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坐北京地铁二号线的人应该很清楚,二号线的东西南北四边有很多以城门命名的车站,那么这些城门您都知道他们的来历吗。

北京城门一共几个(百科北京城门您知多少呢)(1)

东边的东直门与朝阳门是明清北京的老城门,东直门原为元大都东垣崇仁门,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洪武四年(1371年)均修补沿用,永乐十七年(1419年)修葺,改称东直门。朝阳门在元大都时称齐化门,是漕运粮食的必经之门。而建国门与西边的复兴门在清朝及以前并没有,是在日伪占领时期打开的通道,并没有城楼,建国门当时叫启明门,日本投降后,改成建国门,复兴门当时叫长安门,日本投降后,改称复兴门。这两个门都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改的名,而在文革的高压下,并没有遭到破坏,也许当时的那些人已淡忘了它们的的名字来历。

北京城门一共几个(百科北京城门您知多少呢)(2)

南边的和平门同样也不是清朝及以前的传统城门,是在民国段祺瑞时期打开的,只有两个门洞。初名新华门,为区别于中南海的新华门,改名为和平门,后张作霖时期改名为兴华门,后又改回。

而前门事实上就是正阳门,是明清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同外城的正南门永定门一样是两重城门,中间是瓮城,今天只能看到正阳门的箭楼和城楼了,而看不到完整的瓮城了。崇文门与宣武门是传统城门,尊崇左文右武,文东武西的原则而命名。

西边的阜成门在元大都时叫平则门,与东边的朝阳门相对但不相同,中间被皇城相隔,是通往城内的运煤通道。西直门在元朝时称和义门,是除正阳门外规模最大的一个城门,是往皇宫送水的水车必经之门,有水门之称。

而北边的德胜门与安定门则是明清时兴建的,因为元大都的北城墙要比明清北京要往北五里。这就要说说地铁10号线的健德门与安贞门了,它们都是元大都北城墙的两个门,而10号线上的北土城与西土城两站,也因分别处于元大都的北城墙与西城墙而得名,因当时的城墙是土城墙,城指城墙而非城市或其它。13号线的光熙门是元大都西城墙靠北的一个门。到明清北京这个门就没有了。

新开通的7号线上的广渠门与广安门站分别是明清北京时外城的东西两门,而在元大都时并不存在,元大都没有内外城之分,统称外城,到了明清时期,则内外城统称京城。当年皇太极打到北京城,就是在广渠门外与袁崇焕大战的,被打败后,撤回了盛京。按照古代建城的城制,一般都是外城包住内城,而事实上明嘉靖时期也是计划建外城七十余里,包住内城,后因经费不足,只将内城南边的关厢地区包住,并将天坛与先农坛包围进去,这样就形成了后来的“凸”字型的明清北京,为了便于管理,加修了东便门与西便门,这样的“凸”字型也就构成了现在二环的基础。

另外外城的南边除了上面说的永定门,东西各有左安门与右安门,内城内部的皇城四门分别是南北的地安门与天安门,东西的东安门与西安门。皇城内的宫城也就是故宫的四门分别是南北的神武门与午门,东西的东华门与西华门。

老北京的中轴线上的城门由南到北分别是:两重门的永定门和正阳门、中华门(也叫大清门或洪武门,即现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前三殿、后三宫、钦安殿、神武门、地安门。

北京城门一共几个(百科北京城门您知多少呢)(3)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话历史微信号:huals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