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听老师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总以为这话是拍马屁,至少也是客套,最少是一种恭维。试想,两人促膝而谈,即便彻夜不眠,最多也就十几小时而已,而却说“胜读十年书”,就算有收获,仍难免夸张之嫌。

听君一席话胜阅百本书(听君一席话还需多读书)(1)

好书给人智慧,明人给人指引。虽有读死书、死读书者,然而读过好书,能增识长才,而与明人交流,尤其是那些聪明绝伦而又阅历丰富的人,当迷茫无助时,能得迷津一指。刘皇叔三顾茅庐,与孔明一席话,有隆中之对,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提出了据荆州、谋益州、“三分天下”的政策。此一席话,让奋斗了大半生、屡败屡战的刘皇叔茅塞顿开,发出“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感慨。事业也从胜利走向胜利,做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此一席话,又岂是阅读十年书所能比的?当然,若刘皇叔与诸葛孔明的一席话,风云际会,在古今中外历史上的纯属机缘,可遇难求。

听君一席话胜阅百本书(听君一席话还需多读书)(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既要读书,更要躬行,与君一席话,是与人交流,固然能分享到别人读书的心得,分享别人的人生感悟,然而最重要还是自己亲身经历,在实践中检验别人经验,积累新的经验和心得,与人分享对形势、生活的体验,甚至指引别人,乃至改变历史。这一点,毛主席堪称典范。毛主席堪称最喜欢读书的伟人,历史、文学、哲学无所不读,马上、火车上、床上无处不读,青年时代、革命时代乃至失明之后无时不读,不仅如此还深入搞调研,读书积累和实践思索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在哲学、文学、书法等方面卓有建树,更为重要的是每当革命出现困难,几乎都有他的一两篇文章适时指导,扭转困局,这种特殊作用无可替代。在他那里,读书已成为生命,实践已成为生活。

听君一席话胜阅百本书(听君一席话还需多读书)(3)

听君一席话,仍需多读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种粟”是功利性阅读,无可厚非;读书可休闲、净化精神,更值期许。读书可让自己不孤独,可于读书中交到俩朋友:一个是自己,即更高的自己;一个就是伟人,或书籍本身。而后者让自己更强大、更高尚。培根说得更具体到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可养成健全人格,不仅如此,如周国平所说,“读书可以生活简约、生命单纯、精神高贵”。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多读书,还要阅读生活这部大书。一味地钻进故纸堆中,或能成就一代学者,而要真正成就功业,非深入社会生活不可。

听君一席话胜阅百本书(听君一席话还需多读书)(4)

《论语》开篇记录了“孔门三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间一句可理解为与朋友一席交流,此一乐也;然仍需另“两乐”——“学而时习之”的“读书”之乐,“人不知而不愠”的自得之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