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一颗强大的平常心:平常心是道(1)

文|江徐


儒家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历史演变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一个 “仁”字。这是初步阶段。

孔子之后便是儒家文化的理想主义代表人物:孟子。孟子最主要提出了性善论。这是第二阶段。

到了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此建立新儒学,提出的核心思想是天人感应。这是第三阶段。

到了魏晋时期,玄学家开始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把《周易》、《道德经》、《庄子》称为“三玄”。

一颗强大的平常心:平常心是道(2)

《易传》、《中庸》这两部著作代表先秦儒家形上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后来新道家把《易》与《老子》、《庄子》作为思辨哲学的三部经典,合称为“三玄”。

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佛教禅宗和尚为《中庸》作注,标志着新儒家的开端。

《易传》当中最重要的形上学观念是“道”的观念。在其中,道不但可名,而且正因为是道,才可名。

一颗强大的平常心:平常心是道(3)

儒家认为,世上存在很多可名之道,比如君道、臣道、父道、子道等。不同的道都有自己的名,每个人应该根据这些道行事。除了各类不同的道 ,还有作为万物整体的道,也就是统一万物生成的道。“一阴一阳之谓‘道’”。

儒家的人还认为,复杂而变化无穷的是事物,事物的道简单而不变,因此可以作为行事所遵循的原理。

一颗强大的平常心:平常心是道(4)

平常我们提到儒家,不可避免的一个词就是“中庸”。所谓“中”,可以理解为“恰到好处”,不偏激,不极端。所谓“庸”,普通或者平常的意思,不求异,不标新。

道不在高深,道在平常。正如《菜根谭》中一句话:肥浓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如常。

人活一世,并非要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或者为社会做出非凡的贡献,只需持一颗平常心,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务,就是得道,就是恰到好处的人生。

一颗强大的平常心:平常心是道(5)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