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 [zhī]

和植物相关的草字头的字(支汉字的字元)(1)

支[zhī],会意字,甲骨文像劈下的一个树枝,支上还带着树叶。金文的字形像手拿一根竹枝。“支”是“枝”的本字,本意是草木的枝条。

《說文解字·支部》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

文献选读

《詩經·衛風·芄蘭》:

芄蘭之支(枝)、童子佩觿。

芄[读作完]兰,一种蔓生植物。

觿[读作夕],是古人一种用兽骨牙角制成,解开衣扣、绳结用的锥子。

《詩經·大雅·文王》:

文王孫子、本支百世。

这是祝颂周文王的本宗及其小宗支脉,子子孙孙、百世不绝。

成语典故

左支右绌

支,支撑;

绌,屈曲,引伸为力不足。

《戰國策.西周策二》:

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弯弓射箭时以左臂将弓撑直,曲右臂以扣弓弦。

但应付了左面,右面就感到力不从心。

形容人有点顾此失彼、穷于应付的窘状。

支策据梧

《莊子‧齊物論》: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乎,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

昭文善于抚琴,师旷持杖打着节拍,惠施则倚靠着梧桐树发表评论。这三个人的技艺在当时都算得上是精熟高超了,他们自以为有高出别人的地方,总想着要炫耀于世。其实又何必非要分出个高下,强要别人明白呢?

以“支”作偏旁的字

「支」这个部首,

以「支」作义符的形声字,

在今天的常用字里已经一个都没有了。

以「支」作声符的形声字有:

枝(分出的枝条)

肢(手足四肢)

翅(鸟类、昆虫的翅膀)

歧(岔路)

伎(伎俩)

技(技巧)

吱(短促尖细的声音)

屐(木屐)

豉(豆或面团发酵后制成)

跂(多出的脚趾)

和植物相关的草字头的字(支汉字的字元)(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