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古希腊,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血战温泉关勇敢抵抗波斯大军的斯巴达三百勇士,还是象征着和平竞争、到今天仍然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讲述众神故事的盲诗人荷马,还是为西方哲学奠定根基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建立在军事民主制基础上的城邦制度,还是有一群永远在吃喝玩乐、争风吃醋的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是培养战争机器的斯巴达,还是培养哲学达人的雅典?

——瞧,随便一捋,就找到这么多至今还有着强大影响力的古希腊因素。

古希腊哲学起源于何时(城邦制度催生了古希腊哲学)(1)

斯巴达战士

其实,古希腊人最了不起的创造,是他们的哲学思想。当代哲学家怀特海说:“西方两千年的哲学史都是给柏拉图(古希腊大哲学家)做注脚。”有句俗话叫“言必称希腊”,就是说,讲当代西方思想文化,讲来讲去最后都是要回到古希腊的。

今天人类社会的学科,凡是有点儿历史的,基本上都在古希腊人那里开始了,比如说哲学、政治学、文学、逻辑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数学、几何学等等。就连现代科学的标志—“原子”这个词也是古希腊人的发明。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古希腊思想的产生,并非经历很长时间演进产生的。从公元前6世纪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开始,在不到两百年时间内就达到了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多为标志的高峰。

那么,古希腊思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哪些因素导致古希腊思想发展如此迅猛?法国哲学家让-皮埃尔·韦尔南的著作《希腊思想的起源》,为我们讲述了古希腊思想的最初起源。

古希腊哲学起源于何时(城邦制度催生了古希腊哲学)(2)

书影

韦尔南认为,古希腊哲学产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的城邦制度。城邦制度为古希腊哲学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土壤,城邦制度的一些精神原则,直接成为古希腊哲学的核心理念。

一、黑暗时代孕育了古希腊城邦制度

通常所说的古希腊社会,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形成。这个时候,中国正在经历西周末期到东周初期的战乱年代。不过,在古希腊社会产生之前,希腊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文明史了。

1、爱琴文明衰落,古希腊进入黑暗时代

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希腊的克里特岛出现了爱琴文明,建立了最初的国家。公元前1450年左右(对应中国就是商朝早期),说希腊语的迈锡尼人占领了克诺索斯王宫,克里特文明的衰落。从此以后,爱琴文明的中心转移到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地区了。

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以后渐呈衰败之势。古希腊神话传说曾模糊提及,此时王朝更迭频繁,战乱相继,各国各城之间的战争也愈演愈烈,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大战便是希腊同盟与小亚细亚富裕城市特洛伊之间的战争。

此战打了十年之久,最后希腊联军攻下特洛伊,两败俱伤。希腊各国一直难以恢复,给北方的多利亚人提供可乘之机。他们纷纷南下,攻城掠地,逐步征服了雅典而外的中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各国,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从公元前1100到公元前800年之间,希腊各地退回到原始社会,经历一个相对落后的“黑暗时代”,反映这段历史情况的文献主要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因而又称为“荷马时代”。荷马时代的古希腊人,生活在军事民主制阶段的氏族部落组织中。

2、黑暗时代过去,希腊城邦制度出现

公元前8世纪是希腊地区重新普遍出现国家的时期。此时期的国家,往往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结合周围农村,一城一邦,独立自主,故被称为“城邦”。

流传至今有关这一时期的文献史料较多集中于诗人赫西俄德(约生活于公元前750一前700年间)的诗篇(《神谱》和《工作与时日》)中,史学界遂称之为“赫西俄德时期”。这是希腊城邦最初形成的时期。

古希腊哲学起源于何时(城邦制度催生了古希腊哲学)(3)

一般而言,世界各民族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最早建立的国家都是城邦类型的小国,再由小国演变为大国以至帝国。希腊文明的特点却是,长期保留城邦小国纷立的局面,拒绝大一统;而且在城邦体制下达到文明繁荣昌盛的高峰。

二、城邦制度三大特点促进古希腊哲学的产生

在古希腊思想史上,城邦的出现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件。城邦制度建立了一个以公众集会广场为中心的、新的社会空间。这不仅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和政治的变化,也意味着思维方式的变化,打开了一片完全不同的思想视野。

希腊城邦体制有什么特点呢?形式上,城邦是小国寡民,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公民政治获得充分的发展,建立起了奴隶制民主政治。就如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总结的:

