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的校名不仅是一个名称或标志,同时也是一种形象、身份和价值的体现,因此取名往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关系到多种不同的利益主体和多种不同的评价视角就利益主体来说,不仅可能涉及政府主管部门、高校领导、高校教职工、在校学生、校友,甚至还可能涉及有各种各样关联的兄弟高校等其他方;就评价视角来说,既可能有基于学校发展历史考虑的、基于学校文化传承考虑的、基于文字学考虑的、基于保护学校品牌和注册商标考虑的,也有可能是基于未来发展目标定位考虑的甚至还有一些我们以前尚未注意到的视角,如“尽可能有利于海外校友学历信息的验证”等,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院校名称带字母?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院校名称带字母(大学校名取名需方便信息检索)

院校名称带字母

 一个大学的校名不仅是一个名称或标志,同时也是一种形象、身份和价值的体现,因此取名往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关系到多种不同的利益主体和多种不同的评价视角。就利益主体来说,不仅可能涉及政府主管部门、高校领导、高校教职工、在校学生、校友,甚至还可能涉及有各种各样关联的兄弟高校等其他方;就评价视角来说,既可能有基于学校发展历史考虑的、基于学校文化传承考虑的、基于文字学考虑的、基于保护学校品牌和注册商标考虑的,也有可能是基于未来发展目标定位考虑的。甚至还有一些我们以前尚未注意到的视角,如“尽可能有利于海外校友学历信息的验证”等。

  在互联网环境下,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大学取名还要有利于信息检索、信息交流和信息计量的准确与方便。因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检索、信息交流和信息计量将越来越频繁,人们对信息检索、信息交流和信息计量中的全面性、准确性、即时性、交互性、安全性以及海量信息的快速处理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使大学校名取得科学合理,如何使大学信息能够得到准确、及时、客观、全面、方便的检索、交流和计量,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实际的现实问题,必须预备在先,及早予以重视。

  从有利于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检索、信息交流和信息计量的准确与方便这个新的要求来说,目前我国大学的很多校名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

  第一类情况是校名中使用了括号、连接号等标点符号的。有了标点符号以后,信息检索和信息统计的准确性就会大打折扣,在实际工作中甚至不可能准确统计。因为有的使用了括号,有的又不使用括号,有的是在全角状态下使用的括号,有的是在半角状态下使用的括号,有的使用的是半字线的连接号,有的使用的是一字线的连接号,有的在使用半字线的连接号时又特意在其前后加空格符,而有的又在使用时干脆省略了连接号。

  第二类情况是校名用字是其他高校校名用字组成部分的,如地处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这个校名,它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兄弟高校校名用字中的一部分。“中国矿业大学”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这个校名用字中的一部分。这种情况还出现在所有独立学院的命名中,即所有创办有独立学院的高校,其校名用字是其独立学院校名用字的一部分,比如,“浙江大学”这个校名,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这两个独立学院校名用字的一部分。这种校名用字组成,显然不利于信息检索和信息统计的准确与方便。

  第三类情况是同一个学校却存在多个英文名的。如北京大学的英文名,最常用的是属于“威妥玛拼音”形式的英文名“Peking University”,但在数据库中也会经常碰到使用“Beijing University”这种“中文拼音”形式的英文名。至于有的高校英文名,有时使用的是“意译名”,有时又使用“直译名”的现象,也很常见。显然,我国高校英文校名五花八门,不仅会让国内民众常常不得要领,而且还容易在对外交流中遭到误解,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

  第四类情况是两所不同大学却使用了同一个英文名的。如南昌工程学院官网中使用的英文名是“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而南昌理工学院官网中使用的英文名也是“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想准确地检索和统计某校学者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科研成果当然也很困难。

第五类情况是官方批准名和实际使用名不一致或者说同时使用两个校名的。如浙江树人学院,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很多场合中使用的是“浙江树人大学”;类似的还有成都学院,其“成都大学”校名也一直保留使用。

  第六类情况是校名特别长的。典型的有:“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这个校名不仅使用了连接符,而且其校名长达19个字符;“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这个校名也有17个字符。这么长的校名,若要准确地记牢、准确地检索和统计汇总出各种各样的数据,又谈何容易?

  第七类情况是界限比较模糊,既好像是同一机构,但好像又是不同机构的。比如,2003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包头医学院、原包头钢铁学院和原包头师范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科技大学。但在2004年12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内蒙古科技大学又分为三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原包头医学院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原包头钢铁学院保留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名,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校名恢复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普通本科师范院校。但如果去查教育部网站上公布的高校名单,却又只有“内蒙古科技大学”这一个校名。

  第八类情况是既有大学建制同时又有学院建制的相似校名的。如“广西师范大学”(地处桂林)与“广西师范学院”(地处南宁),“辽宁科技大学”(地处鞍山) 与“辽宁科技学院”(地处本溪),“河南科技大学”(地处洛阳)与“河南科技学院”(地处新乡),“武汉大学”和“武汉学院”(两校同处武汉)等。显然,这类校名不仅在校名的翻译和信息的检索、交流、计量等方面会对普通民众带来极大困扰,还会在未来“学院建制”的高校以后要升格为“大学建制”时又带来取名的新的困扰和尴尬。

  第九类情况是同一个区域中相似校名极其多的大学校名。如仅就湖北省来说,就有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科技学院、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武昌工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贸职业学院、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科技职业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一长串令人眼花缭乱很容易混淆的高校校名。显然,这类校名多了以后,不仅翻译难、记忆难、检索难、交流难、统计难,而且新闻中报道的“新生报到找错学校”的事情也就难免会发生。

  第十类情况是其他一些比较特殊的校名。如现在的“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改名于2004年,其前身是“华北航天工业学院”。这两个校名因为极其相似,因而很难让人准确区分究竟哪个校名是最新的、哪个校名是正确的。

  为尽量减少因校名不当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对大学校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对相关问题进行一次系统的论证研究,及早制定一些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以规范和引导高校或其他机构的中文名、简称、英文名及英文校名缩写的使用,同时对目前一些存在明显不足的校名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减少问题存量。第二,建议教育管理部门以后在审核和批复新的校名(改名)文件时,既公布高校的规范中文名和学校标识码,同时也公布该校的英文名、“简称”和“英文校名缩写”(如果有)。如果发现新申请的高校名和以前高校名有重复的则不予批准。条件成熟时,也可以统一发布一次全国大学的“规范中文名”、“英文名”以及“简称”(如果有)和“英文校名缩写”(如果有)等信息。第三,建议以后大学的取名,除应该遵守目前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外,在文字组成上应尽量遵守以下四条原则:一是尽量不使用括号、连接号等标点符号;二是尽量避免其校名用字是其他高校校名用字组成之一部分的情况;三是尽量不取特别长的校名,字符数最好控制在12字以内;四是尽量增加区分度,避免再出现校名雷同现象,如只有一字之差的校名雷同现象,既有大学建制又同时有学院建制的校名雷同现象等。(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汤建民)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评价科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