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青春微电影(大连留美高中生拍微电影获多个奖项)(1)

尚尔冬(左一)在拍摄现场。受访者供图

近日,留学美国的大连18岁高中生尚尔冬,自编、自导耗时近1年时间拍摄的首部微电影《The Thirty Nine Days》连续斩获美国多个电影奖项,并入围了西雅图电影节、纽约电影节等多个电影节。一部剧本为何能打动奥斯卡获奖摄影师肯低薪为他拍摄? 1000多份的简历中,为何男主角选了餐馆的服务生?昨日,记者联系到尚尔冬,他向记者讲述了电影创作前后的拍摄花絮故事。

初衷:摄影和音乐带来创作灵感

谈起这部微电影的创作初衷,尚尔冬告诉记者,在自己八九岁时就曾梦想有一天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电影导演。“我非常喜欢斯皮尔伯格导演,他拍摄的电影我几乎都看过,他的画面感非常强,我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为他那样的导演。”尚尔冬表示,在很多年前,父亲曾送给他一个单反相机,闲时他总会去拍摄各类场景的画面。

除了学习摄影外,尚尔冬具有一定钢琴基础,这些都为他日后学习拍摄电影打下了基础。来到美国后,尚尔冬开始有意识地在业余时间深入学习电影方面的知识,自学了一些专业课程。

2014年夏天,尚尔冬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前后经历了近20次的修改完成了剧本的早期创作,早年的学习音乐生涯为他带来了很多创作灵感。“其实我最初只是把剧本的梗概、一些灵感和想法写进去,当这些东西愈加丰富时,我觉得应该去尝试做一部电影。 ”尚尔冬说。

拍摄:剧本感染奥斯卡获奖摄影师

从2014年8月起,尚尔冬开始和几个朋友在一个网站上进行招募,从最初的预算、选角、取景,再到拍摄,前期的准备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我们的预算是由前期的出品人制定的,最初定的是10万美元,但我们的经济能力不够,直到电影杀青,只花费了1.5万美元。这些钱大多数来自我之前的一些投资,还有赞助商的帮助。 ”在30多人的团队中,尚尔冬是最小的一个,其他人年龄大都在26岁以上,年纪最大的是一个75岁的摄影师。

说到这个摄影师,尚尔冬表示,他曾在美国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过殊荣,因尚尔冬的剧本所打动,这位摄影师以非常低廉的薪水加入到拍摄团队中,让尚尔冬感动不已。在选角阶段,尚尔冬先是将自己的剧本和拍摄计划放到了网上,很快就收到了纽约当地超过1000份简历。经过3轮的试镜,最终将女主角定了下来。“男主角的选拔比较周折,报名的这些人当中都没有太合适的。有一天我在餐馆吃饭时,遇见了一个服务生,他曾在英国戏剧学院学习过舞台剧,经过试镜,我们最终敲定了他。 ”

经过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后,在实际拍摄中困难相对少了一些。“电影拍摄持续了一周时间,我们每天工作大约12到18个小时,其中有2天时间我们连续工作了48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配合艺术部、摄影部、照明和控制等部门的合作,在后期制作中还有更多的合作。虽然这些工作让我有压力,但我喜欢这样做。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把这部电影拍好。 ”尚尔冬说。

成绩

影片在美国入围多个大型电影节

这部40分钟的微电影讲述了一个女孩在学习钢琴的路上,受到了父亲打击,不让她学钢琴。有一天她在教堂里意外弹了一首曲子,并进入到钢琴大师肖邦的世界中。 “这个故事里面有自己学习钢琴时的影子,加了很多创意,属于古典的浪漫穿越题材。 ”尚尔冬说。电影杀青后,相继获得了第二届新概念旧金山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美国独立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奖项,并入围包括西雅图国际电影节、纽约国际电影节等在内的多个大型电影节。

谈到拍摄电影的最大收获,尚尔冬坦言自己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发掘团队协作的能力。 “拍电影是一个团队工作,你需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当你把想法付诸现实,你需要去享受这个过程,而且一定要努力实现它。 ”尚尔冬表示,这部电影对他的影响很大,今年他将步入大学里继续深造,并报考了电影专业,“我喜欢电影,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制作一部长片。 ”尚尔冬说。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齐书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