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剑·主宰废立的权臣霍光,尽管是出于公心,也成了宣帝最为忌恨的人,“如芒刺在背”,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统治者穷兵黩武征战不休?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统治者穷兵黩武征战不休(废帝无不战战兢兢)

统治者穷兵黩武征战不休

·以史为剑·主宰废立的权臣霍光,尽管是出于公心,也成了宣帝最为忌恨的人,“如芒刺在背”

“废帝”无不战战兢兢侯虹斌/文

麦太对麦兜说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小朋友不听话。后来他死掉了。”

我总觉得,这个故事后面藏着一些更隐秘的深意。本来没有关系的两句话,当你赋予因果关系之后,就成了一个恐怖小说。

霍光与昌邑王之间,就有点像这个关系。

昭帝驾崩时,没有子嗣。武帝六个儿子,只剩下广陵王刘胥了,但刘胥已被武帝自己否决掉了;最后挑来挑去,挑了武帝与李夫人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在霍光及群臣的授意之下,上官皇太后下诏书,召昌邑王来京师,当皇帝。

后来,后来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昌邑王27天干了1127件荒唐的事:平均每天干40多件坏事,假设一天忙乎8小时,那每小时得干5件坏事。于是,27天后,龙椅都还没有捂热的刘贺,被赶下来了。

我把废帝诏书中关于刘贺的罪行分了一下类,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是,你是继了昭帝的嗣,为昭帝典丧的,认其作父了;但你却不悲哀,还在丧礼期间大吃大喝玩女人,还有没有人伦?

二是,你破坏宫廷规矩,私自打开皇帝信玺,任意拿走符节,随便给人封赏,连太牢祭祀的肉都吃掉了,还没登基就驾起皇帝法驾,把皇太后的小马车赏给宫奴骑……

三是,你居然把诸侯王、列侯、二千石的绶带随意交给昌邑国的郎官佩戴,随意更改符节,随意把宫里的财宝赏人,违规出宫买肉……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刘贺把昌邑国的二百多人带进宫;又偷偷设九宾之礼,召见亲信昌邑关内侯;还祭祀昌邑哀王的陵园宗庙,自称嗣子皇帝。这才是大忌。

坦白地说,刘贺不是一个有政治智慧的人,并没有资格成为霍光等人的对手。但十七八岁的刘贺和他的属臣们都不懂这点,大鸣大放地把封地的官员都带到了长安,任意封赏,破坏了中央的利益格局;另一方面,他的智商和情商也确实堪忧,居然能留下一千多个把柄,不是一般的蠢。

让霍光为难的,并不是与这样的笨蛋政治斗争,而是法统。是否废帝,霍光一度很苦恼,田延年以伊尹为例,劝他像伊尹废太甲一样废掉刘贺,来安顿宗庙,“后世将夸你是汉朝的伊尹”。

但废帝是一场政变,每一个身涉其中的要员,必然都是战战兢兢。

田延年先去找丞相杨敞商量,杨敞听了大惊,不敢说话。趁着田延年上厕所的光景,杨敞的夫人立即从东厢房跑过来对杨敞说:“国家大事霍光大将军已决定了,派九卿来告诉你而已,你不马上答应跟从大将军的话,就要先杀你了。”于是,杨敞和夫人都向田延年表忠心了。

霍光和车骑将军张安世召集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在未央宫里开会。大家听说要废皇帝,开始都吓呆了,没人敢吱声;田延年向前,按着剑说:“先帝以霍光将军托孤,现在社稷将倾了;今天这件事,不允许反对的,谁不应,我就要用剑斩杀。”大家一听就明白了,叩头称:“天下百姓的命运都掌握在将军手中,我们都听从你的指挥。”

于是,昌邑王被废了。霍光另立了流落民间、毫无根基的刘病己(后改名刘询)为帝。这一位,就是中兴的汉宣帝。

正统与法统是一种非常微妙的东西。尽管宣帝刘询的个人素质和专业素养比刘贺强上一百倍,用刘询来替换刘贺是再好不过了,但皇帝刚立旋即被废,已然大大损害了朝廷的公信力,皇帝的威名也受损。说好的天之子呢?说好的君权神授呢?

而主宰废立的权臣霍光,尽管是出于公心,也成了宣帝最为忌恨的人,“如芒刺在背”。想必宣帝也害怕像刘贺一样,像“不听话的小朋友”一样,被比他更强大的霍光摆布,死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