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迪士尼推出的小熊维尼真人版电影《挚友维尼(Christopher Robin)》,温柔的叙事风格打动许多观众的心,让人怀念起了小时候看《小熊维尼》时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更重新吹起小熊维尼热。不过一些网络谣言也跟着重出江湖,一位网友在推特上指出“小熊维尼的朋友,其实每个是代表了一种心理疾病”,这到底是真的吗 ?

小熊维尼朋友代表不同的心理疾病(小熊维尼朋友代表不同的心理疾病)(1)

《小熊维尼》是英国作家艾伦·亚歷山大·米恩A. A. Milne为自己儿子创造的一只漫画熊,并于1926年出版《小熊维尼》故事书。后来经由迪士尼重新绘制的卡通走红全球

小熊维尼朋友代表不同的心理疾病(小熊维尼朋友代表不同的心理疾病)(2)

最近迪士尼更是拍摄了小熊维尼真人版电影《挚友维尼》,维尼的朋友们也都出现在电影当中,就在电影上映后没多久,有位网友在推特上表示:

“小熊维尼的朋友,其实每个是代表了一种心理疾病”随即有超过12万人按赞,超过5万人转推

据说小熊维尼代表的是冲动、小猪是焦虑、袋鼠妈妈(Kanga)是社交焦虑;小袋鼠小荳(Roo)是自闭症兔子是强迫症

小熊维尼朋友代表不同的心理疾病(小熊维尼朋友代表不同的心理疾病)(3)

跳跳虎是多动

小熊维尼朋友代表不同的心理疾病(小熊维尼朋友代表不同的心理疾病)(4)

伊唷是忧郁

小熊维尼朋友代表不同的心理疾病(小熊维尼朋友代表不同的心理疾病)(5)

猫头鹰有读写障碍

小熊维尼朋友代表不同的心理疾病(小熊维尼朋友代表不同的心理疾病)(6)

实际上,这不但不是什么新发现,第一个把这个说法发扬光大的,还是加拿大医学学会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于2000年圣诞节左右发表的一篇文章,虽然这群研究者们一开始是抱着开玩笑的心态,用意只是在于提醒“任何人都可能有精神疾病”。尽管他们确实是以认真的态度将小熊维尼故事里的角色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分门别类,但并不是要严肃地说服任何人“看吧,这群角色真的有病。”

小熊维尼朋友代表不同的心理疾病(小熊维尼朋友代表不同的心理疾病)(7)

重点是在这篇文章的一开始,研究者们就以轻松的口吻表示:这是一群现代神经发展心理学家(neurodevelopmentalists)的看法,并非原作者A. A. Milne作出的诊断。而且在后来的2017年,因为叙述作者A. A. Milne 退伍后受到PTSD症状影响的电影《永远的小熊维尼(Goodbye Christopher Robin)》上映,当年的主要研究员Sarah Shea受访时表示:他当时并不知道A. A. Milne有PTSD,他们写那篇文章只是想要幽自己的职业一默,讽刺神经发展心理学家就是一群往别人身上贴标签的家伙而已。

小熊维尼朋友代表不同的心理疾病(小熊维尼朋友代表不同的心理疾病)(8)

不管你接不接受这个“小熊维尼的朋友并没有代表种心理疾病”的解释,至少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原作者写作时是没有这种意图的。大家可以安心的相信这群动物们是快乐地待在他们的森林里,陪着克里斯多福罗宾度过了他的童年。

小熊维尼朋友代表不同的心理疾病(小熊维尼朋友代表不同的心理疾病)(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