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记者李春宇、倪元锦)黑鹳、翠鸟、鸳鸯、啄木鸟、黑天鹅、红嘴蓝鹊、北红尾鸲、棕头鸦雀……众多鸟类现身牛口峪湿地公园,吸引观鸟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前来拍摄。

“今年年初,有二三十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齐聚牛口峪湿地公园。”牛口峪湿地公园管理人员、鸟类摄影爱好者刘建军说,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黑鹳一同出现在这里,“10月份,公园又迎来了新贵宾,大鹗,它是世界上出现时间最早的鸟类之一。”

鸭绿江湿地鸟类(工业污水塘变身)(1)

这是黑鹳在牛口峪湿地公园水岸边栖息的场景。受访者供图

牛口峪湿地公园占地1.4平方公里、汇水面积达80万平方米,有湿地区、休闲区、游船娱乐区、文化展示区等功能区,其中休闲区还增加了1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设置了木塑桥、观景平台、步行道、休憩亭、儿童娱乐设施等场所。

时而水中觅食,时而湖畔依偎,白鹭、苍鹭等珍稀鸟类在公园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很难想象这样一个鸟儿的“天堂”曾经是燕山石化储存和处理炼化装置工业外排污水的水库,即便污水已经过处理达标排放,也难免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2006年,燕山石化与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合作,成立燕山威立雅公司,交流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污水治理技术。“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也看中了中国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燕山石化这一稳定的合作对象,绿色发展是我们共同的愿望。”燕山威立雅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王祁说。

鸭绿江湿地鸟类(工业污水塘变身)(2)

这是在牛口峪湿地公园拍摄的白鹭。受访者供图

为优化生态环境质量,2017年燕山威立雅公司启动牛口峪湿地公园改造项目,对该停用的氧化塘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实现了污水达标排放同域内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的有机结合,既保证了上游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的需要,又修复改善了生态环境,并在当年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据介绍,牛口峪湿地公园建成后,生物多样性获得极大丰富,目前已发现超过140种鸟类、19种蜻蜓、28种蝴蝶、8种鱼类、56种植物。让人惊喜的是,在湿地建成后,全球性濒危鸟种、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以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鹮、朱鹮等也都出现在了牛口峪湿地公园,目前已经在此栖息安家。

鸭绿江湿地鸟类(工业污水塘变身)(3)

这是在牛口峪湿地公园拍摄的大鹗。受访者供图

威立雅相关负责人介绍,牛口峪湿地公园建设采用“工业废水处理达标排放 湿地自然生态修复”工艺,使外排水达到世界先进的石化污水排放控制水平。在梯塘里种植芦苇、香蒲等具有高净化能力和高耐受力的水生植物,以及狐尾藻、眼子菜等沉水植物,用以对所接收的工业外排水进行深度净化,用湿地手段去除氨氮、悬浮物,以及可能的大肠杆菌。

由于引入了大量水生植物,湿地公园交替错落地建设了不同密度的湿草甸和植有漂浮水生植物的自由水面,形成了十分理想的鸟类栖息地。王祁说:“有了草,就有了鱼,有了鱼,也就有了鸟,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链。未来希望将牛口峪湿地公园建设成为生态研究和教育基地,让更多人感受到自然生态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