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到底有多难?相信这是很多准备参加省考的朋友都想了解的一个问题。那么省考到底难不难?难度到底有多大?小编接下来用一组数字来告诉大家。

1、从近5年来看,河北公务员考试招录人数走向正从大起大落逐步走向平稳,2013年出现高峰值,达8965人,而2012年和2014年都是在3000多人,2017年招录5143人,与去年相比呈现出一定降幅,但是平稳趋势比较明显。

公务员省考一般要准备多久(公务员省考到底有多难)(1)

公务员省考一般要准备多久(公务员省考到底有多难)(2)

报名小贴士:

2017年河北全省各级机构计划录用公务员5143名,与2016年相比明显下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河北省公务员人才的饱和状态,但是仔细分析招录人员的构成,不难发现,市、县、区机关招考人数达4650人!

公务员考试考的是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和文字水平,说实话很难,但只要自己能力到了再加上一点点的运气,很容易上岸的,加油,不要怕。

难度程度关键在于:

1.你想要考的那个职位的底线要求的多少(例如只招收计算机专业的且是项目人员,这样的会卡掉很多不符合条件的人)。

2.所报名职位的招收的人数,招收的人数多,竞争相对较少。

3.报名单位所在地区,若是市中心或者是高层单位,人数会多难度会大;若是在区县基层的一些单位相比较来说难度会小一些。

最后,要是决定考公务员后,难度是必须有的,但也不是不可够到的难,多比对比对,多与同考的同学沟通,或者报名补习班,或者自己做题,总之要走自己的学习套路,认真坚持并坚信能考上,就可以的,每条路都是走出来的,少什么都不能少希望

公务员省考一般要准备多久(公务员省考到底有多难)(3)

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题型特征及分析

在历年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部分是行测必考专项,而且题量为最大,尤其是其中的片段阅读部分,所占比例为1/2,而且相对于逻辑填空而言短时间能提升的概率大。但很多考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对这部分的问题也比较多,因此, 中公教育专家 在此就重点对该种题型的特点做详细梳理。

一、主观性强

这里的“主观”并不是读者的主观,而是从作者角度出发的。所谓主观性强,是指我们在进行阅读时要充分立足于文段内容本身,不能加入太多的主观想法,要转变思想,主要关注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想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什么。

【例1】有个登山的人在途中遇到暴风雪,不久就迷路了。而他的御寒装备又不足,他明白,如果不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在他四肢已冻得麻木时,他发现了一个快要冻僵的人。登山人毅然停下来,甩掉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那个人的血脉流通了,而登山队员在不断的按摩中获得了温暖。于是奇迹出现了,两个几乎冻僵的人相互搀扶着,终于艰难而又十分庆幸地走出了死亡的雪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毫不吝惜的付出,必有毫不吝惜的回报

B、给予是相互的,帮助别人也就帮助了自己

C、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D、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答案】B。

【中公解析】题干为记叙型文段,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两人都存活了下来。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在面对危难的时刻主动选择了向同样处于危难之中的他人进行施救,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拯救了自己。这里并没有涉及善与恶的对比,C项便带入了主观思想,勿选。

二、阅读量大

行测中的片段阅读部分每道题目需要在50秒之内完成,因此,每篇文段只能阅读一遍,同时还要保证正确率,阅读速度和重点的把握便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在保证准确度的情况下提高速度,就需要在文段中找到主题词和关键句。

【例2】机会分配不仅能对收入分配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须联系作者获得授权。而且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效率。在不公正的机会分配下,一些人会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而获得发展机会,但这些获得机会的人很可能缺乏利用发展机会从事社会劳动和创造的能力,这必然导致他们所从事的劳动或经营项目的生产效率在下降,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效率。让真正有才华的人获得机会,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是经济体系健康运行的基础。只有实现机会平等,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和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发展水平。(266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收入分配的差距主要由机会分配不平等造成

B、经济体系健康运行的标志是公平的机会分配

C、公平的机会分配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效率

D、机会分配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可或缺的内容

【答案】C。

【中公解析】文段议论的话题是“机会分配”,所以正确选项至少应包含该主题词。另外,文段最后一句“只有……才……”引导的条件句,点出了机会分配平等的重要性,如此便可快速锁定答案了。

公务员考试挽救行测数量关系的几个重要思想

很多考生都觉得行测数量关系这一部分太困难,不愿意做、做不出来、好容易有思路却花费好长时间做不对等等,以致于会放弃数量关系。那么,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介绍几个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帮你轻松应对数量关系。

一、整除思想

大家都知道,数量关系主要是考查大家用技巧去解决问题的一类题,所以出题人涉及的数字并不会很大,而且多是整数,整除也就是我们首用的一种思想了。举个简单的例子:二年级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倍,那么从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男生人数一定是5的倍数,或者说男生人数一定能够被5整除。通过一句话或某个符号特征就可以判断结果具备的整除特性,这就是整除思想的核心。到底有哪些话,哪些符号特征呢?

1.文字描述整除:整除、平均(每)、倍数

例:某机关盖车棚剩下一批砖,办公室请部分人员帮忙把砖搬走。若每人搬3块还剩10块,每人搬4块少20块。问共有多少块砖?

