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口古人冠名,专指绵蔓河出口的地方,秦皇驿道贯通后又指井陉关,即土门关。

洪水泛滥,方口崩溃,河水改道,山川换貌,地理变迁,绵蔓河,蔓葭城,在滔滔洪水中淹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绵蔓河井陉人的母亲河,蔓葭城井陉最古的古城,在那里,叫什么名字,争议了两千多年。曾几何时,个别志书、一些图表标新立异,把井陉境内横口以下的主干绵蔓河易名为冶河,亲手将自家的千年“历史文化遗产”抛弃。这是几千年来人们的焦虑和愤概,又是故乡家人对历史的真情和呼唤!寻根探源,解开历史谜案。

打开百科,距今约四千至三千六百年的夏代,井陉属夏族统治未达之处,而当时商族的祖先主要活动于太行山东麓的绵蔓河、滹沱河等流域。井陉境内南良都、微水、威州等地发现先商遗址数处,说明井陉绵曼河流域是商族祖先发源地之一。史载商王武丁曾封其叔父于“曼”地,其族称“有曼氏”。据专家考证,“曼”即是因绵曼水而得名,故此井陉应是商代方国“曼”的封地。

西周时,周人统治未达。井陉属游牧民族戎人活动区。春秋时,井陉先为少数民族鲜虞人建立的鲜虞国所属,后晋国灭鲜虞,井陉归华夏族的晋国辖,属晋国上地郡,郡治石邑。

石邑深涧的故事告诉我们,春秋晋国上地郡守董安于巡视石邑城属地,深涧百仞之地就是指井陉,井陉口就是背水之战的古战场,山脊是井陉平望村。平望东看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西接巍巍太行山,自古以来就是出晋入冀交通要道,因地势较高,登高远望一脉平川,历史的车轮在这里留下深深的印痕,曾经多少繁荣昌盛,车水马龙,才子佳人,金戈铁马,战火烽烟,城镇村野都消失在这滚滚红尘中,留下了多少传奇故事。

井陉口平望,见证了大自然的沧海桑田,见证了绵蔓河在这里由东入太平河,后改道往北汇冶河流入滹沱河的历史开端,更见证了古老的曼葭城被滔滔洪水淹灭在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

[绵蔓河源远流长 井陉关历尽沧桑

绵蔓河,井陉的母亲河。她,源远流长。据清·雍正《井陉县志》、民国《井陉县志料》等有关文字记载:绵蔓河源出山西寿阳县,初名太平河;至平定县后称桃河,于娘子关东五里入井陉境,更名为绵蔓河。井陉发布2016-09-19 · 中共井陉县委宣传部官方账号]。

井陉最古老的古城—曼葭古城历史悠久,始建于两千三百多年前战国中期,当时井陉属白狄人建的中山国,而威州北距中山国都灵寿城仅25公里,是灵寿城南部扼守绵曼河东岸通道的要塞,中山国即在威州设守筑蔓葭城(6410工厂处),这是迄今发现的井陉最早的古城。

中山国为千乘之国,兵士善战。故赵国与中山国曾多次发生战争。公元前307年至305年,赵武灵王动用二十万兵力通过“蔓葭之战”灭中山,就在今威州。此战不亚于后来同在井陉发生的“背水之战”那样的战术典范。赵国灭中山后,威州一带属赵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西汉时曾建立绵曼县(辖今获鹿、平山及井陉部分地区),其治城沿用战国时的绵葭旧城。

翻开历史,汉宣帝传,记载有两次大地震,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城郭”。水经注记载,这次洪水泛滥造成海浸,当年秦始皇过太行恒山到碣石山,碣石山没有踪迹,按当时北海、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也就直指西南部太行山区。就是这次大地震,大洪水造成绵蔓河改道,方口溃漰,曼葭城淹没的重大自然灾难,造成人们说不清理还乱遥远的历史谜案。

井陉县志告诉我们,绵蔓河源出山西寿阳县,初名太平河。它就是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的大洪水。绵蔓河初名太平河,井陉口下就是现在鹿泉的太平河,井陉口下边有个鱼嘴山,鱼嘴山南边高岗上还有绵蔓河古河道遗址,裸露砾石粘结的大石块,它就证明这里就是过去太平河的古河道。

井陉口下面的鹿泉城,于底村,槐底村等城镇就建在太平河的古河道上。鹿泉县绵蔓河改道以后隋朝(581年~618年)六百年后设立鹿泉县 ,(原名麓泉)。城内西南方低,东北方高,纵横交错的沙丘堆积,是最明显的洪水冲积带。在七十年代前城西南为海子沟,街水从东往西倒流。城东北县供销社,县招待所,文庙等单位,在高岗上,四周都是高低不平的砾石沙丘。鹿泉的东城门就座落在高高的沙丘岗上,是当时获鹿的最高处。