(一)凡有权参加议事或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的公民;

(二)城邦的一般涵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

更具体说,城邦以下三个特点推动了古希腊哲学的产生。

1、论辩:论辩是获取和行使权力最重要的手段

在城邦政治制度下,话语成为最重要的政治工具,是国家一切权力的关键。政治家要经常展开针锋相对的讨论、争论、辩论。它要求说话者像面对法官一样面对听众,最后由听众以举手表决的方式,在论辩双方提出的论点之间作出选择。此前,属于最高领导权范围的涉及全体人利益的问题,由国王解决;现在,都要提交给公民大会,要展开论辩,通过论战来解决。

所以,城邦制度中政治的艺术主要就是操纵语言的艺术,修辞学和论辩术成为政治家最重要的艺术,是在公民大会和法庭斗争中克敌制胜的武器。人们普遍重视演讲术,研究辩论技巧。

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有一部书叫《工具篇》,这本书不仅确立了说理的技巧,还确立了论证的规则。孤立地看这本书,觉得亚里士多德真牛。但联系当时社会我们就知道,这其实并不是他的独特发明,只不过是对当时已经发展得很充分的辩论、演说技巧的总结。

古希腊哲学起源于何时(城邦制度催生了古希腊哲学)(4)

2、公开: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都完全公开举行

在城邦制度中,以前属于军事贵族和祭司贵族的精神世界向越来越多的人开放,直到向全体平民开放,古希腊的思想文化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形成的。例如《荷马史诗》,原先只在王宫中吟唱的宫庭诗歌,后来逐渐走出宫庭,广为流传,最终变成节日诗歌。

古希腊哲学起源于何时(城邦制度催生了古希腊哲学)(5)

荷马

知识、价值和思想技巧,变为公共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被带到公共广场上去接受公众的批评和争议,不再被当作权力的保障而秘藏在家族传统中。它们的公开化引来了各种各样的注解、阐释,也会引起反对意见和激烈争论。从此,讨论、辩论和论战就成了思想和政治文化的游戏规则。

现代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希腊字母铭文证明,从公元前8世纪起,文字不再是书吏阶层的专门知识,而是一种在大众中广泛使用并自由传播的技能。

3、平等:组成城邦的公民都是“同类人”

虽然希腊城邦是奴隶制社会,但在自由民中间,存在着人人平等的观念,他们认为自己都是“同类人”。这种观念是城邦统一的基础。希腊人认为,只有“同类人”才能被“友爱”联系在一起,结合成一个共同体。于是,在城邦的范围内,人与人的关系便表现为一种相互可逆的形式,取代了服从和统治的等级关系。

当然,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公民之间有很多相互对立的地方,也存在贫富差距。但在政治上,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可以互换的个体,处在一个以平衡为法则、以平等为规范的体制中。这样的人类社会图景,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一个概念中得到严谨的表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种平等,起初是在贵族圈子里实行的,后来由于军事制度的改革,重装步兵的出现,使得自由民都具有平等的权利。这一点在斯巴达城邦表现最为突出。

因为平等,城邦呈现为一个具有中心的圆形“宇宙”:所有公民都是同类,他们应该轮流服从和指挥,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占据和让出城邦空间的每个对称点。

韦尔南指出,在古希腊哲学的黎明时期,这种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调节的社会宇宙图景,被最早一批哲学家即伊奥尼亚哲学家们投射到自然宇宙上。伊奥尼亚的自然哲学家们建立的新的世界模式,与城邦特有的制度形式和思想结构密切相关的。

三、城邦制度的原则、精神,直接启发希腊哲学并成为其重要理念

城邦制度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伦理原则和精神,这些原则与精神启发了古希腊哲学家,并成为哲学讨论的核心理念。

1、“公正”的原则

古希腊社会经历了一个从原始的平等状态向社会财富差距拉大、原初社会伦理道德溃败的时代,有点类似我们春秋时代的“礼崩乐坏”。当时的公民们拒绝这种状态的延续,要求按照平等的共同体理想重新组织生活,于是一种最高的规范出现了,这就是“公正”。

古希腊人认为,公民之间合理的平衡应该依靠“公正”来建立,这种平衡可以保证“良好的法律”,即个人以及社会组织的各派别之间公平分配义务、荣誉和权力。“公正”协调这些因素,使它们组成一个单一的共同体,统一的城邦。

