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明王朝来说,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之变是一场惊变和浩劫,但是对于一些投机分子和阴谋家来说,它却是不可多得的发家契机。徐有贞就是在这个时候走上了大明王朝的前台,开始了他可鄙、可叹、可悲的政治生涯。

徐有贞属于博学多识的百科全书型人才,这在具有典型四书五经、纲理伦常的明代文人中是个异类,在其他任何朝代,有一个这样的人在身边成天嚷嚷,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对他产生一种高深莫测的错觉。

徐有贞如此努力的学习是带着很强的功利心的,从一开始,他的投机者嘴脸便已经崭露头角了,这样的人若是真有才又身逢乱世,说不定真的可以成为君王最为倚重的智囊型人才。比如张良、诸葛亮、李善长,如果混得不好也就只是个江湖术士,游街撞骗,而徐有贞恰恰是介于这两种人之间的那种。

一个投机者的自白语录 一个投机主义者的末日(1)

正统十四年秋天,“萤祸入南斗”。徐有贞说,这是兵祸的征兆。

于是他急匆匆的打发老婆孩子逃回南方老家,恰在此时,蒙古瓦剌部进犯,明英宗御驾亲征,大军临行时他又指着天象,预言说:“此次出兵必败,而且连皇上都回不来了!”

果不其然,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明英宗被瓦剌俘虏!

一个投机者的自白语录 一个投机主义者的末日(2)

徐有贞顿时名声大噪,在朝廷中得到了相当的发言权。姑且不论他是否因看天象而得出的结论,这件事足以反映出他对时局的敏锐洞察力,而这正是徐有贞发家的资本。

徐有贞的出道其实走的是一条传统路线。正统七年,他向皇帝上疏,提出关于军事和政治的五条建议,得到皇帝的嘉许,但未被采用。后来也先的大军浩浩荡荡开来,景泰帝朱祁钰急急忙忙着急群臣商量对策,徐有贞隐隐觉得机会来了,摆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掐指一算,说:“我夜观天象,只有将都城南迁才能避此灾祸!”

话一说出口,招来骂声一片,连太监金英都对他嗤之以鼻。

兵部侍郎于谦大喊一声:“再说南迁者,立斩不赦!”

徐有贞听了后灰溜溜的躲在人群中,不敢再多言一句。

从此,徐有贞的名声大坏,很多年都没得到提升,悔恨交加的徐有贞开始酝酿别的办法。

其实徐有贞是他后来改的名字,他当时还叫徐珵。

在徐珵周转斡旋中,他发现有两个人将有可能决定他的命运,一个是让自己胆战心惊的于谦,另一个则是内阁大臣陈循。

徐珵首先去忽悠陈循,像是毕恭毕敬的献上礼物,一条玉带。玉带这东西在古代可是象征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是身为人臣最高地位的象征,然后又拿了当年最拿手的看家本领,占星。经过一番折腾后,徐珵神秘的说了一句:“大人,您马上要加官进爵了!”

不得不说,徐珵对政治的敏感又一次帮了他,不久之后,陈循果然晋升为少保,大喜之下的陈循开始屡屡推荐徐珵。

陈循正式被徐珵搞定,下一个就是于谦。

虽然当时朝廷用人大多是于谦说了算,但是对于这位刚正不阿的大臣,徐珵还是本能的畏惧,于是他选择了迂回战术,在于谦门下的士人展开了奔走游说。

在徐珵的连续出击下,于谦终于为他说了话,但是头脑清醒的明代宗景泰帝一听徐珵的名字马上就想到了他当年建议南迁时的嘴脸,十分反感,最终自然是没有达成目的。

此时心胸狭窄的徐珵并不知道于谦为他说了好话,反而认定是于谦坏了他的好事,于是对于谦的憎恨又加深了一层。

后来,徐珵觉得自己的名字实在是太臭了,实在没办法在官场上混下去了,于是在陈循的建议下,徐珵才将名字改为徐有贞。

果然,改名之后的徐有贞仕途开始一帆风顺起来,先是景泰三年升为右谕德,继而因治河有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一个投机者的自白语录 一个投机主义者的末日(3)