九四年获鹿县改鹿泉市,重修东门,在全省登报征东门楹联。先生编写的腾飞门,两门开三省旱码头历经沧桑,八景唱九洲古石邑走向辉煌。被入选,当时还发奖金颁证书。

看古地质遗迹,古太平河从鹿泉城一直往北延续到九里山绵蔓城边,现在的故城村。那么你想象,太平河从北到南,宽大的古河床竞有六华里。看古地质遗迹,请你到白鹿泉和井陉平望,再到鹿泉区井陉交界上安村下安村,那里是山脊,也是井陉口,但那里黄土堆积,沙丘纵横象黄土高原一样,你就会惊呀的想到。啊!这里是古河道,上游绵蔓河过去从这里经过,这里就是绵蔓河的主河道井陉口,过去曾经从这里经过汇入太平河。这里又是古代背水之战的古战场,可以想象绵蔓河水当时有多大。

井陉 境内秦皇古驿道、由 石家庄 西的土门关进入,分北线,南线,也就是绵蔓河改道前走北线,由北平望过青石岭、石头桥村、 天长 镇、转乏驴岭、地都村到娘子关。绵蔓河改河道后走南线由东 天门 经微水、天长 镇、转小龙窝村、核桃村到固关。井陉口往东的古驿道第一站就是九里山太平河边的绵蔓城,再往东经岳村,安舍、赵陵铺,到东垣古城。秦皇古驿道也充分的证实了,环绕太平河经过清析的路线图。

井陉口平望古驿道往西不是现在的河流而是丘岭,秦皇古驿道往西不跨绵蔓河,它的南边才是绵蔓河从西流向东边从上安村到下安村汇入鹿泉太平河的古井陉口。

人们会问?平望下面的威州城在那里呢?山川地貌告诉大家,在平望的脚下,被高高的山丘湮埋,这里还是丘岭,威州城是绵蔓河改道后河水冲涮,河底逐渐低下经过千百年后新建起的城镇。

打开百科:威州店,位于时下井陉县威州镇境内,一些史料记载在井陉威州村,虽指向明确但有误,因井陉在历史上未曾存在威州一村。“威州,旧无此州,金始置”(《元史》)。索《金史》《元史》《明史》知:“天会七年(1141年)以井陉县升,置陉山郡军”(《金史》),后改为威州,仅领井陉一县,属河北西路。

从以上资料我们知道威州是出现比较晚的城镇。

历史上的绵蔓河古太平河,西汉初年,韩信破赵,汉王朝于汉王三年(公元204年)在石邑县东北部九里山边设置了绵蔓县,太平河就从城边流过,绵蔓县城历时241年。《后汉书》中注故城俗音讹谓之人文城,民风淳厚,物华年丰。古冶河从城边流过,孕育出大片沃野肥田,棉麻种植兴盛。绵蔓当时是周边纺织品流通集散地,繁华无限。直到解放前,故城还是远近闻名的布匹集市,古城人精通纺织,做工精细,远近闻名

东汉时还曾一度利用太白渠通航。唐代前期自平山(今县东南)开大唐渠,引太白渠水灌获鹿及石邑(今石家庄西南)农田;永徽五年(654年)在平棘(今赵县)引太白渠水注入广润陂; 总章二年(669年)又自石邑西北开礼教渠。

从以上资料我们就清楚的知道西汉时曾建立绵曼县(辖今获鹿、平山及井陉部分地区),其治城沿用战国时的绵葭旧城。井陉口东北方,太平河边有座绵蔓城就不足为奇了,它的属地就是上地郡石邑,与威州符近的曼葭城东西正向,两山之隔,不过十里。

古老的太平河发源于山西寿阳县,汇西部众河流跳出太行,来到了绵蔓城又顺流而下来到了华北大平原。翻开历史的遗迹篇章,我们清楚的看到,是大自然的杰作,洪水泛滥,山川换貌,河水改道,冲破方口,露出威州,汹涌洪流,滔滔河水,滚滚东南,蜿蜒几百里注入大陸泽钜麓。

朋友们!争议了两千多年的母亲河绵蔓河,井陉县志清楚的告诉我们,古代叫太平河,经井陉口东流是一条大河。

淹灭了两千多年的蔓葭城有了它清清楚楚的结局,是公元前69年的那场大洪水,把蔓葭城冲走,让蔓葭城变成了一条巨龙腾飞,堆积沙砾从井陉口到栾城的岗头村,蜿蜒百多华里的卧龙岗,座落多少岗头,振头,台头等村庄。

朋友请看巨龙岗美篇吧:“岗高几丈有余”“岗以坟起,龙以形蟠,蜿蜒数百里,脉络连自太行”。“掘地数尺,累累结石,仿佛人马介胄之状”。登临岗顶,龙脊起伏尽收眼底。北瞰河水,碧水清波,玉带若飞,南眺城郭,烟树迷离,粉堞如画。西望太行,山峰叠嶂,奇境如临。东揽村野,屋瓦鳞比,田地鹤列。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你会为之心潮澎湃,神情激荡,憾慨万千。这就是绵蔓河历史的功绩,大自然的杰作,又是对曼葭城两千多年的颂歌,虽然灰飞烟灭,但是浪涛依旧。远离古土的游子,时常想起牵挂,请看!这里遍地是葭草,传递葭莩之情,世世代代,友谊传承,人人都说家乡好,最美还是葭笛声。

井陉景点文物古迹(井陉口是绵蔓河的古河口)(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