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最繁荣的地方(中山北路沿线的3个老地名)(1)

图说普陀地名

沙洪浜与沪西工人文化宫

“沙洪”据《同治上海县志》的记录,是连接吴淞江(苏州河)与虬江的河道。不过,在同治年间已经淤塞严重。20世纪后,残余的河道俗称“沙洪浜”。随着外地难民大量涌入上海,沙洪浜一带成为贫民窟,大部分为棚户、草屋。

普陀最繁荣的地方(中山北路沿线的3个老地名)(2)

1963年地图中的“西宫”一带

为了改善苏州河两岸交通条件和苏州河北岸工人的居住条件,195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沙洪浜一带建设武宁路和武宁路桥,现在的普雄路就是填沙洪浜建设的马路。沪西一带是工人居住集中的区域,为了丰富工人的业余生活,1959年在武宁路71号建设“沪西工人文化宫”,1960年10月1日国庆节正式开放。因为沪东杨树浦有“沪东工人文化宫”,简称“东宫”,于是沪西工人文化宫就简称“西宫”。

普陀最繁荣的地方(中山北路沿线的3个老地名)(3)

1980年代“西宫”人工湖

文化宫占地面积约6.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大门朝东,面临武宁路,进人大门是宽敞的甬道,直通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活动室,活动室内有小剧场、展览厅、游艺厅、阅览室等设施。南侧是二层教育楼,可以开展各种业余教育活动,还有篮球场、小型足球场、游泳池、旱冰场等。北侧有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湖中心有小岛,可以开展划船活动。文化宫内树木葱郁,遮天蔽日,生态环境良好,随处鸟语花香,是工人们休憩、游玩、休闲的好去处。1985年,在院内树“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纪念群雕。“西宫”给上海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和深刻地印象。

普陀最繁荣的地方(中山北路沿线的3个老地名)(4)

改建前的“西宫”曹杨路大门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形形色色的商业文化方兴未艾,沪西工人文化宫的场馆陈旧、设施落后,跟不上时代的节拍,文化宫管理和经营陷于尴尬的境地,场地大部分被出租,成了颇具规模的果品市场、花鸟市场。如今,沪西工人文化宫的改造已经被纳入规划,将进行升级改造;区域内最美的苏州河“十八湾”沿岸不少死路、断路,未来有望被打通。整个亲水地带将畅通起来,成为市民慢行、休闲的好去处。改造后的“西宫”或许将成为沪西新的地标。

普陀最繁荣的地方(中山北路沿线的3个老地名)(5)

陆家宅

老区片地名。原来是自然村落,在现在的中山北路北,武宁路两侧。解放后,上海规划在上海周边地区建设“卫星城”和工业区,在嘉定建设“科技城”,在桃浦地区建立化工区,于是,开始大规模道路建设。上海至嘉定的长途汽车在中山北路武宁路口设立长途汽车站,就叫做“陆家宅”站,途径此地的长途汽车也在“陆家宅”站停靠,还有从上海市区到绿杨桥的公共汽车的始发站也设在“陆家宅”,于是,“陆家宅”成为著名的车站名称,指中山北路武宁路口。后来,“陆家宅”作为区片地名,指以中山北路武宁路交叉路口及附近一带的区域。

普陀最繁荣的地方(中山北路沿线的3个老地名)(6)

1938年地图中的陆家宅一带

普陀最繁荣的地方(中山北路沿线的3个老地名)(7)

1980年代陆家宅一带高层建筑

随着城市人口的导入,70年代在这里先后建设住宅楼群和办公楼,其中有华东电力设计院、上海第九设计院、上海市测绘院等。另外,坐落在武宁路350号的35层“上海联合大厦”是全国各地驻沪办事处大楼,于是“陆家宅”地名名扬全国。如今,途径此地的公交车的车站均称之为“陆家宅”站。

普陀最繁荣的地方(中山北路沿线的3个老地名)(8)

中山路平民村

平民村在今中山北路北的镇坪路两侧。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同年7月1日,上海特别市建立,刚建立不久的上海特别市通过了一项改善工人住房条件的法案。1928年,上海特别市成立“筹建平民住所委员会”,由政府出资建设一批低档平民住宅,平价或低价出售或出租给平民居住,这种住宅大多数叫做“平民村”,后来部分改称为“市民新村”。如打浦桥平民村、大木桥平民村、其美路平民村(后来改称四平路幸福村)、普善路平民村等。在朱家湾建造的平民村叫做“中山路平民村”。

普陀最繁荣的地方(中山北路沿线的3个老地名)(9)

旧上海的平民村

中山路平民村规划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范围相当于现在的光新路西侧,中山北路北侧。这里有一条虬江的支流,叫做“赵浦”,部分被填平后,作为“平民村”用地。1936年完成第一期,共建有57排,330个单元。住宅均为砖木结构,前面朝南的为一层平房,紧挨的是二层楼阁。但是,工程还没有结束,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尚未完工的中山路平民村被日军强占,成了日本侵略者的兵营和马厩。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山路平民村名义上由国民政府上海市政府收回,兵荒马乱之际,政府还没有采取行动,邻近的工人和流民们早已经抢先一步强占了平民村。政府无可奈何,只得听之任之,平民村真正成了贫民窟。

普陀最繁荣的地方(中山北路沿线的3个老地名)(10)

1935年中山路平民村奠基石和民居建筑

普陀最繁荣的地方(中山北路沿线的3个老地名)(11)

20世纪80年代初,普陀区人民政府有计划开始对中山路平民村及周边地区进行改造。1987年,将原平民村的81个单元住宅拆除后建设为马路,取名为“镇平路”,顾名思义,就是要消灭平民村,消灭贫穷。但是,“镇平”也容易被人误解为“镇压平民(村)”。不久,根据上海地名的相应的规则,普陀区的道路名称原则上使用陕西省地名命名,遂正式以陕西省西南边缘的镇平县命名为“镇坪路”。20世纪90年代,“沙田物业”获得“平民村”土地的建设权,分二期建设“秋月枫舍”住宅小区,在光新路与中山北路口有著名的“乐购超市”,形成了成熟的住宅区和商业区。轨道交通3、4、7号线设有“镇坪路站”,在苏州河上建设“镇坪路桥”。镇坪路已经成为上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名。

普陀最繁荣的地方(中山北路沿线的3个老地名)(12)

1951年地图中的中山路平民村一带

普陀最繁荣的地方(中山北路沿线的3个老地名)(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