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宠的奇妙世界”系列报道·猫③

猫有九条命。这一说法虽然源头难寻,却在世界各地的古代文化中神奇般地达成了共识。

有人说,“九命猫妖”是中国古代九尾狐传说的形象演变。也有人认为,源头要从古印度或古埃及的文化中去找。

中国民间传说中,猫和狗都能感知到灵界生物也就是所谓鬼的存在,最邪门的传说是猫跳过尸体能引发“诈尸”。到了隋朝,“猫鬼之术”盛行,还出现过著名的独孤陀事件。

猫还在民间习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在杭州,桑农、蚕农喜欢到半山娘娘庙祈福,再带一只预兆着丰收的“半山泥猫”回去。同样是祈求丰收,南乡壮族的人们则爱“舞火猫”。

伴随着猫的出现和融入人类社会,历史上就开始流传着很多关于猫的故事,民间还有丰富的与猫相关的传统习俗。

九条命的猫图解(游走在亦正亦邪中的猫)(1)

九命猫妖

猫·妖精

全世界都说:猫有九条命

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猫有九条命的说法。而且,这一说法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很流行。

英国有句谚语说:“猫有九条命,三条玩耍,三条流浪,三条驻留。”在俄罗斯和整个北欧,都坚信猫可以逃脱9次致命伤害,而且绝对冻不死。

甚至古佛经里都说:“猫命有九,系通、灵、静、正、觉、光、精、气、神。”

这一说法由何而来?

有的说,来源于中国,是九尾狐传说的形象演变。还有的说,来源于民间拜“铁狸子”或“仙狸”等民间信仰演变。

传说中,当猫养到9年后,它就会长出一条尾巴。每9年长一条,一直会长9条。有了9条的猫,又过9年后,就会化成人形。

前8条尾巴的修炼比较容易,但第九条尾巴必须去找主人“讨封”,帮主人实现一个愿望。如果主人说:“我的愿望是你长第九条尾巴。”猫才能成妖得道,长生不老。

在传统的观念里,动植物活久了就会“成精”。活了这么久的猫,成为“九命猫妖”,自然就不足为奇了。

九条命的猫图解(游走在亦正亦邪中的猫)(2)

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猫妖

除了中国,还有人从古埃及、古印度的文明中寻找相关说法。

在古埃及传说中,埃及的创世神“拉神”,就有9条命,并且用其中8条变出了其他神,一起创造世界。

在古印度的典籍中,记载了一只“贪婪而野心勃勃的猫”,它因偷吃国王的食物而身受重伤却大难不死,就是老天给了它9条命。

英国在1546年就有“女人就像猫一样有九条命”的谚语,这一说法借助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得以广为传播。

在这部剧中,墨枯修与提拨特有过一段著名的对话:

提拨特:你要对我怎么样?

墨枯修:猫王,我只要你9条命中的一条,我只想要你那一条命。至于其他8条,如果你斗不过我,我也要痛打一顿。你还不把剑抽出鞘来?赶快,否则在你来拔出剑之前,我的剑就砍到你的耳边了。

当然,这些神话、传说中比较玄乎的说法不能为所有人所认同。有很多人是根据平时的观察而得出的结论。

首先,猫十分灵巧和敏捷,从高楼落下或遭遇各种险境,都能安然无恙地存活下来。对其他动物来说,这些都是难以做到的。

而且,猫在休息时,喉咙中常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美国科学家研究后认为,这是猫自疗的方式之一。

这些“特异功能”的存在,使得猫咪们福大、命大,这才让不少人相信,猫有9条命。

九条命的猫图解(游走在亦正亦邪中的猫)(3)

金华猫

魅惑金华猫:能化成人形

传说,古代在婺州金华县出生的猫,被当做家猫饲养3年后,每到月圆之日,就会跃上屋顶,蹲在上面,张大嘴巴,吸收月亮的魔力与精华。久而久之,变成妖怪。

此后,它会在深山幽谷选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住下。白天呢,待在洞里睡大觉,晚上外出活动。它还会幻化成人形,魅惑世人。遇到男子,就变成美貌的女子;遇到女子,就变成英俊的男子。

金华猫有时会潜入一般人家,在盛水的容器里小便。人们一旦喝了有猫尿的水,就会看不见猫的身影。而且,身体会一天不如一天,日渐衰弱,直至卧床不起。

如果发现病人有这样的状况,可以在他的身上盖一件青衣。一夜后,如果出现了猫毛,便可以断定是金华猫所为。

想要除掉金华猫,就要请猎人带数只狗来,在病人家里将狗放开。猎犬捉到猫后,把猫肉烤了给病人吃,病人就会慢慢痊愈。

不过,据说,如果生病的是男人,捉到的是公猫,或生病的是女人,而捉到的是母猫的话,便无法医治了,病人不久后就会死去。

有个官员叫张光文,他的女儿18岁,长得十分漂亮。被金华猫侵食,头发都掉光了。后来捉了一只雄猫,才治好了她。

九条命的猫图解(游走在亦正亦邪中的猫)(4)

