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继孔子之后伟大的历史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同样是一部百科全书,历代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喜爱。

司马迁史记在线阅读(司马迁史记的阅读法)(1)

史记现存最早的三家注刻本,黄善夫刻本,国图藏

人们喜欢读《史记》,但是往往不知道如何有效地阅读,是无法领略到这部伟大作品的令人震撼的伟大力量。在这里,我在总结前人的读书经验和个人的阅读《史记》的体验上,抛砖引玉,不揣冒昧,介绍一下《史记》的阅读法。

梁启超关于《史记》阅读法

梁启超在《史记旨趣价值及读法》一文中,认为《史记》有两种读法:一种是常识的读法,一种是专究的读法。前者是大多数人的读法,后者是研究者的读法。

梁启超认为这两种读法都需要做准备工作,就是先读《太史公自序》和《汉书・司马迁传》,从而了解司马迁的生平。然后再去阅读《史通》《隋书・经籍志》及《四库目录提要》中记述的《史记》之部分,从而了解这本书在史学史上价值。

司马迁史记在线阅读(司马迁史记的阅读法)(2)

商务印书馆百衲本史记,用日本藏本与商务藏本拼接

客观来说,梁启超这个准备工作对对文史爱好者还是比较难,除了《太史公自序》和《汉书・司马迁传》之外,像《史通》《四库目录提要》等书一来难读,二来毫无基础的前提下来也很难对上述的介绍有多少直观的印象。

在具体的章节上,梁启超建议初学者不必看表、志以及部分世家、列传,大概可以去掉三分之一的内容。

《史记》的入门必读书

梁启超的方法是对的,就是读《史记》之前要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概况。这里,我推荐三本书:

第一本是季镇淮的《司马迁》,这是一本写于1955年的小书,后来收入《大家小书》之中,再版多次,详细的介绍了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价值。

第二本是张大可的《司马迁评传》,这是南京大学老校长匡亚明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的一种,比季准怀的书详细而且内容丰富,可以称之为季镇淮的升级加强版。

第三本是李长之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也是《大家小书》的一种,这本书不仅仅论述了司马迁的品格和文章的风骨,文笔的奔腾澎湃之纯净而沉着,读起来满口余香。

韩兆琦作为著名的《史记》研究专家,有多本关于《史记》的书籍,比如《史记通论》《史记讲座》,选择一本就可以!

中学生的《史记》阅读法

朱自清认为中学生应该读《史记》,但是要读选本。叶圣陶认为《史记》其实是一本文学书,中学生就应该当做传记文学来读,中学生读《史记》一来是培养古文阅读能力,为参加高考做准备,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中学生读《史记》关键是两点,首先是选择一个很好的注本,这里我推荐王伯祥的《史记选》,这是公认的《史记》最好的选本。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释丰富,逐词逐句的详细注释解释,一句一句的串讲,仅仅《项羽本纪》注释就有622条,可以很好的提高阅读水平和古典文化知识。韩兆琦的《史记选注集评》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一次普及性转化,注释详尽,也很适合中学生阅读。

此外,中学生读《史记》还是要背诵的,《史记》的很多篇章,必须要能够熟读成诵。

一般的《史记》阅读法

我查看了很多名家对《史记》的阅读方法,老实说,并不适合普通人,即便是入门读法,其难度与文献学专业的本科生乃至研究生相仿,我这里总结一个适合文史爱好者阅读《史记》的方法。

第一、准备工作:

1、选择版本,建议采用中华书局的简体横排版本,一来版本是最权威的,简体横排适合众人阅读,这是包括三家注的版本。如果买不到,那就选择竖排繁体字版,不过要求较高。如果繁体字认识不全的,可以选择上海古籍出版社、岳麓书社的简体字版。

读古籍,首选大出版社简体字版!

