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了一遍《甄嬛传》,不禁为甄嬛与果郡王允礼凄美的爱情动容,于是我忍不住探究了一下历史真相,这才发现,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历史上根本不可能发生。

特别是甄嬛被雍正帝逼得,亲自喂果郡王喝下鸩酒,伏在他肩头说的那句话:“弘曕和灵犀都是你的!”

甄嬛传果郡王和甄嬛说缘分尽了 甄嬛传甄嬛出宫(1)

《甄嬛传》剧照

我只能说这是编剧的脑洞太大了,现实的历史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发生,别忘了,雍正帝怎么可能放心,自己心爱的甄嬛与别的男人单独相处,更何况雍正还猜测甄嬛与果还有私情。

《清史稿·后妃传》中记载清朝后宫的描述:

“二百数十年,壸化肃雍,诐谒盖寡,内鲜燕溺匹嫡之嫌,外绝权戚蠹国之衅,彬彬盛矣”。

可以说,清朝的后宫绝对做到纪律森严,基本上不可能会出现后宫嫔妃与大臣私下接触的可能。清朝初年,大臣们还可以通过进笺等方式向皇后表达一定的问候,从而使皇后与朝臣之间保持着一种比较稳定的联系。

甄嬛传果郡王和甄嬛说缘分尽了 甄嬛传甄嬛出宫(2)

《甄嬛传》剧照

康熙《大清会典》中这样描述,顺治帝在元旦、冬至时群臣向皇后进笺的记载:

“八年定,元旦、冬至,直省文武五品以上官,各进贺皇太后表文一通、皇上表文一通、皇后笺文一通”。

可见在清朝初期,就算是皇后,与群臣的联系都仅限于节日时期,平日里皇后也难以与外臣有所联系。更别说我们的甄嬛当时只是一个嫔妃位,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果郡王这一个外臣有所情感上的瓜葛。

还记得甄嬛从甘露寺回宫的日子,果郡王代表皇上雍正来接甄嬛。甄嬛深情地睁着大眼睛,望着果郡王,抬起纤纤玉手,拂去果郡王肩头上的落花,失落地说:“王爷身沾落花,落花残败,本不是王爷该沾染上身的。”

甄嬛传果郡王和甄嬛说缘分尽了 甄嬛传甄嬛出宫(3)

《甄嬛传》剧照

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历史情形下,根本不可能发生。皇帝接一个妃子回宫,为什么不用太监,而去拜托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呢?

雍正还似乎是知道允礼与甄嬛的关系有些暧昧,这样的情况下,雍正更不可能派这位弟弟去接甄嬛了。

在历史上,果郡王的原型是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这位亲王并不是死于雍正在位期间,而是在乾隆登上皇位三年后,果毅亲王才轰然薨逝。

甄嬛传果郡王和甄嬛说缘分尽了 甄嬛传甄嬛出宫(4)

《甄嬛传》剧照

在雍正弥留之际,还命允礼作为顾命大臣,参与辅政。《清史稿·高宗本纪》记载:

十三年八月丁亥,世宗不豫。时驻跸圆明园,上与和亲王弘昼朝夕谨侍。戊子,世宗疾大渐,召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入受顾命。己丑,崩。

从这里可以看出,雍正帝对于自己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异常的信任,别忘了,我们的雍正帝的性格:多疑且狠心。

在《甄嬛传》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太后卧病床榻,面色惨白,有气无力的样子。这时雍正帝来看望他,太后或许觉得自己命不久矣,想要让皇上将十四阿哥找来,可以让她最后见一眼。

雍正帝本来面带笑容的脸色,顿时一冷,语气生硬地说:“皇额娘如今身子不适,这些琐碎的事情,您就不要管了。”

甄嬛传果郡王和甄嬛说缘分尽了 甄嬛传甄嬛出宫(5)

面对母亲弥留之际正常的要求,雍正帝都能如此狠心拒绝,可见雍正帝是多么的心狠。

正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所言: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回顾历史,哪一位皇帝登上帝位的身后,不是勾心斗角,千万人为之牺牲。

我们来看看雍正的过往,就知道雍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在康熙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为由,废黜太子胤礽之后,便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九子夺嫡”事件。

在夺嫡的过程中,作为四爷党的雍正自始至终都在韬光养晦,不像八爷党那样锋芒毕露,以至于遭受康熙的打压。

在雍正继位之后,一直作为小透明的四爷,展开了他的獠牙。他对于不与自己一派的兄弟,也就是八爷党,开始了凶狠的清洗。囚禁的囚禁、处死的处死、流放的流放,总之,没有一人值得他网开一面。

《甄嬛传》中皇后乌拉那拉·宜修说过一句话:“咱们的皇上,可是连亲兄弟都不放过的。”

甄嬛传果郡王和甄嬛说缘分尽了 甄嬛传甄嬛出宫(6)

《甄嬛传》剧照

这就是雍正的生存之道,也是生在帝王家不得已的悲哀。在帝王家,兄弟终归不是相亲相爱,而是无声无息的你死我活。

再来说回正题《甄嬛传》,甄嬛怀上了果郡王的孩子, 并且生了下来。在雍正中毒,弥留之际,看着在床边侍奉的甄嬛问了一句:“弘曕,到底是不是朕的儿子?”

问完之后,雍正便闭上了双眼。

其实真实的历史,并不存在这样的情节,皇宫之中更多的是难言的寂寞,而非争风吃醋,勾心斗角,毕竟宫壸肃清可不是只是说说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