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钢铁放进稀硫酸就溶解,德国的钢铁放进浓硫酸也没事,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工匠精神十分必要学习?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工匠精神十分必要学习(工匠精神要从中学抓起)

工匠精神十分必要学习

中国的钢铁放进稀硫酸就溶解,德国的钢铁放进浓硫酸也没事

——中国的钢铁质量差

德国的稀硫酸放进钢铁都能融化,中国的浓硫酸放进钢铁都不能融

——中国的硫酸质量差

刚看了一位老兄的帖子,批的是部分软骨病患者,我从另一个角度补一刀!

上述两个表述,玩了个文字游戏,差的就是浓稀二字,我的中学化学不是很好,勉勉强强及格的那种,但是也知道浓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当然,这个表述可能不严谨,浓的是强氧化性,稀的是弱氧化性,欢迎指正!钝化作用和置换反应还是学过的吧?!

我们判定一句话的真伪,就需要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不要求你能做到更深层次的解释,最起码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常识要知道啊!

工匠精神其实就是钉钉子精神,精益求精,深入探索。中学上完混个文凭,就闯世界去了,然后非常潇洒的把老师教的东西都还给老师了!这怎么能成为工匠呢?

中学的知识很多人嗤之以鼻,其实现在大多数企业的日常工作,高中知识足够应付。注意我说的是知识不是技能!比如电工,PLC是技师和普通电工的分水岭,PLC难吗?可以说一个高中生学习个把月就可以解决现场的大部分问题!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连PLC和变频器都不用,还处在接触器时代……自动化程度越高,越能节约成本,提高可靠性,提高运行人为差错的概率!喊了很多年,最后大家都像看神仙一样看那些技师!没有人付诸于学习行动!

学习习惯的养成,可能是在幼儿园、小学,但我认为关键是在中学!社会上接触的大多数人,都表现出中学知识不扎实,要重构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真正的夯实基础的时期应该是中学!理化生政史地,条友们可以自报一下,理科生上了大学,继续系统学习史地的有多少?文科生上了大学以后,继续系统学习理化生的有多少?生活中常见的是,文科生换灯泡、修下水、修马桶的少,理科生写社论、写文章的少!

经常看到的是,理科生在做工程、工艺概况的时候,词不达意,表述含糊,文科生在做相关表述的时候空洞无物,中学可是要求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啊!怎么念了四年大学,武功废了一半呢?理由很简单,中学基础不扎实!我们这14亿人中,天才凤毛麟角,但现实生活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基本都上跟读书的时间成正比,也就是用到大学知识的时候,可能不到30%,用到大学以下知识的时候,就是60%了!这个比例仅仅是技术角度!当然,我说的是大多数人!如果您是从事研发工作的,麻烦您放过我,当没看见这篇文章,谢谢啦!

综上所述,中学教育如果不能培养工匠精神,那么后边的教育基本上大概率培养出来的是半成品!甚至残次品!呼吁啊,少玩点游戏,多一些时间学习!学习强国!最重要的是,手艺人走遍天下!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