A.100 B.110 C.120 D.130

【中公解析】题干中出现“每”字考虑用整除。最后问我们砖的总数,很明显从题目中可以得到:砖的总数-10可以被3整除,砖的总数 20可以被4整除。结合选项,发现只有A项符合条件,故答案为A项。

2.数字体现整除:比例、分数、百分数

例:学校有足球和篮球的数量比为8:7,先买进若干个足球,这时足球与篮球的比变为3:2,接着又买进一些篮球,这时足球与篮球的数量比为7:6。已知买进的篮球比买进的足球多3个,原来有足球多少个?

A.48 B.42 C.36 D.30

【中公解析】题干中出现比例,问题最后问我们原来足球的数量,那么去题干找描述原来足球的句子。第一句“足球与篮球的数量比为8:7”,可知原来足球的数量可以被8整除,观察选项只有A项符合。

二、方程思想

方程思想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思想,可往往在考试中用得并不是很好。其实每年的国考都有题目是靠列方程去解比较快捷容易的,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国考的复习千万别忘记方程,平时的时候可以多去练习一下。在这里简单得举个例题,来说明一下方程思想的三个步骤:设未知数,列方程和解方程。

例:老王两年前投资的一套艺术品市价上涨了50%,为尽快出手,老王将该艺术品按市价的八折出售,扣除成交价5%的交易费用后,发现与买进时相比赚了7万元。问老王买进该艺术品花了多少万元?

A.42 B.50 C.84 D.100

【中公解析】这是基本的利润问题,设成本为x,根据题干中等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x(1 50%)×0.8×(1-5%)=x 7,解方程求得x=50,故答案选择B项。

三、代入排除思想

数量关系中有一些题目不方便去列式或者说没必要列式,列出式子不好解的题目,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代入排除的方法,将选项代入到题干中,推得题干中的结论。但是,代入排除并不是盲目地从第一个选项逐个往后,而是先排除再代入。在排除的时候可以用我们的整除特性、奇偶性等等。

例: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和为43,甲数的2倍加8,乙数的3倍,丙数的4倍,丁数的5倍减去4,都相等。问这4个数各是多少?

A.14,12,8.9 B.16,12,9,6

C.14,12,9,8 D.11,10,8,14

【中公解析】由乙数的3倍和丙数的4倍相等,可知乙和丙之比是4:3,所以可以排除和D。由甲数的2倍加8和乙数的3倍相等,可得C。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相信上述几种思想,一定会帮你打开数量关系的解题思路,进而战胜它。

公务员省考一般要准备多久(公务员省考到底有多难)(4)

行测猜答案猜答案的小窍门

说到考试猜答案的窍门,可能很多同学第一时间反应的就是那个万能口诀——三短一长选最长,三长一短选最短,两长两短选二B,参差不齐选四D。可是这个口诀真的准么?

窍门一:题干中出现数据或比例,选项中选数据或比例

对于一些题干中出现数据或者比例,并依据这些数据或比例得出结论的题目,很多时候可以直接选择带有数据或者比例的选项。

【例1】据调查,某地90%以上有过迷路经历的司机都没有安装车载卫星导航系统。这表明,车载卫星导航系统能有效防止司机迷路。

以下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一项是()

A很多老司机没有安装车载卫星导航系统,很少迷路

B车载卫星导航系统的使用效果不理想,对防止迷路没有多大作用

C当地目前只有不足10%的汽车安装了车载卫星导航系统

D安装了车载卫星导航系统的司机,90%以上经常使用

【中公解析】:在题目中明显是依据数据(90%)得出结论(车载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有效防止司机迷路),根据窍门答案应该在C与D当中。D选项说的是“经常使用”,与题干没有关联,故选择C。

窍门二:题目里出现危害的,选项中选对策

对于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片段阅读部分,题干中出现危害或者不利影响的,如果问“这段文字意在强调”或“这段文字主要说明”,选项里面有对策,往往那个对策就是正确答案。

【例2】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构。在受众那里,《三国演义》经常被当作三国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学诚称其“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至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这种“惑乱”,就是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人们应避免落入以“文”代“史”的窠臼

B.“文史分家”是评价史传文学的重要标准

C.史传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适度的史学真实性

D.史传文学是文学性与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

【中公解析】:根据题干的问法可以确定这是一道主旨观点题。在本题中,以《三国演义》引出信史和史传文学两者的矛盾,说明文史不可分家、不可混淆,否则会出现惑乱。惑乱在这里就是文史分家或者以文代史带来的危害,根据我们的窍门,直接选择对策A选项,即应避免落入以“文”代“史”的窠臼。

在本文中,我们从判断推理和言语理解与表达两个方面入手,给大家简单列举了两个猜答案的小窍门。其实这些小窍门都是根据我们做过的题目总结出来的大多数情况下的规律,并不绝对适用于所有的题目。在考试中,还是希望大家能够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完成考试题目。

公务员省考一般要准备多久(公务员省考到底有多难)(5)

往期精彩回顾:揭秘:不同职级不同待遇,公务员职级最全划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