猫鬼

九条命的猫图解(游走在亦正亦邪中的猫)(5)

猫鬼

猫·鬼怪

猫是通灵的,尤其是黑猫

在很多民间故事或影视作品中,都存在一种说法,认为猫是通灵的,尤其是黑猫。所以,在很多恐怖片中,经常出现黑猫的身影,它们被认为是不祥之物,能给人带来危险和灾难。

九条命的猫图解(游走在亦正亦邪中的猫)(6)

玄猫

在我国古代,最初的时候,黑猫又被称为玄猫,能辟邪,形象蛮正面的。

古书记载:“玄猫,辟邪之物。易置于南,子孙皆易。”意思是说,黑猫能辟邪,使妖魔鬼怪不敢靠近。如果将其养在朝南方开的门口,能够为主人及其子孙后代带来吉祥。

古时的富贵人家,都有养黑猫或摆放黑猫饰品的习惯。比如说,在门口挂一个坠有黑猫的风铃。有些富人,用黄金打造成猫作为装饰,还一定要用漆涂成黑色。

自古以来,猫就给人以神秘的感觉,而且它们来无影,去无踪。如果毛色是全黑的,看上去有些阴森森的感觉。“以貌取猫”的人类,就将黑猫与厄运联系在了一起。

在我国,亲人去世后,有守灵的传统。在守灵的时候,有一个“不能让猫(尤其是黑猫)接近亡者”的禁忌。

传说,黑猫是游走在阳间和冥界的使者,它们有可以招魂的本领。当黑猫跳过死人的时候,那个死人的三魂七魄,就会被散乱地招回部分,导致“尸变”。

排除迷信的说法,如果按科学的说法来解释,有一种是说,因为猫是杂食性动物,吃腐食的,所以在人死后,猫很可能会将人的尸体吃掉。

还有一种更为合理的解释是,因为猫身上的毛容易产生静电,人在刚死的时候,身体的机能还没有全部停止,比如说人的神经元就还没有死去。

这个时候,如果有猫靠近的话,可能会出现静电刺激到人的神经元的现象,导致尸体发生移动或坐起的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诈尸。

九条命的猫图解(游走在亦正亦邪中的猫)(7)

猫妖

独孤陀事件:猫鬼闹皇宫

隋朝曾因为一个巫术引发大恐慌,唐朝建立后,甚至命令禁止这个巫术,这个巫术被叫做“猫鬼之术”。

猫鬼之术,又被称为猫蛊,是巫蛊中动物蛊的一种,是诅咒人死亡的妖术。

《隋书》记载,599年初,国母独孤皇后突然全身刺痛,病倒在床,隋文帝赶忙喊来御医。御医是个厉害人物,一看病情就说:“这不是自然之病,而是猫鬼之疾。”

隋文帝一听这话,立即想到了独孤皇后同父异母的弟弟独孤陀。

为何会想到他呢?原来,据传独孤陀的外婆家世代养猫鬼,独孤陀的一个舅舅就是因为养猫鬼不慎反被猫鬼所害。

隋文帝本就是个疑心很重的人,当场就命左仆射高颖、纳言苏威、大理丞杨远共同审理此案。

这3人还算是有些本事,查出了一些名堂。他们抓住了这个案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独孤陀家的婢女徐阿尼。

据说,徐阿尼才是独孤陀家养猫鬼的具体实施者,被抓起来后,禁不住拷问就全招了。

徐阿尼说:“之前我是独孤陀外婆家的婢女,在那时候就开始养猫鬼了。后来,到了独孤陀家,继续养猫鬼,经常奉孤独陀之命放猫鬼出来害人,被害人家的财物就会转移到独孤陀家里来。有一天,独孤陀告诉我说,放猫鬼到皇后的住处,使皇后的财物也转移到他家去。”

3人大为惊讶,世间居然还真有此等邪乎之事?于是叫徐阿尼呼唤猫鬼出来,一辨真假。

子夜时分,徐阿尼将一碗粥放在宫门外。一番念咒后,她拿着汤勺轻敲碗边,口中念念有词:“猫女出来,毋住宫中。”

没多时,徐阿尼目光呆滞,两眼发直,脸色发青,整个人像被什么东西拉扯着往外移。看的人禁不住惊呼:“猫鬼附体了。”

就这样,此案真相大白。

独孤陀虽说因为是皇舅的身份被免了死罪,但还是被贬为庶民,没多久就抑郁而终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独孤陀事件。

