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爱生活、爱旅行、爱摄影、爱美食,跟珊珊三丫头一起出发吧!

广州海珠区有哪些城中村(广州的海珠区不仅只有)(1)

广州海珠区这次疫情的爆发,身在海珠区的珊珊三丫头收到了许多外地朋友发来问候,提醒我注意安全。在感受到温暖的同时,我忽然发现,在许多外地朋友的口中,海珠区仿佛就等同于“城中村”了……原来许多人并不真正了解海珠区。这也难怪,在广州,如果说经济,有中央商务区的天河;如果说历史,有越秀和荔湾深厚的历史底蕴;如果说发展的势头,南沙是最迅猛……相对于其他地区,海珠身上得到的光环实在太少。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生活在海珠区多年的珊珊三丫头,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海珠区,希望让更多的人有多一个渠道了解海珠区,一起为海珠区加油。今天,先分享一下“海珠区”的从前名字“河南”和现在名字“海珠”的来源。

广州海珠区有哪些城中村(广州的海珠区不仅只有)(2)

广州海珠区有哪些城中村(广州的海珠区不仅只有)(3)

海珠区,是广州老四区之一,位于广州市的中部,珠江的南面,被珠江水系广州河段前后航道所环绕,是四面环水的“岛区”。海珠区辖内有18个行政街道,分别是赤岗、新港、滨江、素社、海幢、凤阳、龙凤、沙园、瑞宝、江海、南华西、南石头、江南中、昌岗、南洲、琶洲、官洲、华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听到“老广州”喜欢把海珠区称为“河南”,这是为什么呢?

广州海珠区有哪些城中村(广州的海珠区不仅只有)(4)

海珠区是由“河南区”改名而来。广州“河南”的范围,在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其中在东汉至明代以前,河南泛指今天的海珠地区范围。明清至民国时期,广州河南地区西北部渐渐被开发起来,人们又习惯将当时广州珠江南岸西起白鹅潭,东止“河南尾”(今草芳围),面积约3公里的城区称为“河南”。新中国建立后,广州“河南”的范围习惯上是指整个海珠地区,在建国后不久广州曾成立河南区,其中在1950年把广州28个区合并为16个区,城区包括长寿、河南、惠福、永汉、太平、越秀、大东、荔湾这8个区;后来,到1959年前后,撤销了珠江区,将其管辖区域分别划归东区、河南区、西区、中区……名称又多次发生变动,最后才正式改称为海珠区,并一直沿用至今。

广州海珠区有哪些城中村(广州的海珠区不仅只有)(5)

我们追溯历史,无论是称“河南”还是“海珠”的名字,来源都是有“典故”的,都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寻访一、广州“河南”起源地:下渡村。

关于广州“河南”的称谓,虽然有人认为是因为其位于广州珠江南岸的原因而得名,但清代的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是这样记述广州“河南”范围及其来源:“珠江之南有三十三村,谓之河南”;“广州南岸有大洲,周回五六十里江水四环,‘河南’,非也……河南之得名自孚始。”屈大均所说的孚,指的是东汉的杨孚,他直接否定了“河南”得名是由于位于广州珠江南岸的说法,认为“河南”的名字是源自距今1900多年的东汉时期的杨孚。 为了寻找答案,珊珊三丫头曾到杨孚的故乡广州下渡村寻访过(有兴趣了解详情的朋友请翻阅前面文章《广州海珠区,以前称“河南区”,“河南”的名字源自这“城中村”》)。

广州海珠区有哪些城中村(广州的海珠区不仅只有)(6)

广州海珠区有哪些城中村(广州的海珠区不仅只有)(7)

杨孚,是东汉章帝时期任朝廷议郎,是岭南地区晋身朝廷要员的第一人,是“岭南第一位著书立说”的学者,他著有《岭南异物志》,是我国第一部地区性物产专著,也是岭南第一部学术著作,开创粤人著作载入史志的先河。杨孚晚年从当时的京城河南洛阳辞官回到广州下渡村的家,同时带回了几株河南的松树栽种于自己居住的宅子前,结果在当年冬天,本来不下雪的广州下起了大雪来,松树挂满白雪,人们就传雪是受到杨孚感召,从河南来,是杨孚把河南洛阳的瑞雪带回了广州,从此,大家将杨孚的居地昵称为“河南”,到了今天,“河南”作为了广州市区珠江以南的代称。

广州海珠区有哪些城中村(广州的海珠区不仅只有)(8)

广州海珠区有哪些城中村(广州的海珠区不仅只有)(9)

寻访二、广州“海珠”的起源:海珠石。

广州“海珠”是取“海上明珠”的意思,名字是来源于古代广州珠江中的海珠石。今天想寻访海珠石的遗留,却要来到“河南”的对岸“河北”的海珠广场、沿江中路、长堤大马路一带。

广州海珠区有哪些城中村(广州的海珠区不仅只有)(10)

珊珊三丫头查阅了一次关于“海珠石”的历年记载:在古时候,珠江的江面要比现在宽阔许多,海珠石是原来珠江中的一块巨型的白垩纪礁石,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大礁石,由于是粗砾岸和沙砾岩层组成,所以抵抗潮水力的冲击的能力特别的强,海珠石的长133米,宽五十米,周边面积有1300多平方米,看上去就是江中的一个石岛,所以既称为海珠石,又称为海珠岛。因长期被珠江水冲刷,海珠石变得浑圆如珠,并伴随着潮汐变化而浮沉在珠江面上。在1931年,为扩展珠江新堤,海珠石被炸沉江底。直到后来在沿江西与新堤一横路进行排污施工,沉在地下大约70多年的海珠石的部分,才重见了天日,这些被打官挖出来的海珠石碎块,被散布放在原来海珠石的附近,供游人参观。

广州海珠区有哪些城中村(广州的海珠区不仅只有)(11)

广州海珠区有哪些城中村(广州的海珠区不仅只有)(12)

海珠石在历史上的一块风水宝地,是历代的游览胜地:五代南汉年间,岛上建有海珠慈度寺。宋代称“珠江秋月”,岭南历史上第一位探花李昴英小时在海珠石上结茅屋读书。明代称“珠海晴澜”。清代称“海珠夜月”。民国初年,这里被辟为海珠公园。到了1931年,当时因为修筑新堤(即今天的沿江西路),与珠江北岸连成一片,1932~1933年分别修筑建成的海珠路和海珠桥均以此命名。建国后,1960年8月,河南区改名为海珠区时,取名是"海上明珠"的意思。

广州海珠区有哪些城中村(广州的海珠区不仅只有)(13)

广州海珠区有哪些城中村(广州的海珠区不仅只有)(14)

从杨孚种下了一棵小松树开始,弹指之间,已经历了1900多年,从此,海珠区的这片土地从沉默走进了历史的视野,开始了积淀自己文化,开启其历史旅程。海珠区内流传着非常多的古老的传说、保留着众多的古迹,例如七星岗古海岸遗址、黄埔古港遗址、琶洲塔、赤岗塔、云桂桥、纯阳观、海幢寺、十香园、邓世昌纪念馆、廖仲恺纪念馆、卫国尧烈士故居……等等,折射着海珠在历史浩瀚长河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那么,你有来过广州的海珠区吗?你知道海珠区还有一个名字“河南”吗?关于“海珠”和“河南”的名字来源,你了解多少?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