天顺元年,景泰病重,将军石亨和张軏密谋迎明英宗复辟,徐有贞知道机会又来了,毫不犹豫的加入到石亨和张軏的复辟活动中。果不其然,复辟成功,徐有贞被授兵部尚书,后又被封为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也就是宰相,掌文渊阁事,赐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锦衣卫指挥使。

这个投机分子终于走上了人生辉煌的顶点。

但是他始终未忘记,曾经在朝堂之上有一个人对他愤然唾骂,要将他斩首,在仕途路上有一个人对他鄙夷小觑,让他失去了晋升的机会,在官场上有一个人让他一直屈于人下,满腔的热血得不到施展,每当想到这些,徐有贞便恨得咬牙切齿。

英宗复辟后,一直反对复辟的“救时宰相”于谦的地位摇摇欲坠,于是徐有贞趁机屡进谗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于谦下狱,还唆使百官上奏,说于谦一直想拥立襄王世子即位以独揽大权,妄图左右明朝政局。这话刺到了皇帝的要害,确实在土木堡之变中,是于谦挽救了大明朝命运,是个大大的功臣,但是徐有贞明白,在英宗心里一直有一块心病,一旦触碰毕将于谦置于死地。

“不杀于谦,此事无名!”

于谦从未对复辟表示过赞同,那么以于谦在朝廷里的势力和威望,对大臣舆论的控制力,我这个皇帝能让文武百官信服吗?

于是,英宗下定决心,将于谦拿下,徐有贞趁机落井下石,又将一顶谋反的帽子扣在于谦头上,说于谦谋反并查无实据,但没关系,徐有贞已经将中国传统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发展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虽然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他谋反,但是他一直想这么做。

比起他的前辈秦桧的那句莫须有真是有过之而不及。正是“意欲”二字,害死了一代忠良,也成就了徐有贞的一世骂名。

英雄冤死狱中,小人大权独揽。

于谦死后,洋洋得意的徐有贞原形毕露,处处摆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傲慢样子,每次起草诏书都要经人再三催促才徐徐而至。对原来景泰朝留下的官员大肆罢黜,对当年一起谋划南宫复辟的同事石亨和曹吉祥更是处处看不顺眼,天天在皇帝面前说他们坏话。

而石亨和曹吉祥也不示弱,一对二的战争拉开序幕!

一个投机者的自白语录 一个投机主义者的末日(4)

石亨和曹吉祥能够发动复辟足以证明他们绝非庸人,光是曹吉祥就足够他招架不住,曹的势力和眼线不在徐有贞之下,徐有贞没想到他和皇帝的谈话被曹吉祥的眼线小太监听了去,然后曹吉祥再透露给皇帝,制造徐有贞私自散步与皇帝密谈内容的消息,让英宗认为徐有贞不可靠,结果,徐有贞被降为广东参政。

一个战斗回合,徐有贞便输的很惨!

石亨利用徐有贞文章中的一句“攒禹成功”的话,说他自比大禹,而且还选择武功这曾经的封地给自己,足以证明他有谋反之心,结果英宗大怒,将徐有贞拿下,要杀掉!

二个战斗回合,徐有贞小命不保!

然而,徐有贞一生投机,运气实在不差。就在刽子手磨刀霍霍之时,京城忽降雷雨,很多建筑被破坏,石亨家也遭了水灾,杀人不吉利,徐有贞捡回一条命,被发配至云南。之后不到一年,石亨败落被斩首,徐有贞回乡闲居,他一心盼望能够再得到重用,于是又拾起了观察天象的老本行,常常挥动铁鞭起舞,等待佳音到来,却始终以失望告终,苟且偷生十余年后病逝。

官场十六年,庸庸碌碌,建树甚少,在一步步的投机中走向人生的顶点,又在一次次的投机中走向万劫不复。

然而,让他始终没有想到的是,在徐有贞登上政治生涯的顶点,俯瞰群雄、沾沾自喜的时候,有一个人已经悄悄的潜伏在他的背后,而这个人也是将他推向万劫不复深渊的幕后策划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