2、阅读季镇淮的《司马迁》,了解司马迁的经历和《史记》的章节、组成,以求对《史记》有个整体的了解。

司马迁史记在线阅读(司马迁史记的阅读法)(3)

国外研究史记最权威的书籍

3、准备工具书: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册》(地图出版社)第一、二册用来查地名;万国鼎的《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华书局2018)用来查年代;仓修良的《史记辞典》(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用来查找词语、人名、地名、民族、职官、著作、天文、历算、音乐、动植物名以及器物典制。吴树平的《史记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82)用来查人名。这些书都有电子版,下载到手机、平板或者电脑上,在读书的时候随手查阅!

读书,一定要随时查找工具书!

第二、读书顺序

1、《史记》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件事,一个人可以在不同卷数中出现,所以读《史记》一定要使用互相参考阅读法。

2、阅读的顺序分别是《世家》《列传》《本纪》《志》,《表》可读可不读。

3、本书参照阅读方法:以卷31《吴太伯世家》阅读为例,第一段原文如下: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在具体的阅读过程,随时查找工具书。

然后根据人名索引,查找全书中关于太伯事迹的篇章,吴太伯的事迹散见全书各处。卷4《周本纪》、卷13《三代世表》、卷39《晋世家》、卷61《伯夷列传》、卷63《老子韩非列传》、卷130《太史公自序》都提到了太伯的事迹。

查找完了全书,就大致对太伯的事迹有了极为清晰的了解。

不要小看这个互相参考的阅读法,一般学者都不会这么阅读,这的确是阅读《史记》最至高无上的阅读法。

4、与他书参考阅读法:

在与《史记》内部阅读完之后,继续参考相关史书的记载,比如《汉书》关于汉武帝之前的传记都是参考《史记》写的,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史记》《汉书》同一章节可以参考阅读。另外,《史记》可以和《资治通鉴》《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参考阅读。

上面的阅读方法虽然繁琐麻烦,但是却是可以真正读懂《史记》的方法,有些人自以为读过《史记》,但是你问他具体的章节他答不上来,这种走马观花的方法是读不好这本伟大的巨著。


附录:《史记研究集成》是著名史记研究者张大可、安平秋等人编纂的研究成果合集,可以作为《史记》研究参考,也可以作为工具书使用

1、 张大可,安平秋,俞樟华主编;张大可著.史记研究集成 第1卷 司马迁评传[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2、 张大可,安平秋,俞樟华主编;安平秋等著.史记研究集成 第2卷 史记通论[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3、 张大可,安平秋,俞樟华主编;韩兆琦,张大可,宋嗣廉著.史记研究集成 第3卷 史记题评与咏史记人物诗[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4、 张大可,安平秋,俞樟华主编;张大可,梁建邦著.史记研究集成 第4卷 史记论赞与世情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5、 张大可,安平秋,俞樟华主编;张大可辑释.史记研究集成 第5卷 史记精言妙语[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6、 张大可,安平秋,俞樟华主编;杨燕起,陈可青,赖长扬汇辑.史记研究集成 第6卷 史记集评[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7、 张大可,安平秋,俞樟华主编;王明信,可永雪著.史记研究集成 第7卷 史记人物与事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8、 张大可,安平秋,俞樟华主编;阎崇东著.史记研究集成 第8卷 史记史学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9、 张大可,安平秋,俞樟华主编;王明信,俞樟华著.史记研究集成 第10卷 史记文学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10、 张大可,安平秋,俞樟华主编;王明信,俞樟华著.史记研究集成 第10卷 司马迁思想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11、 张大可,安平秋,俞樟华主编;张大可,赵生群等著.史记研究集成 第11卷 史记文献与编纂学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12、 张大可,安平秋,俞樟华主编;张玉春,应三玉著.史记研究集成 第12卷 史记版本及三家注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13、 张大可,安平秋,俞樟华主编;张新科,俞樟华等著.史记研究集成 第13卷 史记研究史及史记研究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14、 张大可,安平秋,俞樟华主编;俞樟华,邓瑞全(卷)主编.史记研究集成 第14卷 史记论著提要与论文索引[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