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的由来(上古帝王虞舜是真圣贤还是善伪装)(1)

舜是上古五帝之一。司马迁说,《尚书》中是从尧开始叙说的,尧之前的帝王并未描述。那么,或许可推测出史上尧及其之后的帝王的故事材料较为丰富,叙述较为详尽。

《史记》中对舜的描写就比较详实。舜也是黄帝的直系后代,只是其父辈混得不咋样,到他这一代时,地位也就平平无奇了。而舜之所以能被尧看上,娶了尧的两个女儿,成为尧的女婿,并最终承袭大位,最主要的是因为他的孝名。

孝名从何而来?来自他对家人的态度。其父瞽叟是个盲人,后续弦,又有了一个儿子。他们三人对舜是极其地坏,净使坏心眼,想害死舜,以霸占他的财产。最有名的应该是想烧死他却没烧死的故事,事情败露后,其弟还假惺惺地说想念死他了。可是舜却愈加对其父恭敬有礼,对其弟爱护备至。

这样的忍耐之心,非常人所有。书中只是描写了舜对家人所采取的应对态度,但舜心中的真实想法呢?我们无从得知。他是否在年轻时也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是否产生过一丝丝报复的想法?而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心中是否有很深的创伤?

西方基督教所尊奉的《圣经•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当别人打你的右脸时,把你的左脸也转过去让他打。这也成为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源头。怎样理解这个观点呢?观览各家所阐释的,我觉得有两点非常赞同。一是《甘地传》中所言,就是要以善制恶,而不是以恶制恶。如果都以恶制恶,那么世上必充满了恶。 “左脸右脸说”不但是指你要如何以善对待别人的恶,也是指自我的修行。即自己内心的善,是否能制住内心要发出来的恶。 当你想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时,恶就存于你心了。二是不要与恶人相争。恶人是不可理喻的,越是纠缠,事情越扩大化。一个巴掌能解决的事,就不要再送命了。

而舜对于家人采取的态度,或许也出于以上两点。从舜后来登上帝位后所施行的政策和用人来看,他确实怀有圣人之心,并非佯装出来的。这说明,舜在年轻时就一直在进行自我修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而舜的家人应该就是上天对舜的考验。

舜未辜负上天的考验。严格的自我要求和持之以恒的自我修行,让舜的人格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

有的人终其一生去舔舐童年的伤口,困在过去重蹈覆辙,走向灰暗的覆灭;而有的人看到了人生的漫漫,会努力挣脱儿时的创伤,走向另一个反向的光明彼岸。

没有心理学年代的上古时代,心理创伤仍是存在的。或许舜心中是有心理创伤的,但我们知道,他选择了一条洒满阳光的路。

天下有大美,宽广的胸怀就是其中一种啊!

舜不愧为上古五帝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