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近年来,对自然的书写已成为当代文学的热点,许多作家、作品或自觉或被评论纳入“自然写作”这一文学类型下,近日,“与自然同行”第三期活动邀请到《一个人的村庄》的作者、著名作家刘亮程,向听众讲述他理解的人与自然。刘亮程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他的许多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课本,在文学界与普通读者中均有广泛影响。刘亮程的出席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关注,来自全国各地的听众纷纷报名参与本次线上活动。 “与自然同行”为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深圳市弘文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系列高端人文论坛。

刘亮程最美散文40篇(作家刘亮程谈当代文学中的自然)(1)

刘亮程最美散文40篇(作家刘亮程谈当代文学中的自然)(2)

刘亮程深情回忆了二十多年前他创作《一个人的村庄》的过程。出现在这部非虚构作品中的村子就是他的家乡,一个位于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他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一个人的村庄》记录的就是发生在这座普通的中国乡村中的日常生活。尽管许多读者都读过那些动人的文字,但当作家重新回溯往事,讲述如何见证过一条老狗的死亡,如何在荒野与一只野狼狭路相逢,如何聆听风吹过草木和虫子的鸣叫,听众的心弦再次被这些自然的天籁拨动,如梦似幻。刘亮程说,他的乡村其实是一种回忆的产物。身处其间时,并没有觉察到这些经历的特别,他是在长大成人,离开乡村去乌鲁木齐谋生之后,这些生命的记忆才被城市生活所唤醒。这段失而复得的体验,召唤出被人类历史上最快速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所裹挟前行的中国人的集体情感,因而挥之不去。

刘亮程对自己独特的创作立场的介绍引发了听众的热烈反应。本期活动的与谈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孙民乐教授认为,刘亮程的幸运,在于拥有了完整的乡村生活记忆,更重要的是,是刘亮程的城市生活反观,缔造了刘亮程的艺术世界。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者,同时也是中西“自然写作”与“环境哲学”的研究者,孙教授高度评价刘亮程在当代中国“自然写作”中的独创性。在孙教授看来,这种独创性源于刘亮程早年的乡村生活经历,乡村生活培养了作家的一种情感态度以及抒情方式,刘亮程最大的贡献即在于将“自然写作”中的“第一自然”变成了“乡村”。这个“乡村”,不是一个“自然地理”的概念,而是一种“人文地理”,是文化人类学家段义孚定义的与现代人有着情感联系的“地方”,而不是全球化过程中无差别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