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尉迟恭站宫门(家家户户门上所贴)(1)

尉迟敬德画像

为李世民擒隋炀帝御马

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可谓英主和猛将的配合。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尉迟敬德排名在第七,乃武将之首。虽然不乏有人将尉迟敬德称为大唐第一猛将,但从纯军事的角度,会有些军迷表示不服,而若从智勇双全这个角度来评价,他是配得上这个位置的。

就尉迟这个姓氏来说,尉迟敬德祖上可能是中亚胡人的一个分支,即后世的“于阗人”。史载,他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即今山西朔县人。他年轻时便以“勇武”著称,隋大业末期被刘武周招入麾下,与宋金刚并列为刘手下两大悍将。武德三年(620年),刘武周派宋金刚、尉迟敬德南下进攻李唐,与李世民指挥的唐军交战,宋金刚大败,投奔突厥。此时的李世民正求贤若渴,早就听闻尉迟敬德是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猛将,便派人招降,而尉迟也发现了李世民具有“明日之星”的潜质,双方互相欣赏,于是尉迟便投奔了秦王李世民。

“门神”尉迟敬德(左)、秦叔宝(右)

尉迟敬德一生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唐朝建立后,因其骁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都想收买他。太子李建成曾给他写了一封密信,表示要和尉迟结为生死之交,并送了一车的金银器物。尉迟敬德对太子派来的人说:“若私许殿下,便是二心。徇私忘忠,殿下亦何所用?”并将满车的宝物退回。对方见收买不成,便派人暗杀,已闻到风声的尉迟敬德真是艺高人胆大,睡觉时干脆重门洞开,刺客多次都已悄入庭院之中,但见这阵势一个个都吓跑了。

作为一员武将,尉迟敬德绝对不是大老粗,堪称智勇双全。他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在玄武门之变前,当李世民和李建成双方斗争进入关键时刻,李世民念及兄弟之情,犹豫不决,尉迟敬德一再劝其早下决心,先发制人,不要“存仁爱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计”。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又拈弓搭箭,射杀李元吉。为稳定局势,尉迟敬德奉李世民之命带甲入宫向正泛舟海池的高祖李渊报告,并敦促李渊下诏,令诸军悉受秦王节制。李世民从此登上大位,开始他的贞观之治。

在整个政变的过程中,尉迟敬德表现英勇,临危不乱,为李世民夺取最后的胜利立下了大功。所以,后来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功居第一。

据说,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后,夜间经常做噩梦,梦见被自己杀死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变为恶鬼前来作祟。他想起这兄弟俩生前最怕的人是尉迟敬德和秦叔宝,为了驱赶恶鬼,他决定把二位猛将的画像贴到门上。于是,尉迟敬德成了右门神,秦叔宝成了左门神。千百年来,这个风习一直流传至今。

晚年的官场转身

秦琼尉迟恭站宫门(家家户户门上所贴)(2)

昭陵博物馆尉迟敬德墓碑的墓志铭及花纹

但是,立过大功的尉迟敬德也难免会任性起来。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在李世民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尉迟敬德见宇文士及的座位次序居然排在他的上方,于是便对其叫嚣:“汝有何功?合坐我上!”坐于其下的李世民堂弟李道宗好心起身解劝,没想到敬德不仅不给面子,反而回手一记老拳,把这位亲王几乎打瞎。事情闹大了,李世民很不高兴,宴会在不愉快的气氛中提前结束了。

这要是遇到别的君主,尉迟敬德可能也难得善终,幸运的是,他遇到的是李世民,他找尉迟敬德作了一次很严厉的谈话,对他说:“朕览汉史,见刘邦手下功臣没几个有好下场的,对此常常怪罪这位汉高祖。自从朕当皇帝以来,一直想保全功臣,但你却屡犯法度,这次在国宴上当着朕面又来这个,我才知道韩信和彭越被杀,也不尽是汉高祖的过错。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希望你好好反省,以免有后悔之时。”

说尉迟敬德活得明白,是因有如此“明智”的皇帝。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这个大半生纵横沙场的猛将一改过去的粗犷和豪放,为人变得谨小慎微,事事唯恐越雷池半步。贞观十七年(643年),五十九岁的尉迟敬德就不断上疏“乞骸骨”(请求退休),随后便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衔致仕。在总共16年的退休生活中,尉迟敬德断绝了所有的人情往来,一方面是搞一些神仙方术的东西,服药炼丹;另一方面是享受生活,大搞亭台楼阁、锦衣美食、歌舞娱乐。尉迟敬德去世后,唐高宗给他追授司徒兼并州都督的赠官,谥忠武,赐陪葬唐太宗的昭陵。

前段时间小编新做了个微信公众号,每天会发布一些历史故事。供大家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历史能让人以史为鉴明悟自身,小编新做的公众号名字是“野史杂谈文化国馆”谢谢各位看官对小编长久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