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概述★

70-180/2.8 Di III VXD (A056)于2019年10月23日宣布开发,2020年4月7日正式发布。它是腾龙正式发布的第6款E卡口全画幅镜头,与已经上市的17-28/2.8 Di III RXD (A046)、28-75/2.8 Di III RXD (A036)共同组成了一个全画幅微单“大三元”序列。

腾龙70-180 2.8镜头搭配a7m4(2.8全画幅镜头完全解读)(1)

★规格对比★

相比于索尼FE 70-200/4 G OSS、FE 70-200/2.8 GM OSS,腾龙70-180/2.8 Di III VXD (A056)的最大优势是体积和重量。索尼α7RIV的重量是665g(含电池和存储卡),也就是说α7RIV配上腾龙70-180/2.8 Di III VXD后(1475g)还比索尼FE 70-200/2.8 GM OSS(不带脚架环)轻5g

那代价是什么呢?长焦端少20mm、外变焦、没有防抖、没有脚架环、没有各种控制元件。而这些的影响,ET会在后面的“进一步了解”中为大家做更详细说明。

腾龙70-180 2.8镜头搭配a7m4(2.8全画幅镜头完全解读)(2)

★快速点评★

到目前为止,腾龙共推出了6款E卡口全画幅镜头:17-28/2.8、28-75/2.8、70-180/2.8,20/2.8、24/2.8、35/2.8,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67mm口径、BBAR多层镀膜、前组氟涂层、没有防抖,以及同规格产品中较为突出的近摄能力。考虑到镜身尺寸与规格设定都存在限制,ET对于腾龙70-180/2.8 Di III VXD目前提供的规格、性能可以打4-4.5分。

价格方面,ET猜测腾龙70-180/2.8 Di III VXD的稳定价格会与索尼FE 70-200/4 G OSS持平。不难看出,腾龙这套微单大三元的主要冲击对象是索尼原厂的小三元镜头,以F2.8光圈、无防抖、稍窄的焦距范围来对标F4光圈、防抖、更标准的焦距范围。对于了解腾龙、索尼之间利益关系的朋友来说,这种情况想必是意料之内、情理之中的。

那么购买建议是什么呢?如果你原本打算购买索尼原厂小三元,并且使用的是具有CMOS防抖的主机(α7II或此后型号),那ET可以说毫不犹豫去买腾龙吧。但如果你想用腾龙代替价格更昂贵的索尼原厂大三元(GM镜头),这事ET说OK、索尼也不会让它OK的。

★进一步了解★

这里ET用问答方式来介绍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

Q:为什么不是70-200mm?

A:根据光圈的经典定义(F值 = 焦距÷通光孔径的直径),200mm F2.8需要至少φ71mm的通光孔径,而180mm F2.8的要求只有约φ64mm。腾龙首先设定了这一系列镜头都具有67mm的滤镜口径,这就基本决定了镜身与通光孔径的大小。

腾龙70-180 2.8镜头搭配a7m4(2.8全画幅镜头完全解读)(3)

Q:200mm和180mm的差别大么?

A:从香港UP主的测试视频看,20mm在拍摄远景时还是能感受到差别的,而在中近景人像拍摄时,最多就是前后移动一步的距离。

腾龙70-180 2.8镜头搭配a7m4(2.8全画幅镜头完全解读)(4)

来自YTB的UP主:映畫製作社SP

腾龙70-180 2.8镜头搭配a7m4(2.8全画幅镜头完全解读)(5)

来自YTB的UP主:映畫製作社SP

Q:画质怎么样?

A:腾龙官网上提供了70mm F2.8、180mm F2.8下的全尺寸样张(搭配6000万像素的α7RIV),而结合几个UP主的测试视频,至少能和索尼FE 70-200/2.8 GM OSS是能战个五五开的。

值得肯定:

- 抗眩光能力

- 边缘分辨率

需要关注:

- 180mm端有比较明显的枕形畸变,需要借助机内校正或镜头配置文件来修正;

- 小光圈下的光斑不够圆润,画面边缘的光斑会有明显的口径蚀。

腾龙70-180 2.8镜头搭配a7m4(2.8全画幅镜头完全解读)(6)

▲腾龙官网有下载链接

Q:没有防抖影响大么?

