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为什么叫老子(太上老君是老子吗)(1)

“道”之一字包罗万象,可以作为具象化的道路也可以作为虚拟的一切即所知为知“道”,不知为不知“道”。

真正使“道”为世人所知的就是世人熟知的《道德经》的作者——老子。然而“道”并非老子所创,就像他说的那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起源于“道”,包括他和他的《道德经》。《道德经》只是把“道”的一部分用文字表现出来让世人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而已。

《道德经》可以代表“道”吗?

这显然是不能的!

就像老子是“太上老君”吗?

当然不是,老子只是太上老君的代表而已。

如何形容“道”呢?

就像《道德经》中所说的那样——玄。

太上老君为什么叫老子(太上老君是老子吗)(2)

借用佛经中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来说“道”就是“道即一切,一切皆为道”。

跳开“玄之又玄”的“道”来谈“妙中之妙”的《道德经》,虽然书名叫《道德经》。但是貌似与我们理解的“道德”没有太大的关系。很显然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鸡汤文,而是一本极具“道理”(“道”之理)的哲学书。这是一本由“道”和“德”合二为一的“经书”,并不能与通俗理解的“道德”相提并论。

《道德经》可以用来开宗立派作为宗教领导人的无上教义,亦可以用来治国安邦作为统治者的御人之书,还可以用来修身养性作为每个人的养生宝典。它不是约束人的清规戒律,也不是腐蚀人的精神毒药,更不是教化人的行为手册。它就像是一本参考书,用儒家的话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道德经》不讲前世,不说来生,不谈救赎,不论因果,只说今生。前面说过,道即一切,一切的发生与存在都是道,所以也就无所谓正邪、善恶、黑白,真假,是非,有的只是立场,阴与阳,实与虚。所谓正道,邪道,皆为道。孰为正?孰为邪?

用现在的话讲,立场不同,是非不同。人之所以会争吵,无非就是立场不同。

生活在不乏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也不缺阳奉阴违的真小人,然而他们一定是坏人吗?答案肯定是不一定的,因为他们对于家人或者关系要好的人来说可能是慈爱的父亲,孝顺的儿子,伟岸的丈夫,仗义的哥们或者温柔的母亲,乖巧的女儿,贤惠的妻子,知心的闺蜜。从这些人的角度去评价这些人肯定不是坏人。为什么同样一个人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无非就是立场不同而已。

《红楼梦》中有句话说得极具“道理”——“无为有时有还无,假作真时真亦假”。正亦邪、善亦恶、黑即白、真亦假、是即非。

太上老君为什么叫老子(太上老君是老子吗)(3)

疫情形势异常严峻的今天,多少人面临不容乐观的现状,很多人的做法让人难以理解,特别是济南的一个阳性确诊案例一开始失踪网友痛骂到后来找到之后了解了其尽调情况之后网友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的表示理解与包容的表现充分说明了是非善恶,真假黑白都是当时的一种立场所产生的短暂认知而已。

需要说明的是,能理解的朋友一定也能理解道教、道家或者《道德经》只是代表“道”,并非“道”的全部,就像前面说的老子只是“太上老君”的代表而已,并不是“太上老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