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最强的四个兵种(盘点三国几大兵种)(1)

战场上的光辉荣誉往往全都属于指挥将领们,作为胜利阵营中的成员所属无名小兵们往往所能充当的也只是炮灰的角色。

小兵注定着与他们的默默无名般,默默无名在战场上,默默无名在身前生后。

三国时代,军队里的士兵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用金钱召募;二、强制服兵役;三、政府明文规定;四、雇佣兵;五、士兵家族世袭。

兵源有了,就得分配工作,这也就有了不同类型的兵种。

如果要问,军队里哪个兵种最苦最累、风险又大、还没前途,你会选哪个?

其实没得选,答案只有一个:工兵。

三国时期最强的四个兵种(盘点三国几大兵种)(2)

这是一个有一点类似于建筑工及泥水匠外加敢死队的性质的兵种,吃苦在前,享乐无着。

日常工做除了逢山开路、渡河搭桥,以保证行军的顺畅外,每当大军停止行军,大部分人准备休息时,他们还得要承担打造营地、构筑城墙等既耗体能,又费精神的技术活儿。

为了保住小命,步兵们完全是重装上阵,头上戴“胄”,身上穿着“铠”(半金属制品)与“甲”(皮革制品),手里还配备了长短兵器和防守器具,背上还得背着行军物品。

所谓的“胄”、“铠”、“甲”,其实一点也不牢靠,敌人上来,一刀一个准,不见红基本上是属于天方夜谭,若是很荣幸地被选为敢死队成员,步兵们还得穿上两套甚至更多(详情见江夏之战),跑起来费力不说,砍人也成问题,生命安全更是得不到保障。

三国时期最强的四个兵种(盘点三国几大兵种)(3)

而且地,这些玩意儿,还是国家财产、政府公物,你还得好好保存,战场上有些磕磕碰碰也就免了,平常时可不能少了一根毫毛。

早期时步兵手里配备了剑,后来又转换成了刀。

当这些短兵器还没使习惯呢,长兵器就蹦达出来了,这就是戟。

三国时期最强的四个兵种(盘点三国几大兵种)(4)

戟结合了传说中的著名兵器矛与戈的所有优点,既可以直刺,也可以拉锯,还可以投掷,既有远程攻击能力,又有近战攻效,既能马战,又可以步战,只是有一个欠缺,生产数量有限,非成功人士及重要兵士不得使用。

刀与戟外,有些步兵还配备了盾,基本是个木制,美观谈不上,实用性也欠缺。

步兵们配上了弓箭就成了弓箭手。

三国时期最强的四个兵种(盘点三国几大兵种)(5)

要成为弓箭手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素质:

一、眼力好。

二、臂力强。

三、感觉灵。

弓箭手确实也曾有过风光的日子,在冷兵器时代,还没有枪炮发明前,他们便是战场上的主宰。

杀伤性强,杀伤面积广,在某些时候,弓箭手还具有后世狙击手的某些特性,特别是在针对那些喜欢冲锋陷阵、身先士卒的将领上,那可是一射一个准,从不虚发。

这一点,孙坚同志最具发言权,当年打荆州刘表,就是不知哪飞来的乱箭将他暗算,从此玩完,若是没有这个插曲,孙策、孙权同学很是可以少奋斗几年。

三国时期最强的四个兵种(盘点三国几大兵种)(6)

本来就是个祸害,有些人还真会想,直接将弓箭开发成大祸害,让弓箭手们更是有恃无恐。

火箭,确切地说,“火弓箭”,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火弓箭的使用情况较少,《三国志》中有记载的只有两处,情况都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弓兵,还有一个分支,称做“弩兵”。其中,最为强悍的被称作“连弩兵。”

连弩是由弩弓的基础上,改造而来。

三国时期最强的四个兵种(盘点三国几大兵种)(7)

这种新型武器,由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为蜀国士兵量身定做,所以又有“诸葛弩”之称,一支弩上可以装上十支箭矢,一起并发,攻击力强,杀伤力大。

