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界的梨园世家不少,谭门七代最有代表性,从第一代谭志道(1808—1887)算起到第七代谭正岩(1979—)至今,历经210多年,几乎伴随了京剧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总是直线上升,而是一个由盛到衰的轨迹。

京剧12大种类(老沈聊戏谭门七代)(1)

(谭门三代《定军山》)

如果从1790年徽班进京算是京剧发源的起点的话,京剧发展至今已有230年。谭志道原是汉剧演员,工老旦兼老生,北上来到北京正值京剧的发展初期,谭志道遂改唱京剧。当时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的老生“三鼎甲”,成为京剧发展初期的代表人物。谭志道在这个时期唱老旦自然难以成为代表领军人物,但他名副其实是京剧创业期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自“前三鼎甲”起,京剧发展又取得长足进步,出现了以“后三鼎甲”为标志的京剧成熟群体,首当其冲者是谭鑫培(1847—1917)。其他两位是汪桂芬和孙菊仙。谭鑫培是谭志道之独子,是谭门二代。谭鑫培能够被推举为“新三鼎甲”之首绝非偶然。谭鑫培本名金福,先工武生,后改老生。程长庚曾预言:“吾死后,鑫培必成大气候。”谭鑫培曾师事程长庚、余三胜,并向张二奎、卢胜奎、王九龄问艺,博采众长化为己有,终成一家,与汪桂芬、孙菊仙被誉为“新三鼎甲”,并成为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的创始人。“谭派”的形成意义重大,表明京剧进入了成熟阶段。

京剧12大种类(老沈聊戏谭门七代)(2)

谭鑫培对京剧艺术的发展和革新,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他也被公认为“伶界大王”。在谭鑫培去世前,京剧行始终是老生行当道,凌驾于旦行之上。但是,谭晚年梅兰芳横空出世,小梅压过老谭,在京剧舞台上独占鳌头,此后梅尚程荀“四大名旦”相继崛起,“四大名旦”的出现标志着京剧进入了其发展的最鼎盛期。

谭鑫培之子谭小培(1883年-1953年),工老生,是谭门第三代嫡传人。他幼入小荣椿班习老生,后该班报散,转入小洪奎社。他嗓音条件所限,高亢不足,但苍凉浑朴韵味醇厚,所演剧目亦系其父常演之戏,继承老谭派风格。谭小培长期为名角挎刀,与尚小云、程砚秋等合作多年。1917 年,谭小培与其父在吉祥园父子同台演出《碰碑》,台上台下两父子,传为佳话。谭小培所处的时代正是京剧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局面,谭小培虽然不是领军人物,但他见证了杨小楼、余叔岩、马连良等众多大家的辉煌。

京剧12大种类(老沈聊戏谭门七代)(3)

中年后的谭小培淡出舞台,把精力放在培养其子谭富英身上。谭富英(1906年~1977年),自幼入富连成坐科,习老生。他擅长靠把戏,在其父谭小培和老师余叔岩的教导下继承"谭派"和"余派"风格,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酣畅流漓,朴实大方,他的演唱被人们称为"新谭派”。他和马连良、奚啸伯、杨宝森并列为“四大须生”。

京剧12大种类(老沈聊戏谭门七代)(4)

谭富英的艺术生活跨越了旧社会和新社会两个时代。他出科后与王蕙芳、徐碧云搭班,后又与荀慧生、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等人合作演出多年。此后他独自挑班太平社,后又与裘盛戎双挂头牌。新中国成立后,谭富英、裘盛戎组建太平京剧团,后改名北京市京剧二团。1956年,市二团先后与马连良剧团和张君秋的市三团合并组建北京京剧团,形成了马谭张裘四大头牌的强大阵容。北京京剧团与李袁叶杜为首的中国京剧院双雄并列,好戏连台,《赵氏孤儿》《野猪林》《秦香莲》《响马传》《白毛女》《九江口》《杨门女将》……,把京剧舞台点缀的五彩斑斓,一派盛世景象!谭富英作为谭门第四代,为京剧发展的新高潮做出自己的贡献。

谭富英之子谭元寿(1929—2020),是谭门第五代。他是富连成“元”字科的,习武生和老生,他出道很早。解放后则跟随父亲唱戏,专演武生和二路老生。在北京京剧团,他是“小团”(年轻演员组成)的主演,同时也在四大头牌主演的剧目中扮演重要配角。谭元寿可谓厚积薄发,在长年的配角中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一旦谭富英因病缀演,谭元寿立即就能顶上去,与裘盛戎合演《将相和》等。

京剧12大种类(老沈聊戏谭门七代)(5)

六十年代,谭元寿迎来了自己最辉煌时刻。他在现代戏《沙家浜》中扮演郭建光一举成名。《沙家浜》等剧目的出现意义非凡,京剧从传统戏转向现代戏。谭元寿作为谭门第五代亲历这个时刻,而且成为其中的杰出代表。但晚年的谭元寿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一个是拒绝“京剧艺术家”的称号,二是拒绝再演《沙家浜》。他没有像其父那样谨守谭门本戏,而在新剧目中大现身手。有人说“时代辜负了谭元寿”,其实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责任,谭元寿并没有辜负历史的期望,承担了自己的责任。

京剧12大种类(老沈聊戏谭门七代)(6)

谭门第六代谭孝曾(1949—),六十年代学戏,工老生。毕业后只能在《杜鹃山》里来个杜小山之类的零碎活儿。限于个人条件,恢复老戏后始终没唱出来,在《铡美案》里去个陈世美已经算是露脸了。艺术上没有什么建树,但有有一举动值得一书。那是八十年代,他有一个海外定居的机会,传说他向团里辞职。不过,很快又传出消息说,他不准备出去了。原因是,他是谭门之后,他必须承担传承谭派艺术的历史责任,谭家的艺术不能在他这辈断了。此举给谭孝曾添分不少。如今,谭孝曾已经年过七十,希望只能放在其子谭正岩的身上。

京剧12大种类(老沈聊戏谭门七代)(7)

谭正岩(1979—),谭门第七代,工武生和老生。现在是北京京剧院“十三杰”之一,并居首位。戏迷对他的天赋条件和艺术水准争议较多。但可贵的是,小谭对谭派艺术追求痴心不改,孜孜以求。谭门本戏一出接一出的排演,为何如此执着呢?他用一句话回答,因为他姓谭。成长在当今的小谭,是幸运的,也是不那么幸运的。幸运是因为作为谭门第七代他能够刻苦努力,有机会把谭派艺术传承下去;但不那么幸运的是,他正处于京剧走下坡路的时代。

有人问,谭门还有第八代,第九代吗?这只是一种善意的期望吧。即便有,那又能怎样,又能改变什么?谭门七代所绘出的京剧由盛到衰的轨迹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吗?

京剧12大种类(老沈聊戏谭门七代)(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