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开发者大会主题演讲现场,借助华为的分布式技术,通过大疆无人机的镜头,华为溪流背坡村(简称“溪村”)的美景,徐徐展开在大屏上,建立起参会人员与松山湖的初印象。随后两天,超过5000名研发人员、超1500位华为合作伙伴在溪村参加技术论坛,他们与松山湖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

上周(8月9日-11日),东莞松山湖伴随着华为开发者大会的话题,传播到海内外。原来华为扎根的地方长这样,真美!不过,它长得可媲美硅谷之外,更令人关注的是,这里有怎样的发展机会?南都记者去探了个秘,它已远不是一个“湖”。

华为松山湖最新项目规划(华为发布鸿蒙的东莞松山湖)(1)

引领东莞产业升级

这需要从松山湖设立开始讲起,要知道,它从出生起就被东莞赋予不一样的使命。

时间线拉回到18年前,2001年7月,一场关于东莞产业升级的联席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兴办大型工业园的设想。原因是进入新世纪后,关于东莞新发展模式的探讨不绝于耳。如何推进东莞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成为焦点话题。

时任决策者将目光锁定大岭山、寮步、大朗三镇交会处的松木山,在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规划出72平方公里的土地,命名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承担引领东莞产业升级的责任,东莞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华为松山湖最新项目规划(华为发布鸿蒙的东莞松山湖)(2)

在一带荒草丛生、村落杂布的土地上,一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兴起。3年过去,从打基础阶段,逐步转入促发展加快招商引资的重要阶段。 同一时间,我国入世后,在苏州、深圳等地的园区谋划招大商,优质外资企业的到来带动当地经济跃升。东莞也在寻思转型升级,改变招商策略,定好了“招商选资”策略。2004年,东阳光药业、生益科技、天弘(东莞)科技等项目相继奠基,园区迎来第一批入驻企业。

2014年12月,东莞决定将松山湖高新区、东莞生态园统筹发展,通过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高效整合,提升区域竞争力,松山湖高新区扩大到103平方公里,空间更大了。

华为是2005年12月与松山签订项目投资协议的,设立华为南方工厂。随后投资加码,2012年5月,松山湖与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协议,设立华为终端总部。如今华为溪流背坡村,也就是华为终端项目,位于松山湖南部,华为的南方工厂位于松山湖北部,两者相差11公里。在松山湖内,还分布着华为台湾科技园南部学校、华为人才房等项目,在松山湖多点开花。

关于华为与松山湖的故事,我们在《华为鸿蒙为何在东莞发布?》《南都观察:东莞正吸引更多“华为们”的到来》进行了报道,现在我们要来具体讲讲松山湖的机会。

华为松山湖最新项目规划(华为发布鸿蒙的东莞松山湖)(3)

一小时产业圈

松山湖从一片荔枝林,用18年时间,成了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沃土,是东莞名副其实的创新驱动引擎。从松山湖官方消息来看,这里已形成了以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及生物技术、新能源、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的“4 1”现代产业体系。

尤其是“华为到哪儿,我们就到哪儿”的动力驱使下,一批华为供应商进驻到松山湖,以华为终端为龙头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数千亿规模的支柱产业,集聚华为终端、华贝电子、生益科技等企业1100多家,形成完备的电子通信产业集群。当然这里还有玖龙、东阳光、易事特、生益科技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它们掌握着行业话语权。

在南都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区位、产业配套、成本是企业选择落户松山湖主要考量因素,松山湖位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到深圳坂田50公里,到福田中心区约60公里,产业配套方面依托东莞强大的制造能力,电子信息产业综合配套率达到90%,这里与深圳形成一个“一小时交通圈”,同时也是一个“一小时产业圈”。

华为松山湖最新项目规划(华为发布鸿蒙的东莞松山湖)(4)

与松山湖互相吸引的不仅有龙头企业,也有领军人物。如由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创办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超过50家机器人及智能硬件创业公司。其中在2018年的5月,李泽湘教授甚至宣布停薪留职2年,他要到松山湖建造一个被称作“机器人梦工厂”的平台,这是一个发展高端装备产业的平台,包含学校、孵化器、中试车间、地下工厂,以及各种体育设施。