连弩还有一个好处,不需要过多的臂力,平常人也能拉得动。

弩兵并不是那么好当的,连弩兵更是不好当。虽然有着更为强劲的攻击力和威慑力,而且可以减省不少体力,弩弓有着自身的缺点,间歇时间长。

连弩更是继承上述缺点,还发展出另外两个不足,使用技巧高和造价高。

弓兵不论是弓箭兵还是弩兵,本身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弱点,防御能力差。

远程攻击是绝对的强项,近距离做战时毫无优势可说,连个普通步兵都不如。当敌方已经不在有效射程范围内,手中弓箭的最大功效,也就是可以用来当弹棉花的工具。

三国时期最强的四个兵种(盘点三国几大兵种)(8)

因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灵动性又不够,因而注定了弓兵只能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折腾,安全系数太低,又没保险可买,战死沙场的几率还真是蛮高。

从从属于徒步地面作战的性质上来讲,弓兵也是应该被归入于步兵的。

与那些拿着各种格斗性武器,穿着铠甲的重装步兵有所区别,弓兵当属于是轻装步兵的类型。

战斗中,这两种兵种往往都是混编在一起,没有形成各自的独立体系。

一般说来,组成性质来看,弓弩兵的比例比较大些。

著名的界桥之战,麴义所领衔并因此而将精锐部队“白马义从”打得找不着北的军队就是由八百“先登死士”步兵与几千人弓弩兵的整合而成,它所能发挥的威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弓兵、步兵,确切地说,步兵上了车,也就成了车兵。

理论上讲,应是先有步兵,才有了车兵,实际上,你如果从古文籍中去找寻,最先驰骋中原战场上的是车兵。

从商代开始的五百年历史中,战车一直都是军事编制中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诸侯们显示实力的依托。

车兵在三国时代几乎已经频临灭绝,战车本身所具有的机动性能差、造价居高不下、不适合各地域作战等等缺陷以及更加具有优势的兵种出现,都使得车兵非常地不适时宜,淘汰也在所难免。

三国时期最强的四个兵种(盘点三国几大兵种)(9)

车兵虽然难已找寻到,战车的踪迹却并不因此泯灭。诸葛亮出军攻打曹魏围攻陈仓时,所用的冲车就是转型后的战车一种,另外多次出现的攻城必备工具——云梯车,以燃烧尽一切为最终目的的烧夷车,都是属于攻坚营不可缺少的战车之一。

使得战车没落的那个新兴兵种,就是骑兵了。

骑兵中为我们所向往以及最为熟悉,当然要属“骑射兵。”

三国时代,弓骑兵还算是稀罕物,记载也不多,大多描述的是能骑善射的将领,“骑射”本是游牧民族的专长,中原地区的部队虽以骑兵为精锐,在弓骑兵的配备上,没有多大改进,兵士也多是从少数民族地区招募而来。

骑兵营中,除骑射兵外,另外的分支当属“斥候骑兵。”

从名字上,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具有侦察性质的骑兵种类,其主要功效就是收集情报,同时兼职也做些警戒防卫、巡逻周边地区、或是引诱对方的疑兵工作。

将领们往往有着属于自己的骑兵卫士,上场杀敌时,护卫在左右,这就是直系亲信部队,数量少而精,也只有将领本人才能调动,即使再高一级的上层,也无能力指挥得动。

这也就有家将性质,如张飞扬名长坂坡的二十几骑、甘宁孤单深入劫营的百骑等人,都属于这个性质。

这也是三国时代的一大用兵特点。那时候,还有着一个别致的称呼:“部曲。”

大家都知道骑兵是最宝贵的兵种,连李云龙同志都舍不得将他们拉上战场,去打些小规模的战役。

可这骑兵还真不好招,三国时代,真正能出产优质骑兵,而没任何人为添加杂质的地方,也就是这么几个:幽州(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并州(山西和河北、内蒙部分地区)、凉州(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古部分地区)。

三国时期最强的四个兵种(盘点三国几大兵种)(10)

骑兵有一个天生克星:步兵中的新贵——弓箭兵。

骑兵的特性,注定了他只能在开阔的平原上作战时,才能完全将优势发挥出来,而大部队的拉开,正好是毫无目的只会漫射的弓箭兵的最佳靶子,在这强大的压力面前,军队里的马儿开始穿上了马甲。

