选股息率高的股票,按照市值分配比例」。

谁市值大,在指数中占比就高。这导致红利指数,一度成为一个「银行指数」。

因为银行股股息率比较高,银行股的市值在所有行业中都是比较大的。所以当时导致红利指数中,银行股的占比非常高。

银行股市盈率普遍在4-6倍左右,导致上证红利和中证红利当时市盈率也是在4-6倍左右。

后来红利指数改版了,规则改为「挑选股息率高的股票,并按照股息率大小分配比例」。

这样行业分布就更均匀一些。

目前中证红利,前十大行业比例都比较均匀。

不再是银行一家独大。

改版后,上证红利和中证红利的市盈率,也达到了10倍上下。

螺丝钉的估值表用的就是改版后的算法,也是目前红利指数基金的规则。

很多金融终端没有改过,还在用2013年以前的老算法,就是6-7倍市盈率了。

这是一个冷知识。

上证红利和中证红利,距离低估并不远。

2020年3-6月份低估的时候,螺丝钉也投资过中证红利,目前是正常偏低的估值,距离低估很接近。

可以继续持有享受收益。

深红利

那深红利呢?

深红利,虽然带有「红利」二字,但规则上,跟上证红利和中证红利并不同。

深红利并不是看股息率,而是看现金分红的规模。

一个公司现金分红的总规模大,在深红利指数中占比就高。

所以,深红利挑选出来的,通常是一些经营规模比较大、分红规模也比较大的公司。

所以从走势上,深红利跟上证红利和中证红利的差别,还是相对大一些的。

其实深红利的这个规则,跟基本面指数更相似一些。

基本面指数,本身是挑选收入、盈利、净资产、分红规模比较大的公司。

通常来说,分红规模大的公司,收入、盈利、净资产的规模也小不到哪里去。

所以,我们看深红利和深证基本面60/120,成分股的重合是比较大的,走势也比较相似。

螺丝钉之前也投资过基本面120,也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收益。

在2021年初,已经做了止盈。

获得了约67%的收益率,也是不错的一笔定投。

止盈之后,螺丝钉也对这笔投资做了复盘,大家可以点击阅读这篇文章:《投资复盘:2年收益超60%的基本面120》

目前深红利、基本面60/120处于正常偏高的估值,耐心等待机会出现,也会再考虑的。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红利指数,例如,

但规则上,跟上面说的红利相差没有太大。

价值风格与成长风格的轮动

那么,红利指数,为啥最近表现好呢?

其实像红利这类品种,是典型的价值风格品种。

A股有价值风格和成长风格轮动的特点。

一般价值风格表现好的阶段,是实体经济复苏的阶段。

实体经济越好,价值风格的品种通常表现也会越好。

2016-2017年,也是经济上行周期,2021年则是疫情之后,经济的复苏,都会给价值风格带来好的收益。

所以2021年,红利、价值、银行等品种,表现普遍比大盘强不少。

总结

投资就是这样。

每个阶段,被市场厌恶的品种,反而容易出现低估买入的好机会;

然后,耐心等待对这个品种风格有利的阶段,收益也就水到渠成了。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作者: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PS:对指数基金感兴趣的朋友,欢迎阅读《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和《定投十年财务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