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看别人教养孩子很优雅,但我家怎么是个熊孩子啊?在家乱哭、暴冲不受控、整天不要不要的爱唱反调,遇到陌生人却又退缩沒礼貌,一点都不落落大方!” 亲爱的爸妈,请放心,您一点都不孤单! 在许多网上讨论区,被父母票选最令人困扰的小小孩情绪行为,正是:哭、暴冲、反抗、退缩。 孩子绝对不是故意要和父母作对,只是年幼的孩子,面对人生第一次的“自我”发展阶段,加上语言、大脑的发展未成熟,遇到事情,行动比想的还快,本能的就会使出一哭二闹三耍赖。 面对小小孩不恰当的情绪行为,父母要先有基本的同理与认识,才能不动气的引导孩子,以合宜方式表达及调节自己的情绪。 哭:不同年龄的哭,意义不同 相信新手父母们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喂奶已让人心力交瘁,孩子又哭泣不止,找不出原因,只好两手一摊说:“不然你到底想要怎样!”但眼前的小宝贝只是哭得更大声。 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如果大人经常能够敏锐觉察他们的情绪感受,并给予温柔的抚慰,孩子的哭泣会自然减少。反之,若孩子内在想要的动机没有被满足时,各式各样的情绪行为自然就会出现。 天才领袖亲子教育集团执行长王宏哲说,哭泣是人类一出生为了要存活下来的能力,所有的哭泣背后都有其生理及心理上的意义。因着生存发展的需要,让不同阶段的哭呈现不同的意义: 零到一岁:需求未满足

情商高的孩子怎么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恼人行为)(1)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周岁前宝宝的哭多半和生理需求有关,而且想喝奶、要换尿布、要人陪的哭声都不大一样。 四个月大宝宝就有情绪感染能力,情绪会受到大人生气、烦闷或兴奋而牵动。所以,当排除生理需要,而宝宝依然哭泣时,不妨观察一下家里的气氛有没有什么改变。 咨商心理师许皓宜说,零到一岁是孩子建立信任关系期,若孩子常出现歇斯底里的哭泣,却又排除是身体不舒服、生理需要等因素,父母要检视一下自己和宝宝的亲密关系,是否互动或沟通的方式不佳,以至于孩子往往需要透过大哭,才会获得注意。

情商高的孩子怎么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恼人行为)(2)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一到三岁:权利争夺 小孩心理发展上迈向自主阶段,由于寻求自主的挫折,负面情绪变得特别多,哭多半和权利的争夺有关,略带“谋略性”、有点耍赖。例如,哭完会抬头看看妈妈的反应是怎样,没反应再继续哭。

情商高的孩子怎么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恼人行为)(3)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三到六岁:学习受挫 孩子大多已经上幼儿园,进入学习阶段,此时期的哭多和同侪及学习挫折有关。 由于接触到全新的环境与人事物,情绪受波动的机会变多,但孩子的语言还不是很有逻辑,常搞混事情发生的时间序,心智上也不够成熟的去辨别哭与事件之间的关联。 因此,家长会常搞不清楚孩子的哭点在哪,因为常常连孩子自己也搞不清楚。

情商高的孩子怎么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恼人行为)(4)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暴冲:大脑没“剎车”,只能先踩“油门” 除了动不动就哭,像个小野兽一样的暴冲,也是令人头疼的状况。为什么小娃儿总是动不动就暴冲、发怒?房间门推不开、出门穿的袜子颜色不对……只要不顺他的意,都要生气;这一秒的小天使,下一秒马上就倒地变大魔王。 王宏哲从大脑发展的角度来解释,人类的情绪发展原本就早于认知,大脑与生俱来的皮质下区域,用来处理情绪,而框住大脑外围的皮质区,掌管理性认知,是透过后天学习才逐渐发展。情绪中枢如同“油门”,认知区域像“剎车”。 换句话说,人的大脑就像一台仅配备有油门和轮胎的车子,可以向前行驶、加速,但无法剎车,所以会经常暴冲。 小小孩暴冲多发生在一岁之后,至三、四岁达到高峰。产生这种情绪行为背后多是孩子的自我开始萌芽,但语言能力还跟不上行为动作的发展。 原因一:想证明我可以做 一到三岁是幼儿自我中心的高峰期,由于开始会走、行动能力变好了,所有事情都变得敢做、想做,小人儿的逻辑是“我要这样、就得这样”。当希望别人那样、自己想要这样的欲望出现,现实又无法满足时,发脾气、咬人、打人、耍赖、闹、倒地哭的行为都来了。 {!-- PGC_COLUMN --} 原因二:想要却说不出口,直接耍赖 王宏哲分析,一到两岁孩子进入“学语期”,但字汇不够,好奇心及探索能力同时提升,语言却被卡住了。随着语言快速发展,孩子会不断练习用刚拿到的武器—语言,来测试大人的底限,若此时语言的使用很钝、或达不到目的,就会再退回使用原始情绪那招,展现“胡搅蛮缠、耍赖”的本领。 原因三:管理冲动控制的前额叶未发育 主管理性与冲动控制的前额叶,第一阶段成熟是在小学四到六年级,真正发展完成则要等到青少年时期结束后。尤其在幼儿阶段,语言的能力还在发展,加上管理冲动控制的前额叶还没发育成熟,对他们而言,最快的表达方式经常就是动手打人。在和同侪互动上,孩子也会因为搞不清楚“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导致冲突机会增加。