A:ET也是从A卡口单反一路走来的用户。必须承认,对于远摄镜头来说,镜头防抖通常还是要比机身防抖更有效的(更何况索尼机身防抖的实际效果又不怎么强)。这意味着我们在使用腾龙70-180/2.8 Di III VXD时,应该更关注快门速度或使用三脚架(特别是静态题材)。

ET之前使用过一段时间尼康AF-S 70-200/4 G ED VR(与腾龙70-180/2.8 Di III在180mm端的长度相仿,850g的重量也比较接近)。用于城市夜景拍摄时,最好还是使用脚架环来保持整个拍摄系统的稳定 —— 通过机身上的快装板固定在云台上,较长的镜头容易造成云台“点头”。这还是搭配D750、D810等全幅单反,在更轻便的微单上,这种情况只会更为明显。

腾龙并没有给70-180/2.8 Di III VXD标配脚架环,镜身上也没有固定位置。但这并不会难道国内的配件厂商,索尼FE 70-300/4.5-5.6 G OSS、适马C 100-400/5-6.3 DG OS HSM等镜头现在也有第三方的脚架环解决方案。如果您也想将腾龙70-180/2.8 Di III VXD用于旅行、风光拍摄,不妨关注一下这类产品。

腾龙70-180 2.8镜头搭配a7m4(2.8全画幅镜头完全解读)(7)

Q:对焦怎么样?

腾龙这次又双叒叕开发了一种新的对焦马达:VXD(音圈超高转矩马达),并且实现了两片对焦镜片的浮动位移。看起来与佳能的Nano USM有些相似,但腾龙并没有将其称为“超声波马达” —— 原理什么并不重要,从目前看到的结果来说,对焦性能还是非常给力的。

但这里还是有一个前提的:使用AF-C连续对焦模式。而在AF-S下,整个对焦反应就会慢半拍(必须有对比度检测确认)。

考虑到70-180/2.8 Di III VXD的镜身上没有控制按钮,拍摄人像的时候,使用支持实时眼部AF的相机(α6100/α6400/α6600、α7III/α7RIII/α7RIV、α9系列,半按快门即可优先在眼睛位置合焦)应该会更方便一些。

Q:近摄时怎么回事?

A:在AF模式下,70-180/2.8 Di III VXD可以提供全程0.85m的最近对焦距离,同时180mm长焦端下有0.22x的放大倍率。放大能力与大部分70-200/2.8镜头基本相同,应该不用担心焦距缩水问题。

而在MF模式下,70-180/2.8 Di III VXD可以在70mm端达到0.27m最近对焦距离与约0.5x的放大倍率。此时,画面边缘的图像质量会有明显下降,但可以通过收缩光圈得到一些改善(但应该无法做到整个像场均有高质量的表现,也就是不利于翻拍作业)。

这个近摄特性与佳能RF 24-105/4-7.1 IS STM的“中央微距对焦功能”非常相似。其实近期很多无反镜头都具有更好的微距能力。ET和@路过凝结1 大佬交流了下,一种情况是厂商更重视近摄了,另一种可能就是无反结构因为不用考虑反光板位置,而给对焦镜组留下了更大的移动空间。

总之,这个MF微距大家当做Bonus就好了。

腾龙70-180 2.8镜头搭配a7m4(2.8全画幅镜头完全解读)(8)

来自YTB的UP主:映畫製作社SP

★官方样张★

腾龙70-180 2.8镜头搭配a7m4(2.8全画幅镜头完全解读)(9)

腾龙70-180 2.8镜头搭配a7m4(2.8全画幅镜头完全解读)(10)

腾龙70-180 2.8镜头搭配a7m4(2.8全画幅镜头完全解读)(11)

腾龙70-180 2.8镜头搭配a7m4(2.8全画幅镜头完全解读)(12)

腾龙70-180 2.8镜头搭配a7m4(2.8全画幅镜头完全解读)(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