今年6月,李泽湘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过去一年,团队进步非常大,更重要的是摸索出一套如何去培养人的模式,开始新工科教育的探索,正形成一个有益的系统。而这模式一旦建成并释放能量,这对松山湖的机器人产业也是革命性的影响。

量化为数据,松山湖2017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86.08亿元,同比增长13.8%,2018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达630亿元,连续跨过400亿元和5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3.9%,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税收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首位。而且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182.24亿元同比增长了22.6%,协议引资150亿元,同比增长29.3%,这些都是未来的重要增长动力。

大科学装置群

如果上述是过去的、现在可见的机会,那么东莞另一个新的机会——大科学装置,这个始于10余年前的布局,能量正在逐步释放。

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两大科学基础设施,还有计划落地的同步辐射光源装置,这是不少城市可望而不可及的布局。当前散裂中子源正加快二期谱仪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引进创新样板工厂科研团队18个。不久将来,这里或能产生大量创新成果并产业化,成为创新的真正策源地。

华为松山湖最新项目规划(华为发布鸿蒙的东莞松山湖)(5)

而东莞的计划是,借鉴国内外大科学装置的相关做法以及启示,结合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视野下,规划面积53.3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学城,以形成“1 1大于2”、强者更强、优者更优的集群效应。

今年,松山湖乃至全市把中子科学城作为园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着力把中子科学城作为东莞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加强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协同合作,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同时,也将积极推动中子科学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通道、红花油茶森林公园、科普片区等项目建设,为中子科学城提供高标准国际化的环境品质。

另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也纷纷在松山湖建立新型研发机构,迄今已有30多家,覆盖高端电子信息、云计算、纳米材料、超材料、无人机等技术领域。

松山湖这里有望构建起一个包含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四大创新体系”,真正用好“创新”这发展的第一动力。

功能区的吸引力

当前有一个变化在松山湖正悄然发生,那就是松山湖功能区的出现。

功能区对于东莞的价值是什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规划建设层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最大程度激发市直管镇体制活力,这个是松山湖另一个新机会。

东莞发展逐渐进入以城市升级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2017年,东莞市片区统筹联动组团发展拉开帷幕,松山湖高新区与石龙、寮步、大岭山、大朗、石排、茶山等周边六镇组成松山湖片区,作为其中的试点。松山湖“扩区”,从103平方公里到了463平方公里的松山湖片区。

华为松山湖最新项目规划(华为发布鸿蒙的东莞松山湖)(6)

今年4月,东莞决定正式在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园)及周边9镇、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5镇进行试点,推行通过强化功能区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松山湖继续“扩容”,这里已经远超原规划的“湖”,这是一个面积约589平方公里的功能区。

松山湖将在产业、规划等功能上统筹周边9镇发展,可获得了更大的土地发展空间、产业配套空间,让重大项目有落地的空间,让功能区的资源能够得到更高效的利用,整体品牌效应更强,并进一步提升全功能区的政务服务水平,精简机构,提升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当然也相当考验松山湖管委会的统筹水平,带领“一园九镇”一同进步,朝着目标出发。

有好的机会,也有不断提升的空间。采访中,让企业迟疑的因素之一是人,尽管当前松山湖科技创新氛围起来了,人才交流的活动也在增加,但是随着企业发展壮大,面临人才的不足,有企业反映,即使开出高于一线城市的工资,高层次人才也不一定能来,部分企业想出的解决办法是通过住房补贴、往返深圳的班车等政策,将人才从深圳往东莞转移。

华为松山湖最新项目规划(华为发布鸿蒙的东莞松山湖)(7)

龙头企业、大科学装置能带来人才“虹吸效应”,但是只是短期引来一批,要长期留住,需要整体生活、工作环境的提升,其实也就是东莞城市品质提升的问题。人才这一块的短板,不仅松山湖在补,东莞全市都在补,补得如何,未来企业都是用“脚”投票。

如今,华为这一场5000人的大会已落下帷幕,考验了松山湖乃至东莞全市的接待力,幸而东莞、松山湖都成功刷屏了一个周末。不过,未来看好松山湖并落户的大批企业,则考验城市的整体行政服务效率、营商环境,松山湖、东莞能不能接得住并为我所用?从现在起,可以一起期待。

采写 南都记者 梁锦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