九条命的猫图解(游走在亦正亦邪中的猫)(8)

半山泥猫

猫·民俗

半山泥猫:蚕农镇鼠之宝

杭州的泥塑文化源远流长,手艺精湛。其中,有一种特别有名的泥塑作品叫半山泥猫。

半山泥猫因出产自半山镇而得名。在半山镇的皋亭山南麓,有个叫倪家门的自然村,村民世代以蚕桑为业。

在半山,有一座半山娘娘庙。传说娘娘殿内塑像座前,时常出现黑、白、黄等七彩神猫。半山倪家门的人及其后代,就以产售泥猫为业。

每逢清明前后,各地的桑农、蚕农成群结队,到半山娘娘庙烧蚕香。返乡回家的时候,他们会买上几只泥猫。

据说,如果将泥猫放在蚕匾或蚕架上,家里的老鼠就无影无踪,蚕桑便会丰收。因此,半山泥猫成为蚕农的镇鼠之宝,视为蚕花的守护神。

泥猫也成为吉祥之物,用于馈赠亲友,期望消灾祛邪,祈求家业丰足。

这一习俗始于南宋,兴于清朝盛世,到光绪年间渐渐衰落。清范祖述《杭俗遗风》记载:“半山出产泥猫,大小塑像如生。凡至半山者,无不购泥猫而归,亦一时之胜会也。”

古时候,半山出产的泥猫都由半山娘娘庙雇用的工匠手工制作而成,工艺十分讲究。这些泥猫大多数为双面造型,形状姿态千变万化,色彩丰富,栩栩如生。

现在的泥猫更与时俱进,游客可根据喜好绘制一尊带回家。2007年,半山泥猫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九条命的猫图解(游走在亦正亦邪中的猫)(9)

舞火猫

壮族崇拜猫,晚上舞火猫

在南乡壮族,因猫捉鼠保护庄稼而对其产生崇拜,视猫为神,至今还保存着“舞火猫”敬神的古老习俗。

很久很久以前,壮族的祖先刚到居住地落脚的时候,四周都是荒山野岭,猛兽特别多。

他们的祖先虽然很勤劳,每天辛苦地劳作,开山种田,但粮食总被老鼠偷吃。

为赶走老鼠,当地民众崇拜起猫,并奉之为猫神,于是有了用稻米草扎成“火猫”、祈求五谷丰收的“舞火猫”传统。

现存的“舞火猫”主要分为两种形态:一是舞长猫,二是舞猫人。

舞长猫与汉族、瑶族的“舞火龙”如出一辙。通常将长猫按“之”字形排列。

夜幕降临,全村男女老少陆续汇集起来,烧起火塘,燃起神香,并将神香插入“猫身”上,开始“敬猫”仪式。

参加舞猫的村民举起“猫头”和“猫身”,伴随着锣鼓有节奏的声响,开始舞动起来。通常由几个小孩扮成逃窜的“老鼠”在前方引舞,他们用双手举着点燃的香把,灵活地左右跑动。

“猫头”比较重,所以,一般由力气大的年轻人举着。像“舞龙”一样,“猫头”后的“猫身”被很多根竹竿撑起,大家排着队,将这些竹竿举起来。

全猫的长度按参加人数的多少来决定,但人数一定要成双数。猫身上插点燃的神香,10支香为一柱,每隔18-20厘米一柱。

夜幕里,前有持香逗“猫头”的“老鼠”逃窜,后有“火猫”左右扑腾,上演着精彩的“猫捉老鼠”,场面颇为壮观。

舞猫人有点像日本的cosplay,就是人装扮成“猫”的样子来跳舞。

“猫人”头戴“猫头帽”,双臂、双腿都扎上了稻草绳。

在古时候,“猫人”的穿着十分讲究,男人头上要系一条毛巾,穿蓝靛布对襟上衣,中式长裤,红腰带黑布鞋。女人则要戴蓝靛布帽,穿蓝靛布大襟长袍,中式长裤,红腰带,黑色绣花布鞋,戴银制项圈手镯。

现在,随着时代发展,舞火猫的穿着也与时俱进,改为专门设计的“火猫服”了。

到了夜里,”猫人”到村外聚集起来,将神香点燃,插上帽上和身上的草绳中。

表演者排成一字长形,边走边舞。先在村外舞动一轮,再到圩上表演。到了较宽敞的地方,还有“绞麻花”的队形表演。

“火猫”起舞时,旁边还有用稻草结成的牛、马、猪、羊、鸡、鸭等禽畜,脚下安有木轮车,跟着“猫人”队伍后面舞动,预兆六畜兴旺。

表演完后,要把“猫”拿到河面上烧掉,这一仪式被称为“放龙归海”。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陈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