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小朋友们也开始走进电影院。不过,每每带小朋友去看电影,总找不到特别适合孩子的。有时候就算碰上那么一两部,基本也都国外的。

回想自己小时候,外国的电影电视还没有广泛传播进来,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蹲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大风车。

而今,孩子们不必等待,就有数不清的动画片可以随时观看。只是,这其中好像少了咱们自己的作品。

宝葫芦的秘密电影纪录片(张天翼最后一部长篇童话)(1)

张天翼和他的童话世界

说起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先锋。他的童话,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1906年,张天翼在南京出生,随后他又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6年,张天翼考入北京大学,但是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为了体验下层社会生活,毅然选择了退学。

这之后,张天翼当过家庭教师,会计,机关办事员等等。直到1929年,张天翼才正式开始职业的写作生涯。

最在初的写作中,张天翼更多的是将目光聚焦于现实社会之中,用反讽的手法,来揭露社会中的丑恶现象。这其中的代表作当属政治讽刺小说《华威先生》。

宝葫芦的秘密电影纪录片(张天翼最后一部长篇童话)(2)

1933年,张天翼创作了他的第一部童话《大林和小林》,这部童话被誉为是继叶圣陶的《稻草人》之后,中国童话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之后,他又接连创作了《秃秃大王》《罗应文的故事》《不动脑筋的故事》《金鸭帝国》《宝葫芦的秘密》等等。

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张天翼,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遇人生重大打击。被划分为走资派的他,去到湖北咸宁劳动,后因病以致半身不遂并失语。但是坚强的他并没有认命,而是在治愈后又坚持工作了近10年。

宝葫芦的秘密电影纪录片(张天翼最后一部长篇童话)(3)

金鸡奖最佳儿童片

《宝葫芦的秘密》,是张天翼在1958年完成的童话,于2005年被改编成电影。

读这部童话,你很快就会被故事中的小学生王葆吸引。他像是生活中的大多数小孩,天真活泼,却又有点小调皮,热爱幻想,总希望生活中所有的不顺利,都能通过一个神奇的宝贝了来解决。

于是,一只宝葫芦出现了。有了这个宝葫芦,王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去哪儿就可以飞去哪儿,就连他最头疼的作业,也都轻松解决。

宝葫芦的秘密电影纪录片(张天翼最后一部长篇童话)(4)

只是,宝葫芦也会犯错。到了故事最后,小学生王葆最终明白要想获得成功,要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

这部充满幻想与浪漫主义色彩的儿童片一经上映,立刻引发大家的热议。光明网评价说:“《宝葫芦的秘密》混杂了50年代的童话故事,70年代的主流价值观,80年代表演特色,90年代的导演手法,21世纪电脑动画技术,正好是比较适合国内观众口味的娱乐儿童片。”

宝葫芦的秘密电影纪录片(张天翼最后一部长篇童话)(5)

这部电影请来了陈佩斯为宝葫芦配音,还有当年正当红的梁咏琪来饰演王葆的老师,电影的主题曲也是由当时红头半边天的张含韵来演唱。

一位好作家,写出一部优秀的作品,再通过那些优秀的演员来演绎,能获得成功便也是顺其自然的一件事。

宝葫芦的秘密电影纪录片(张天翼最后一部长篇童话)(6)

儿童文学的出路

在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只是鲜少有人将它们转变成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或者电视。

特别是当国外那么多优秀的电影和电视,可以无比通畅地展现在眼前时,咱们自己的作品好像羞于见人退居幕后了一般。

如今的小朋友,打开电视,不是《小猪佩奇》,就是《汪汪队》,也不知道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特别希望有一天带着孩子走进电影院,能看到那些咱们自己的儿童片;

更希望有一天,孩子打开电视机的时候,会优先选择咱们自己的好的动画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