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上善若水真正的含义(道德经中上善若水)(1)

《道德经》是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著作,出自春秋末年哲学家老子之手。其中“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在《道德经》中是这样描述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短短数字就道出了中国的水文化。

老子以水论道,将“道”的含义具象为水,在“水”中融入了自己的哲学思想。老子借“上善若水”来教人处事和治国,同时也以“水”的标准来对君子和圣人做出规范。老子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由此可见,老子更偏向于柔弱柔软之物,而自然界又有什么比水更为“柔弱、柔软”呢?但看似“柔弱”的水却可以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

道德经上善若水真正的含义(道德经中上善若水)(2)

老子与“道”

1.人间的隐士

老子,本名李耳,字聃,生长于春秋末年。在那个年代,天下纷争,战乱不断。人命飘零如草芥,人民都生活在极度的苦难之中。老子的哲学思想正是在这样充满苦难的环境中诞生的。老子宣扬自然的“无为而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用“道”的方式来抵抗暴政。

老子用“不争”的思想来宣扬对和平的期望。老子晚年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后西出函谷关,从此消失无踪,可以说,他是一个无欲无求的隐士

“上善若水”包含了老子道家思想。水的多种性质都十分符合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的具体化。中国典籍中有关老子道的论述有很多,比如《易经》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上善若水真正的含义(道德经中上善若水)(3)

如果说水是万物之源,那么道就如同水一样是万物的本源,是一种形而上学,虚虚实实,难以言说的东西。道之含义无穷无尽,广袤无垠,万物由此而生。

2.“无为”之道

老子的哲学观念讲究一种自然无为的思想。所谓“隐道无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强调了一种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与低调慈悲的人生哲学。

老子的哲学强调一种调和,老子曰:“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道家思想是一种“静”的哲学。道家思想不仅只有无欲无求,同时还宣扬了一种谦虚的人格。“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道德经上善若水真正的含义(道德经中上善若水)(4)

《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之一字包罗万象。道家思想讲究永恒不灭,道法自然。是崇尚自然的哲学。老子以“道”为最高标准,道是万物之源。

道家思想以皇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延续至今已经有4700多年的历史。唐代更是立道教为国教,更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盛况,道家的思想对于唐朝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

老子用“上善若水”来解释道家思想,这是因为水的特质与“道”相互契合,那水究竟有哪些特质赢得了古圣先哲的赞誉与欣赏呢?

道德经上善若水真正的含义(道德经中上善若水)(5)

水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东西,世间万物都离不开水的滋养。人类文明傍水而生,从古至今我们对水怀着一颗敬畏与爱戴之心。我们将黄河称为母亲河,中华文明也诞生于她。黄河之水哺育和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见证了历代王朝的兴衰与更迭,可以说,水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1.“上善”与“上德”

“上善若水”中的“上善”就是“上德”。从古至今人类都是以道德的标准来制约人类社会的,人类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也可以说是相对片面的看待事物的方式,因此有些超出我们常规思维范畴之外的概念与规律我们是理解不了的,这也就是说,人是不可能真正的完全认识自然宇宙规律的,而真正的规律也是人没办法描述的。

老子提出的“上德”是与“下德”相对的概念。这里的“上”,指的就是高尚,上层的意思。“德”也就是品德。“上德”指的就是上层的品德,“下德”指的就是一般的、不够高尚的品德。品德究竟为何有上下之分呢,这就跟老子的即“道”之思想有关了。

道德经上善若水真正的含义(道德经中上善若水)(6)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其中“上德”就是指符合大自然的最为纯粹的道德,是一切道德之根本。所谓“上德不得”就是指未经过人为规范与修饰的,不拘泥于世俗且符合自然的道德。

这是因为,对于不同的时代与民族而言,道德的规范是不同的。“下德”是被人为的约定俗成制约了的品德,带有一定的地域和历史性。比方说在封建奴隶制的年代,没有人会认为买卖奴隶是不道德的,但是这种行为是不符合自然之道德的。

道德经上善若水真正的含义(道德经中上善若水)(7)

现代人宣扬平等自由,这正是时间所证明的,压抑人的本性、奴役与欺压他人是不正确的。但“上德”却是一种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最本源的道德,因此它是高尚的,是符合“道”的。

2.水的性质

水与是万物存在的根本,是万物的成因。水以多变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存在有生命的无生命的万事万物之中。小到细胞血液大到山川河流水无处不在。水的本质纯净,无色无味,无声无形,但水却偏偏蕴含万物,万物因它的存在而存在,所有的色、味、声、形都诞生于它,这其中蕴含了道家之“无为”。

道德经上善若水真正的含义(道德经中上善若水)(8)

水有“不争”与“处下”的品行。首先,水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向低处淌流。这是一种谦卑的品性。在现实生活中,有能耐的人往往都深藏不露,低调行事,但在有需要的时候往往能一鸣惊人,赢得别人的崇敬。反观有的人有了一点能力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担任自己能力所不能胜任之事,出了大乱子惹人嘲笑。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中蕴含的惬意闲适与潇洒质朴便是“不争”与“处下”的境界。

结尾

道德经上善若水真正的含义(道德经中上善若水)(9)

道家思想绵延数千年,凝聚了一代代先人的哲思和构想。道家强调万物归一,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老子将道家的思想具象化,将这种广博的思想凝聚于水中,由此出现了“上善若水”的思想主张。其思想对后世的道,佛,儒三家都有巨大的影响。

老子的“上善若水”,体现了道家的自然无为,提出了对于君子的品行要求。老子认为,君子当如水——广博、宽容、低调、甘于奉献……

“上善若水”是中国水文化的代表,凝聚了古圣先贤的思想内涵。在今天,智慧之水依旧流淌在中华大地,滋润丰盈着每个中国人的思想和品德。

参考资料:

1、《“上善若水”是一种信仰》——李宗新

2、《老子和世界圣贤们的对话—以老子的"道"概念为中心》——李命权

3、《从“上善若水”读出的道家哲学》—— 李迎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