情商高的孩子怎么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恼人行为)(5)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反抗:处于区分我和你不同的矛盾阶段 不只乱哭、暴冲爱生气,这年龄孩子最考验父母脾气的,就是爱唱反调了!当父母的头三年,真的不简单啊! 你正在为孩子“这个也不要”、“那个也不要”而大动肝火吗? 小孩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早在两岁就来临,不同程度的反抗将持续到四岁多,五岁后才会慢慢舒缓,家长千万得沉住气。 心理学上解释,婴儿从出生开始,心中无法区分“你和我”,以为妈妈抱着自己的手,就是自己的手,认为妈妈和自己是相连的一体,并天真的想象,只要有需要,妈妈就会如预期般的出现。 六个月后,他开始会慢慢发现,这个世界并非如此,内心的矛盾与莫名愤怒就愈多。随着会走、会用简单言语表达,自我意识逐渐产生,孩子真正意识到“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需要用更多的行动来区隔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藉以消化内心复杂的心情,因而尝试做一些不是父母要他做的事,这也是迈向独立的过程。

情商高的孩子怎么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恼人行为)(6)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王宏哲将幼儿的“不要期”区分成三阶段: 一岁半到两岁:试探性的不要 主要在测试大人的反应,试探“说不要”带来的好处,或是“一下要、一下不要”。例如:一下很黏人,下一刻又表现出他不需要你;有时候强迫你帮忙,却又在你提供帮助后拒绝你。 两岁:拒绝式不要 随着主见愈来愈强,有可能是真的不想做,也可能是故意不照着你的意思做。 三到四岁半:唱反调的不要 想要证明自己长大了、自己有能力控制环境,他们讨厌凡事被人决定,所以不只不爱照着做,还偏要做爸妈禁止的事情。例如:故意把饭丢在地上,看看你有什么反应。

情商高的孩子怎么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恼人行为)(7)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退缩:心里不安全,不想离开避风港 有些孩子活泼大方,和谁玩都好;有的孩子生性敏感,在新环境中需要长时间“暖机”。孩子在行为上是退缩害怕,还是勇敢积极,除了先天气质,也和后天的同侪互动经验、社交能力发展息息相关。 王宏哲说,一岁前宝宝的退缩行为,主要是由先天气质中的“趋避性”特征决定,意指在面对新的人事物时大多表现拒绝的态度,需要较长的观察和适应时间。 随着年纪渐长,气质的影响逐渐减少,开始与人的互动经验有关。 若孩子在动作、语言、认知及社交发展的能力愈好及愈成熟,能累积更多成功的社交经验,受退缩与内向气质的影响就会减少。 因此,三岁之后,气质的影响逐渐降低。 许皓宜则分析,退缩的孩子代表着:我心里不够安全,我要一直黏在安全的避风港里面。因此在面对新环境变化时,他会感到害怕、害羞、抗拒;他对外面世界不会感到兴趣,也不想对外展开新的关系。 她以孩子离家念幼儿园常碰到的分离焦虑来解释,其实,孩子表现出的,不是怕学校,而是怕“所爱的人不在”。当孩子在和爸妈从“婴儿期的倚赖”(认为是一体的),跨越到“成熟期的倚赖”(相信爸妈会离开,但不会永远消失)的过渡期,会特别哭闹、特别无法忍受父母不在,甚至会出现吸手指、把身体蜷曲起的退化行为。

情商高的孩子怎么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恼人行为)(8)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这样做,有助宝宝情绪正向发展! 对常见的宝宝情绪行为,许皓宜建议,家长应多了解孩子每个发展阶段的需要,提供适当响应: 1岁前:提供足够的爱,并敏锐觉察宝宝的需求,适时的给予响应。 1~3岁:建立明确的规范 此阶段宝宝的自我开始萌芽,逐渐达到自我发展高峰期。家长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不能凡事顺从,需建立起明确的规范,让孩子知道,用哭闹是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例如:可以在提供有限选择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或设法转移焦点。 3岁之后:时时鼓励孩子说出哭泣背后的原因,鼓励正确的行为,来协助改掉孩子的不当行为。 王宏哲也形容,教养的过程通常是“2岁很无奈、3岁很烦,到4岁与孩子剑拔弩张”。 他建议,幼儿阶段要提供孩子丰富的学习环境,多走出户外活动,可以活化大脑,有助情绪正向发展;多制造团体游戏的经验,让孩子自然的学习社交能力,并能允许他们在安全的范围下,有自由探索的机会。在语言尚未发展成熟阶段,家长也可以利用姿势、动作教导背后的社会意义,提供其他表达的工具,都有助于改善孩子动不动就发怒的情形。

情商高的孩子怎么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恼人行为)(9)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做最棒的爸爸)

情商高的孩子怎么管教(搞定孩子的四大恼人行为)(10)

,