公正(也被称为“正义”)成为了古希腊哲学探讨的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的主题,就是在追寻公正(正义)。

2、“节制”的美德

古希腊的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原则就是“节制”。这也是对当时社会财富差距拉大的一个反应。当时的某些宗教团体以极端形式提倡禁欲主义,提倡艰苦朴素的理想,这种理想是作为贸易的发展、奢侈的炫耀、富人的蛮横无礼等现象的反弹而在社会中确立下来的。

在反对富人的狂妄思想中形成了“节制”的原则,它包括克制、匀称、适度、折衷等含义,正如新智慧格言说的“不要过分”。这种崇尚均衡和中庸的倾向,使希腊的美德带有“中产者”的特征:正是城邦的中产阶级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在两极之间建立了平衡:一极是少数富人,他们想保留一切;另一极是一无所有的民众,他们想获得一切。

最早的一批哲学家即“古希腊七贤”探讨了“节制”的精神。梭伦的格言是:“避免极端”;克利奥布拉斯的名言是:“凡事取中庸之道”。后来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等著作中,都认真讨论了“节制”“中庸”的精神。

3、“理性”的法则

古希腊人的伦理思考和政治思考沿着这条路线继续发展:人们试图用“理性”型的关系来代替力量抗衡的关系,在各个领域建立起一种以尺度、均衡为基础的规则,目的是使那些组成社会生活的各种各样的交换实现比例化和平均化。

在城邦制度这种独特的精神氛围中,人们抛弃了以往对待传统的态度,不再把传统看成一种必须尊重和重复、不可作任何更改的永恒真理;而且每人都努力摆脱传统,与前人拉开距离,通过对前人的观点加以延伸、修正或完全否定来确立自己的独特性,于是出现了最早的一批哲学家。

这批古希腊哲学家被称为“希腊七贤”,指生活在苏格拉底之前的时代七个最有智慧的人。七贤名单不固定,通常是指小亚细亚的拜阿斯,斯巴达的开伦,罗得岛的克利奥布拉斯,科林斯的勃立安得,密提利那的庇达卡斯,雅典的梭伦和米利都的泰勒斯。

除了泰勒斯和梭伦,其他人的事迹皆不可考,只是流传下来一些格言警句,如拜阿斯的格言是:“人多手脚乱”;勃立安得的格言是:“行事前要三思”;庇达卡斯的格言是:“紧抓时机”等等”。

他们从伦理和政治角度的思考,试图确立一种人类新秩序的基础,这个基础应该以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平等法律来代替君主、贵族和强者的绝对权力。这就是理性。

总结:希腊哲学的产生

如果说哲学在古希腊的出现标志着神话思维的没落和某种理性认识的开始,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希腊理性诞生的时间和地点,证实它的“身份”。

也就是说,当有一个哲学家开始用理性来思考时,就标志着古希腊哲学的正式产生。这个哲学家,就是前面说的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

泰勒斯生活在小亚细亚的米利都。他是公认的第一个古希腊哲学家,他说过,水是世界的原质,其他一切都是由水造成的。以今天的科学知识看,这当然是不对的。但其意义就在于,人类开始以理性而非神学来思考宇宙。

这就是哲学的起源,体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把自然当作对象,进行了非功利性的系统考察和总体描述,对世界的起源、构造、组织以及各种天气现象提出理性的解释。

实证研究占据全部,除了自然什么也没有。人、神、世界构成统一而均质的宇宙,完全处在同一个层次,是同一个自然的部分或方面。


通过韦尔南的分析,我们知道,古希腊城邦制度具有“通过论辩获取权力”、“一切公共事务和知识都公开”、“公民之间平等”等特点,这种制度为古希腊哲学等产生提供了土壤;古希腊城邦的公正、节制、理性的精神,成为古希腊哲学探讨的课题和核心的理念。

古希腊哲学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奇迹,是西方现代社会思想文化的源头。今天的西方社会乃至整个文明开化的国际社会,都不同程度受到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所以,要想真正地了解西方社会文化思想,还就得回到古希腊城邦那里。

参考文献:

让-皮埃尔·韦尔南:《希腊思想的起源》

罗素:《西方哲学史》

苗力田、李毓章:《西方哲学史》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