重装骑兵也就应运而生,虽然说有些笨重,又不利于速度的提升,但也总算是一条减少伤亡的好方法。

三国时代,只能算是新产品,处在市场适应阶段,并未有普及,广泛运用,还是两晋南北朝的时候。

但那完全不是根本意义上的重装,绝对的重装向来没有市场,所以,天下之天下,还是轻骑的天下。

如弓箭兵般,骑兵的自身缺点很是明显,即不利于近战。

拿着马刀四处砍杀,无往而不利的拉风形象,并不属于三国时代,观众们还需要等待很久。

后来的人们在提及古代部队的兵种时,常常会将其分为四大类,步、车、骑和水。

这是古代军队中最常出现的兵种,也是军队中的常备兵种。

前三者已经讲过,还是了解下,这最后一种,水军。

三国时期最强的四个兵种(盘点三国几大兵种)(11)

一讲起水军,人们更多的会想到以长江为凭借、水军实力显赫的江东东吴帝国。

西晋灭孙氏东吴,盘点资产,东吴的舟船竟然达到了五千余艘。东吴曾经在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南)、西陵(今湖北宜昌)建立水军基地,也曾经造大型舟船远征海外。据史书上说,东吴将领卫温带着水军有一次还跑到了台湾去。

东吴水军的强大,源于优势的地理位置外,还有其先进的造船技术,丰富的造船经验以及杰出的造船人员等各种因素。

东吴的舟船不仅体现在体积大、数量多上,名目也不少,诸如艨艟、斗舰、楼船、飞云、青龙战舰、晨凫、走舸等等,都是东吴立足于江湖的资本。

东吴的楼船很有名,以其巨型而著称,大点的楼船竟然有十多丈,上面还可以来回遛马,容纳的水军兵士达到三千多人。

艨艟、斗舰在关键时刻起到过决定性作用,赤壁之战,黄盖假投降,借着风势烧掉曹操战舰的几十艘舟船就是以速度见长的艨艟、斗舰。

荆州刘表的水军实力也不弱,孙权打江夏,黄祖将两艘巨大战舰横亘在江上,致使孙权军队费了好大劲才摆平。

当曹操军队接管荆州水军,江东人大为震动,大多数人认为曹操拥有了荆州水军,江东所具有的长江屏障优势已经丧失,因而地,还是早点投降为妙。

曹魏的水军在赤壁之前已经组建,为实现统一天下梦想,曹操在洛阳开辟玄武池专门用于训练水军,赤壁之战,几乎将曹操的水军家当(包括荆州那部分)全部毁于一旦。

后来曹操又重新组建了水军,曹丕时代已具规模,等到西晋代曹魏,水军规模相当可观。

益州刺史王浚所造的大楼船,可以容纳二千多人,还可以来回骑马。

虽然有着诸多优势存在,水兵同志们过的还是蛮辛苦的。

还没有后来的先进火器,身处于三国时代的水兵们只能是以各类简陋武器作为终极拼杀手段,虽然是少了惊心动魄的场面,残忍血腥的味道却是一点也不见。

兵种性质及其功效的不同,也就注定着魏、蜀、吴三国在运用时会各有凭借。三国因其地理环境、实际国情的不同,在兵种的配备上,当然也是会有所不同。

曹魏的数量种类最多的是步兵,优势也是很明显,征战天下,少有匹敌,最为精锐的当属骑兵,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在蜀、吴国之上,水军虽然有所进步但不是强项。

东吴军队兵士大多来自于山越,最为厉害的莫过于水军,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其他两国都难以抗衡,作战步兵方面吴国有一定的优势,但不强悍,骑兵只能是以乏善可陈来形容,由于地理位置、吴人本身素质的限制,骑兵一直以来都是东吴的弱项。

蜀国的骑兵还算可以,也有精锐部队的存在,但难以和曹魏比肩,水军规模不是很大,发展有限,步兵是蜀国的强项,特别是适合于山地作战、从各地少数民族兄弟中雇佣过来的步兵尤为强势,步兵中的弓弩兵是蜀国的一大特色,专是为针对骑兵而设,威力可怕。

不论是什么兵种,身处于其中的兵士们,永远只是一个小兵,永远沦落于炮灰的角色。

三国时期最强的四个兵种(盘点三国几大兵种)(12)

“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定律里,他们永远是将领们踏上成功的垫脚石,虽然地,他们中的其中一些人,通过自己的奋斗与努力,脱离了这个身份,成为登顶者,但这永远都是历史中的一小部分。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 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三国时期最强的四个兵种(盘点三国几大兵种)(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