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桂去济南(从小月桂到筱月桂)(1)

1.筱月桂是一个好故事

想读这本书,主要是因为之前看过多次不同版本的原著改编的电影了,但对于故事的深层次表达感觉存在力量欠缺、不够深刻以及无法完整的表达筱月桂的丰富情感。

电影塑造的故事和画面给我的感觉是,电影的表达缺少情感的真诚和故事的连贯性;似乎在表达欲和情上总也拎不清,时常让人在看一个个不同的人在上海王这个名号上弯弯绕,特别是筱月桂对常力雄的怀恋这个情节从未在电影上真实而真情的表现出来。

读这本《上海王》的书就非常不一样,很多次,筱月桂都会想起常力雄来,不仅仅是欲的那一部分,还有更多自我成长和对真英雄的渴望。作者写作呈现出来的筱月桂是循序渐进的从小月桂成长到筱月桂的;如同书寓的名称一样,小月桂也是含蓄而大方的;并非如电影中那样,出来就是欲女的表现,无头无尾的贸然出现,很是挫败人物角色的塑造。

电影或电视剧看多了,总是要回归到故事本身,阅读是我最喜欢的回归方式。通过作者的文字表述,在我的脑海里构建起故事框架、情感链接和角色描写;一段段故事从文字到画面中脑海里面成型,多多少少会有电影的影响,但并非想象中那么多。这样的故事框架建立,可能让我更深刻的去理解故事的进展过程中,角色情感的表达和真实内心。这部分特别启发我来思考自己的工作或生活,文字建立起来的故事框架,为我去理解故事或角色提供来一种想象力——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这或许就是阅读最大的快乐。

《上海王》是一个很好的故事,足够吸引人,也很能让人一口气读完。具备这样的能力,故事需要好看,情节需要耐人寻味,结局也得让人意犹未尽。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有很多个可选的视角可以用来理解故事或人物命运本身,我试着从人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努力上来表达我的理解。

小月桂去济南(从小月桂到筱月桂)(2)

2.小月桂自我成长

出身卑微,命运坎坷。小月桂是在15岁左右被卖到风月场所的,对她而言或许是解脱,因为在一个没有亲情的舅舅家被非人的待遇,不如自己去闯生活;可是她对风月场所了解不够,也不懂的人在很多时候是无法决定自己命运。失去亲情的温暖,人很容变得恶毒;但是小月桂长大后回老家光宗耀祖的时候,并没有表现的恶毒,至少给狠心的舅舅、舅妈以足够的面子。奈何人心不足蛇吞象,她的舅舅和舅妈在若干年后居然有更不可思议的越轨想法,也最终死于自己的非分之想。

看准机会,挑战自我。小月桂算是一个自我成长的典型,在那个年代,没有人在乎尊严和体面,活下来是难得的机会。被卖到书寓的小月桂很显然是明白这是个什么场所的,她有勇气也有想法,对未来她没有太多规划,但她遇到那个能够改变他命运的人的时候,小月桂的勇敢和洒脱让她所有的缺点荡然无存,转而获得了让所有人艳羡的机会——与上海王走近。在与上海王相处的一个多月里,她真正经历了男女之事,也明白真爷们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下一个阶段的最重要的生存技能——洪门的规矩。洪门的规矩是一种生存法则,她在走投无路去卖身的时候,也坚守着洪门的规矩——她从未以常力雄的女人而祈求任何人任何事,因为洪门的规矩是要面子的,上海王也是有脸面的。

迅速成长,自我成熟。在成为第二代上海王的女人之后,小月桂已经成长为筱月桂了,不仅仅是名字的改变,更是命运的诉求——改变命运。按照一般上海伶人之女,嫁给一个富豪或成为上海王的七姨太,一生无忧,多好的选择啊。筱月桂已经不是小月桂了,她曾经有机会成为上海王常力雄的姨太太,但她的诉求绝非如此简单;她已经不是小月桂,随随便便找个人嫁掉就可以。她有自己的戏班,还有自己的梦想,她知道自己不能成为上海女王,却可以在戏曲这个男人不太关注的领域成为自己的王。她对上海王的理解非常清晰,对自己的能力和诉求也一清二楚,这是一个有经历也有智慧的人,不吵不闹,总是做的那么得体,反而赢得了黄佩玉的得天独厚的爱,真是一物降一物。最后,为了报常力雄之仇,联手余其扬一起炸死了黄佩玉。

自立为王,越发疯狂。在辅助余其扬当上海王之后,洪门的师爷和弟兄们多少有些义愤填膺、愤愤不平;筱月桂何其清楚,洪门是她成就至今的首要支柱,即使功成名就的今天也无法完全撇开洪门的影响。于是果断弯腰低头,以弱女子的身份给师爷及各位兄弟赔礼道歉,主动让出利益并提供更加合理化的解决方案。师爷最后说的那句”筱老板是懂洪门”的,足见洪门在小月桂一路成长为筱月桂的过程中有多重要;没有人比筱月桂更懂洪门规矩,即使她只是经历了一个晚上的培训就彻底明白了洪门的规矩。这个规矩就是《天道》里面的“天道”或“自然规律”;一个人是无法抵抗自然规律,也是很难改变自然规律的,但是她可以认真研究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实现自己的目标。筱月桂自始至终都非常懂这个道理,这是洪门的道理,也是她筱月桂的生存之道。

