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梁楼盖施工步骤(空心楼盖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指导)(1)

一、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同时,设计单位应在施工图设计说明中提出保证空心楼盖质量、安全的注意事项、技术要求与措施。

有防水要求的屋面板、地下室顶板不应使用空心楼板。

二、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技术方案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

空心楼盖施工前必须设置样板,待各方确认后方可全面施工。

三、空心楼盖填充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填充体宜采用实心材料。填充体材料质量及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构造要求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JGJ/T268)的有关规定。

2.填充体如采用拼装式空心箱体时,箱体的密封性应可靠,箱体拼装处应有可靠的阻水措施。箱体外表面不得有孔洞和影响混凝土形成空腔的其它缺陷。

3.填充体材料进场应按检验批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对每个检验批产品全数进行外观质量目测检查,对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试样进行尺寸偏差、表观密度、局部抗压荷载、抗振动冲击性能和自然吸水率等项目检验。当采用拼装式空心箱体时,箱体的竖向抗压荷载不应小于2KN,侧向抗压荷载不应小于1.6 KN。同时应对箱体密封性能进行检查或检验。

四、模板支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及支架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应保证其整体稳固性。

2.施工荷载标准值应取4 KN/m²。永久荷载标准值应按实际配筋量、内置模自重、混凝土自重、模板自重等实际计算取值;当肋梁(暗梁)高度大于800 mm时,应按密肋梁设计模板支架体系。

五、模板支架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现场应配备三套模板支架,上层支架立杆应对准下层支架立杆,作业层混凝土浇筑时,下二层模板支架不得拆除。

2.楼板模板支架立杆纵横间距不应大于1000*1000mm,立杆步距不应大于1500mm。立杆下基础承载力应满足承载要求。在肋梁(暗梁)下应布置承重立杆。当肋梁(暗梁)高度大于800 mm时,立杆不应少于二根。并应在立杆底设置长度不小于2跨、宽度不小于150mm、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或仰铺12~16号槽钢。

3.模板支架周边应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部纵向或横向宜设置竖向剪刀撑,剪刀撑的间距不宜大于5m;并沿支架高度方向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大于6m。

4.当混凝土板、肋梁(暗梁)等折算板厚度大于500 mm时,模板支架体系应进行堆载预压试验检验。

六、填充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填充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应采取支架固定等措施,防止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上浮和水平漂移,保证位置准确、行列平直。

2.施工过程中应防止填充体损坏。对板面钢筋安装之前损坏的填充体,应予以更换;对板面钢筋安装之后损坏的填充体,应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

3.施工过程中的预留、预埋设施安装应与钢筋安装、填充体安装等工序平行交叉进行。

预留、预埋设施(预埋管线、电线盒等)宜布置在楼盖结构的实心区域、楼板肋宽或填充体端距范围内。在管线交叉或特别集中处,可采取换用小尺寸填充体等措施进行避让。用于安装管道、设备等承重物体的吊架,应事先预埋。

七、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为避免破坏填充体,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搭设架空马道,严禁将施工机具放在填充体上,在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直接踩踏填充体,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设专职人员随时检查、修复填充体和钢筋。

2.混凝土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宜采用泵送,并一次连续浇捣成型。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宜小于150㎜。振动器应避免触碰填充体、定位支架、预应力筋,应保证结构充填饱满,振捣密实。

3.当楼板厚度大于500㎜时,应对称分层浇筑,中间向两边或两边向中间浇筑。分层浇筑厚度不宜大于300mm。

4.当采用拼装式空心箱体时,混凝土浇筑后应对空心箱体是否进浆进行检验。检验可采用楼板底钻孔抽样等方式,检验批最小抽样数量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

5.严禁在大雨、大风气候条件下进行混凝土浇筑,如在浇筑过程中突遇大雨等异常天气,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尚未浇筑的填充体进行覆盖保护。雨后浇筑,施工前应对填充体是否进水及模板支架进行全面检查。

八、现场动火作业时,应安排专人旁站并配备灭火器材,不得损坏内置模,并消除火灾隐患。

九、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JGJ/T268)及其他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