无欲无求,归来仍是上海王。筱月桂的最后一段感情,是付出了真心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欢愉让她常常想起第一代上海王常力雄,更重要的是作为女人,她依然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力,她明里暗里都和余其扬表达了她想嫁给他的想法,但她内心也非常清楚这有多大的难度。当她可以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的时候,她尝试过去推动她的幸福进展,可阴差阳错的被缺少父爱的女儿给搅和到无法回头了。

她非常理解女儿的缺乏父爱和缺乏对世界的了解,她也非常清楚余其扬在事业上和心智上都不成熟的现状,但是她也明白筱月桂的今天其实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辉煌的时候,经历过;落魄的时候,经历过;为所欲为的时候,经历过;被侮辱欺凌的时候,亦经历过…经历人间万难,自己最亲最近的人无法走到最后,又不能完全离开,成全还是放手呢?选择不难,放弃亦不难,难的是真心再无错付人,真情亦无真心收。筱月桂到最后才明白,筱月桂就是上海王,上海王注定得孤独,必定要独自一人面对所有。

这是小月桂的成长故事,最终让筱月桂成了上海王。一个她最爱最疼的人才能理解的上海王。

小月桂去济南(从小月桂到筱月桂)(3)

3.筱月桂自我努力

小月桂有几次关键的努力,让她从小月桂成长为筱月桂。

自我出卖,果敢坚强。在售卖小月桂的过程中,尴尬的剧情出现——无人愿意花钱买走这个大脚姑娘,小月桂的勇敢试探和询问,为自己的未来开启了一个窗口。这个过程从读者的角度而言是非常残忍的,但对于当时的小月桂也许确实是一种解脱。双亲逝去后,小月桂的家产被舅舅继承,却不愿意收养小月桂承认;把小月桂当奴隶的情景难以忘怀,小月桂也非常明白自己连努力也是不如的;别说以后嫁人,就算自己吃饭喝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斥责和责骂;哪里看得出是亲舅舅和舅妈呢。十五岁的小月桂想明白了,自己勇敢的把自己卖出去了;她对舅舅舅妈已经死心,对未来却充满了希望。

学习洪门规矩,成就上海王。作者从侧面描述小月桂的努力以及她的悟性,表达了小月桂对于洪门规矩的重视和尊重,也表达了小月桂的聪慧与灵敏。辛黛玉花了很久学习的洪门规矩,小月桂花了很少的时间就学习的很到位;在常力雄于黄佩玉接头的时候,小月桂的下意识动作反而救了后来的第二代上海王黄佩玉;不得不说,小月桂的学习能力很强,自己足够重视,这也是她后来所有成就的核心基础能力。比如她最后需要出卖肉体来维持生活的时候,她也从未对外说出一句自己是洪门老大常力雄的女人,她非常清楚这句话能换来粮食和面包,但也会让洪门蒙羞而被拒之门外——筱月桂很懂鸿蒙规矩,比洪门里绝大多数人都懂。

认识本质,忠于自己。杀死黄佩玉是筱月桂忠于自己的最直接证明,这个证明来自于她对内心正义的坚持,也再次说明她的努力是多么坚持。他非常清楚自己无法成为黄佩玉的七姨太,也非常清楚黄佩玉不会给她任何活路,在各种权衡利弊之后她制定里缜密的计划,计划的每一步都精确计算也最终达到目标。认识本质很难,特别是局中人很难跳出局看问题;这一点上而言,小月桂不如常力雄和辛黛玉,但后来点黄佩玉和师爷、余其扬也不如筱月桂。认识本质是一种能力,时常能跳出圈子之外看圈内之事,能更好的理解事物的本质,更能理解什么是自己能改变的,什么时候需要自己适应的;最后代表余其扬给师爷和洪门道歉并主动受让商业利益,足见她更懂得上海王的本质什么协调与合作,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后自己走上更宽广的人生。

小月桂去济南(从小月桂到筱月桂)(4)

4.小结

每个人的起点不同,但每个人的终点一定相同。看清楚人生的本质很难,看不清自己的状态,总是用情绪回复情绪,用低效陪伴低效,这样的人生注定难以精彩。小月桂的故事从凄惨的人生开始,逐渐走出了携带筱月桂自己烙印的人生——坚强、不服输;勇敢、有闯劲;大智若愚,不争不抢。

小月桂走向筱月桂,是一种必然,她努力奋争,坚持不懈;她懂得规律,也运用规律,最后成为上海王的女王。

2023年已“年过月半尽”,你也要加油,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